这几天忙着日更简书,构思并续写《童玲嫂》,来自一个聊天故事内容的启发。忙着忙着,把迫在眉睫的重大微课一拖再拖。刚刚把孩子们送出去,才匆匆构思了这首词的备课稿。
【教材分析】《清平乐·村居》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三首。这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生活场景描写,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整首词使用白描手法,把农家老小五口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具有非凡的艺术意境。在艺术结构上,全词紧紧围绕“溪”字布置农家老小五口的生活场景:“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连用了三个“溪”字,使得画面布局紧凑。在人物刻画上,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虽情节简单,却真实地反映出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诗情画意流溢于字里行间,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诗意导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东晋陶渊明归隐庐山时的田园生活;“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爱水中鸥”这是杜甫客居成都的生活剪影;南宋一位大词人曾闲居上饶26年,也曾写下许多赞美田园诗篇的文章。他是豪放派词宗,与苏轼齐名,他是----(课件出示辛弃疾生平简介)是的,他是辛弃疾,居住带湖期间,他曾这样写道:带湖吾最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履无事,一日走千回.可见他对带湖的感情.今天让我们跟随他的脚步走进村居,去看看那里的村居生活。 (师板书:清平乐村居)生齐读课题.(播放舒缓悠扬的音乐)
提到村居,你会想起什么?对了,清代诗人高鼎写过一首《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风。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对比一下,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出——一首是诗,另一首词。师:“清平乐”是词牌名,又名“醉东风”,词调名直接来自音乐,音律,故而读”yue”,也是古人对词调名的约定俗成的原则。看,咱们的语言真有意思,三个字就能定下曲子的意境。那么他笔下的村居到底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打开文本,请同学们小声地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学生读词,教师做手势进行指挥。)
二、反复诵读,走向村居。
1、指名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读顺.纠正字音。(出示生字词语 (无赖 翁媪 剥 莲蓬并提醒读音)2、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画面,看到了哪些景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呢?预设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感受景美)预设2:感受翁媪的相媚好(体会相亲相爱)预设3: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卧剥莲蓬(感受大儿中儿的勤劳善良懂事,解读最喜,重点体会小儿的天真可爱)
3、所有这些小画面,这么多人和景,词人巧妙地运用了一处景,将它们像珍珠一样串了起来,找找看,看看谁是火眼金睛?(溪)。这是怎样的一条小溪?溪水-----清澈溪声----潺潺,宗宗小溪里会有什么?有莲花,有小鱼正是这充满灵性的小溪将你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一幅幅地变成了一整幅“村居”图(引导学生说出村居)屋矮檐低,门前溪水潺潺,岸边碧草如茵,清水翠草相映生辉
4、孩子们,现在你们说说这是一幅怎样的村居图?(美丽的)这又是一户怎样的乡村人家(出示课文插图,指名回答。)(?幸福的一家子 ?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安居乐业的一家人)
三、走进村居,在诗意中徜徉。
1、是啊,多么幸福的一家人。其中,你认为谁是最幸福的?从哪句词中你知道的,说一说你的理由。(学生说)预设大儿,中儿,小儿。师点评(你有你的理解,我尊重您的观点,还有更好的吗?)2、引出翁媪最幸福。为什么?引出醉里吴音相媚好。如果要从中提炼一个字你觉得是那个字?引出 “醉”(师板书:醉)那么这“醉”是醉酒的意思吗?(沉醉)从哪儿可以看出他们是沉醉?(学生交流)景美,心情舒畅,或许也会喝点老酒,微带醉意,三个儿子勤劳懂事可爱当中。那么看着这村居里幸福的一家人,让我们的词人辛弃疾沉醉不知归路,他禁不住要走上前去问一问:这白发是谁家翁媪,去听一听这 “醉里吴音相媚好”翁媪会说些什么?不知不觉我们已变成那画中人。你们就是翁媪,会对彼此说什么呢?(学生交流,指名说,点到为止)3、句式训练读着“醉里吴音相媚好”,同桌之间扮演翁媪我仿佛听见翁(媪)夸赞媪(翁)说:“。”4、真应了那句,蓦然回首,那小娃却在溪头卧剥莲蓬.
过渡:此情此景,翁媪醉了,词人醉了,陶醉在乡村生活的淳朴之中,陶醉在一家普通老百姓的安居乐业之中。(师板书:安居乐业)那就让我们也一起也来陶醉一番,陶醉在这乡村的美景中,陶醉在一家人的相亲相爱之中。(配乐,齐声诵读。)
四:走出村居,升华主题
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词人闲居在上饶26年,看到村居里的这一家人他高高举起的酒杯突然放下,双目凝视远方,眉头紧锁,他又在想什么呢?让我们再次走进作者(出示作者辛弃疾悲壮的一生,他童年目睹金人铁蹄下家乡人悲惨的生活,中年的不得志,晚年的凄苦)他在《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这样写道:(出示课件,师配乐朗读)赏析《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醉里挑灯看剑的“醉”和醉里吴音相媚好的“醉”一样吗?2、你知道他因何而醉?(出示《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知愁滋味)他因愁而醉。真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此醉是醉酒.俗话说“酒后吐真言。”醉酒之后,词人念念不忘的是什么?(北方的战场)3、看似居安的他却一直充满忧虑,忧虑着北方战场,真是“此生谁料,心在‘战场’,身老‘村居’”。词人由看到一家人的安居乐业,想到了家乡,他多么希望能平定天下,收复中原。让所有人都能“醉在村居”啊~(出示村居图)”都能安居乐业,(逐句板书:老有所居、居有所伴、壮有所用、少有所喜)不再有“遗民泪尽胡尘里”的凄惨。所以村居里这家人最喜小儿无赖,喜他的天真,无暇,喜他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而这就是醉中有最(板书:中有最)明白词人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村居”,享受一下这800多年前村居里的这一家人带给我们的精神食粮!(全体起立,音乐起,歌唱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