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生逢盛世,不用为生活而愁,物质的享受已经不足为奇。学习的机会不需要争取,人人都可以享有。也正因为如此,学习常常没有动力。我们三年级有个孩子在日记里写到:学习是为了什么?考上大学不也找不到工作吗?没有内驱力的一切努力都是一种外在的强迫,有多少孩子是在享受学习的快乐呢?
其实,快乐教育的确是个伪命题。学习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在这期间,能够完全应对自如的孩子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孩子会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学科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迎难而上才会进步,但是迎难而上又需要克服自身很多的问题。在手机和书本之间,尊重孩子,孩子会选择什么呢?在睡觉和锻炼之间,孩子会选择什么呢?在灯下静心做题和自由自在地玩耍,孩子会选择什么呢?我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答案都是显而易见的。很少有人因为这件事做了对自己有好处,就逼迫自己选择正确的。自律是一种高级的自我管理能力。成人中少有,何况是孩子呢?
正因为如此,习惯的养成,他人的监督,正确的引导,对于当下的孩子来说不可或缺。埋怨没有任何意义。
今天早晨第一节课,不是班主任的我,和孩子们谈起了这个话题。我们应该有梦想,应该为梦想而奋斗。但是,对于万千的普通人来说,梦想或许还有点遥远,看不见摸不着。学习文化课本身就不是通向未来的唯一出路。可我想告诉孩子们的是,学习不一定非要为了什么。有多少人能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呢?我听过很多的版本,开始觉得都挺有道理,可是真正要转化为行动的动力,都觉得力量不够。对于我们的小朋友来说,珍惜当下,做好当下的事,这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就好比,我现在是一位老师,我的责任就是上好课,认真批改作业,教书育人。我们享受着父母无私的爱,无偿的给予,我们不用为生活而烦恼,不用为衣食而烦忧。那我们作为一个学生,眼前的责任不就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一个学生应该做的事吗?做好眼前的事,才有能力去期待未来想要做的事儿。
当然,作为老师,作为父母也好,都应该坦然面对孩子学习的效果。父母和老师尽其所能,孩子努力了,就值得肯定。成长中出现问题也很正常,正视它 ,并积极去修正。没有必要以学习来衡量孩子的全部。现在,我们有很多家长和孩子一说话,就是学习的问题。明明一家人,似乎除了学习,就没有了其它话题。孩子明明很早就写完作业了,却不能下楼畅快地玩耍。家长总是忙忙忙,或是躺在床上刷着手机,吼着孩子去读书去学习。孩子没有快乐的童年,社会把责任都推给学校。真的是这样吗?到底是什么让老师、家长、孩子都这么累?的确很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