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60年10月18日,八国联军开始火烧圆明园——这座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稀世珍宝,清王朝用150年时间,耗尽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造的恢宏园林,里面大约有150万件中国各朝代的珍贵文物,几乎囊括了中国几千年历史存留下来的精华。圆明园被大火连续烧了四天四夜,化为一片灰烬。伴随着对圆明园的抢劫和烧掠,北京城被洗劫得破败不堪。中国封建制度残存的尊严被一扫而尽,天朝上国的意淫也被粉碎一空。八国联军侵入,火烧圆明园成了北京这座城市永远也抹不去的伤疤,成为中华民族永远无法忘掉的痛楚。
历史上成为国都的那些辉煌的城市,很多注定有不寻常的命运,有一些甚至伤痕累累,不一而足。似乎只要是国都,在辉煌与荣耀的同时,注定要承载着苦难与凌辱。一座城市在世人眼中有多么耀眼、姿态有多么华丽,在其遭受不幸时命运就有多么悲惨、记忆就有多悲么伤,两者几成正比。在北京城的记忆中,除了八国联军侵入的历史,还有明末李自成入城再仓皇出逃、清军入关的历史。北京不是第一个被这样对待的国都,这样的事件在历史中反复上演。
公元前206年12月,楚霸王项羽攻占咸阳,同样是一把火,烧掉了雄伟的阿房宫,“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后来的中国人只能在杜牧的《阿房宫赋》中领略这个建筑的雄奇。“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伴随着阿房宫陨落的还有古咸阳城,它作为秦国150年的国都,被洗劫一空,持续三个月的大火让这座古城成为一片废墟。从此以后,一个在那个时代无比辉煌的城市,永久退出了历史舞台。项羽率军进入咸阳后,除了火烧阿房宫,还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复仇心态,将已经投降的秦朝王室以及800多王公大臣全部砍杀,并且授意兵士在咸阳肆意抢夺与烧杀。他在快意恩仇和杀伐决断中失去了民心,虽然几乎以一己之力灭掉了秦军主力,但是与刘邦的文治和安抚形成鲜明对比,他的政治前途、政治资本也在阿房宫的灰烬中被消耗光了。
可以说,没有咸阳的损落就没有长安的崛起。秦陇大地、关中平原,历来都是战略要地,王气汇聚。咸阳毁灭后,之后的汉王朝选择在长安——咸阳旁,渭河南岸,当时属于秦国的一个乡——建立国都。《史记》中记载:“公元前201年,更名咸阳曰长安”。从此,长安登上了历史舞台。它的荣耀与它的悲伤在历史的洪流中并进、并存。
西汉末期,外戚专权,王莽篡汉,土地兼并成风,天灾频发,南方饥荒,赤眉起义,豪强并起,中央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在内外的反对声中,绿林军攻入长安,联合城内百姓杀了王莽,存在15年的王莽政权覆灭。在这个过程中,关中平原遭到极大破坏,长安城极度萧条。东汉光武帝刘秀光复汉室后,定都洛阳,长安成为西京,开始了修复和重建。可惜的事,到了东汉末年,董卓乱政、吕布杀董卓,汉献帝出逃,长安城又一次被洗劫。直至隋唐时期,长安城已经存在了800多年,因长期的人类活动导致地下水已经被破坏。据元《通鉴》记载,长安城“水多咸苦”。于是,隋文帝在宇文恺的建议下,以大手笔、大气度超前规划,在隋大兴城基础上建设新的长安城。于是,中国人心中的梦幻之都——唐长安城,在历史的长空中闪耀出世。
不料,这座最闪耀的城市在接下来的历史中,既承载了大唐的荣光,也镌刻了大唐的痛楚。梦回大唐,梦中甜苦交织、悲喜交加。从公元618年新建,到公元907年唐王朝覆灭,长安城在短短289年的时间内被严重破坏了7次,分别是安史之乱、吐蕃回纥入侵、泾原兵变、黄巢起义、节度使叛变、宦官挟持、朱温迁都,在各方主体各种各样的蹂躏、掠夺和重击下,长安城破败不堪、奄奄一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随着大唐王朝退出历史舞台。
同长安的命运一样,古都洛阳也同样被数次蹂躏。“一部洛阳城、半部华夏史”,作为周王朝国都的洛阳,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东汉末年,董卓乱政,诸侯讨伐,董卓胁迫汉献帝迁都长安,临走之前对国都洛阳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城内外200里尽是废墟。西晋时期,永嘉之乱,皇宫被毁、民众遭殃。唐朝安史之乱,叛军攻陷东都洛阳,烧杀抢劫、大肆破坏。北宋时期,宋金两国反复争夺洛阳,金军数次攻占,焚烧宫殿、破坏民宅、迁徙人口,百姓生灵涂炭、沃野千里惨无人烟,洛阳几乎成了一座空城。明朝末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陷洛阳,付之一炬。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洛阳进行了大规模的空袭和破坏。比之长安,洛阳的悲惨似乎更胜一筹。“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的这句诗成了洛阳历史的最佳注脚。
国都遭掠的历史似乎没有最惨、只有更惨。洛阳之外,古都南京似乎更具有悲情色彩。各路邪恶力量在掠夺它的同时,附带着惨绝人寰的杀戮。南京城被掠夺的历史是一部血流成河的历史,不忍回顾、不忍细看。公元548年,梁朝侯景之乱,南京28万户居民,死伤十有八九,50万生灵涂炭,南京城及整个江南地区遭受重创。公元1130年,南宋建炎四年,金军大举南侵,攻入南京城,烧杀掠抢,17万生民损命,南京几近成空。公元1853年,太平天国运动,守卫南京城的十多万军民献出生命,“河水皆赤”,南京城内上演了一幕幕极尽癫狂的破坏。《清史稿》中记载,“贼破内城,屠戮尤惨,男妇几无孑遗”。接着,公元1864年,曾国藩湘军攻入南京,见人便杀、见头便剃,大肆泄愤、抢夺财物,南京城内尸体堆积如山,几乎堵塞了长江水流,民间有“曾剃头”之说。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南京城内牺牲的革命烈士和群众高达十多万。抗日战争时期,30多万生灵惨死在日军的屠刀下,仇恨如长江之水漫延中华大地。
在漫长的历史中特别是冷兵器时代,一个城市,当它成为国都的那一刻,享受万千瞩目之际,似乎也注定了在若干年后悲惨的命运。西方历史上的国都也同样如此。雅典,作为璀璨的古希腊文明的核心城市,历史上是几经崛起与衰落。在鼎盛时期,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败于斯巴达,就此损落。接下来的历史中,“北部蛮族”马其顿、古罗马、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相继侵入,雅典的历史也是一个个帝国历史的侧影。与雅典相似,欧亚大陆上很多辉煌的城市,比如古犹太王国的首都耶路撒冷、罗马帝国的首都罗马、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阿拉伯帝国首都大马士革和巴格达,等等,这些城市的悲惨历史每一个都能写成一本书。
作为封建时代的普通老百姓,生活在国都的确不是一件好的事情,你得提心吊胆,时刻提防着各种各样的政变、宫斗、反叛、入侵,小心着各式各样的人物,认真辨别着政治、宗教、文化等各种思潮,谨慎对待遵循各类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好比刘姥姥进大观园,处处小心时时留意。在乱世,国都更是众矢之的,各种攻城与打斗、抢劫与掠夺、疾病与饥荒、阴谋与算计,生活在国都简直是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