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史蒂夫·马丁、诺瓦·戈尔茨坦是知名的说服力与影响力研究权威。在影响力和说服力领域,罗伯特·西奥迪尼的著作《影响力》已被翻译成26种语言,在全球售出了200万册,并被《财富》杂志评选的75本必读的最睿智的图书之一。他们共同写作畅销书籍曾获得英国皇家学会奖。
两年前还在尚软工作的时候,郭总推荐给我的。作为一名努力上进的小青年,当时就购入了这本书。因为种种不可抗( lan )拒( duo )的原因,直到最近才开始看这本书。
看了一些后,就觉得这真的是满满的细(tao)节(lu)的教科书。我觉得你或许有必要也来阅读下。
1:利用从众心理,公布“有多少人选择了这样去做”,能激发他人跟随;
例子:香飘飘奶茶广告:一年卖出七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两圈,连续六年全国销量领先。
第一个是强调你鼓励的行为在某个特定情境下被大多数人认同。比如“九成的员工都说,他们很希望学到一些关于健康生活的知识”。
第二个是公布绝对数字(暗示着有许多人都在这样做或这样想)也会很有效,并指出参与人数日渐增多。
2:利用“小众”的反作用力。如果你不鼓励他人做某种行为,就把这些行为跟他不想要的身份联系起来。
例子:在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奥巴马的精选团队就使用了一个著名的电子邮件拉票方法:邀请注册选民来查询有多少与他们同名的人已经投了票。
人们总是很愿意与自己所属的或想要进入的群体保持一致,同样,他们也很希望跟那种不愿与之扯上关系的群体区别开,避免与那些人做出一样的行为。
当一个需要衡量的行为被公之于众的时候,与群体划清界限的动机最强。
3:如果你想影响他人的行为,那你应该从违背他心目中的社会规范的角度去说服。举个例子:你想让大家开会不迟到。如果大家觉得开会迟到很正常,那你该强调准时参会的人有哪些好品质;如果大家都认为开会准时到很正常,那你该强调迟到的人有哪些坏品质。
例子:如果一位经理希望下属能养成守时的好习惯,那么他就应该先调查一下大家对“开会迟到的现象是否普遍”的印象。
告诉人们关于某个行为的社会规范是什么,然后描述那些违背这个规范的人具备什么特质。
4:强大的环境暗示。当人们看到其他人违反了某条社会规范之后,他们不仅更有可能亲自去违反一下,而且还更有可能去违反其它相关的社会规范。
例子:有一个实验数据:在正常的情况下,38%的路人会把手上的广告宣传单随手扔在街上。但是如果路人看到有人把别人扔掉的宣传单捡了起来,扔垃圾的人数比率就降到了4%。由此来看,新闻媒体报道一些悬崖边上捡垃圾的清洁工,对于减少垃圾污染应该是非常有帮助的。市场上小偷的多少,与市场环境的整洁与否也是存在很大的关联。
“破窗理论”表明:即便是一个象征杂乱的微小讯号,都有可能为范围更广的负面行为推波助澜,原因就是它传达出的社会规范意味。
5:人们都很重视自己的名字,如果把他们的名字加上去,就能激发他的责任心。
例子: 在某个大会现场,商务会议或派对上,你跟一个同事或朋友聊的非常投机,你正全神贯注的跟对方说话,以至于丝毫没有留意身边其他的事情。可是,你突然听到房间那头有人提到了你的名字,你的注意力马上就转移了。
任何说服策略中都有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那就是吸引对方的注意力,清楚而多次的提到对方的名字是个很有道理的做法,或者最起码,要让你的请求或传达的信息跟受众的名字发生关联。
未完待续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