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前教育领域,关于“游戏”与“课程”的争论似乎永无休止,专家们的“神仙打架”为教育理论提供了深度探讨的空间,但对于一线的幼儿园老师来说,真正的困惑在于: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受益?理论争执是学术的命题,但教育的本质在于实践。与其执着孰优孰劣,不如专注于如何让它们在教学中相辅相成。
游戏不是课程的对立面,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符合幼儿天性、适合他们发展的教学形式,而课程是目标和方向的指引。两者本应相互融合,而非分割对立。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职责不是在理论上论高低,而是在实践中寻找最适合孩子的方式。无论是自主游戏、游戏化学习、项目化学习,还是传统的集体活动,只要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就是值得的。
幼儿园的重点也应是建立一套适合自身实际情况、能高效促进孩子发展的课程体系。这需要从孩子的需求出发,尊重游戏的价值,同时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在这个过程中,园长作为管理者需要为老师提供实操性的指导工具,减少不必要的理论负担,让他们专注于实践。
教育的意义从来不在形式,而在结果。我们要问自己的不是“课程好还是游戏好”,而是“我们今天做了什么,是否让孩子更快乐、更有收获”。抛开形式主义,回归教育的初心,才是对孩子最大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