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公司都3年了,但为啥每次考核我都只是胜任……”
每每听到这样的话,我总是想问一个问题:“我们是一年的经验用十年,还是每年都有成长和变化。为什么有的人和3年前没有任何区别,而有的人仅一年就可以在考核中拿到优秀”。
猫胡说觉得时间有时并不能代表一切。
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这就是大家熟悉的一万小时定律,这个观点已被大部分认可。
然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坚持了10000小时定律就一定代表我们的能力达到了优秀么?
一个月工作21.75天*8小时/天*12个月*5年=10440小时,换句话说一个人在职场8小时制。那么工作5年,理论上就可以达到10000小时定律后的优秀或卓越,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这又是为什么呢?
10000小时只不过是一个必要条件,但不充分。
斯图尔伯格说:“伟大的表演者花了很多时间练习,也有很多人花了很多时间,却从未达到世界级或国家级水平。他们之间的区别,并不一定是在练习时间上,而是在练习时所做的事情”。简而言之,这10000小时不仅要花,更重要的是要看怎么花。
1、基于目标的行动
人要想进步,就需要给自己确立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之后的行动是为目标完成所做的目标拆解和实施过程,剩下的就看结果了。
结果的好坏有时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即使我们的目标是正确的,实施过程也毫无破绽,但环境、市场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2、坚持与总结
人们总是满怀希望的开始,但很多人在开始尝试一小段时间后,发现没有什么变化就放弃了。在一领域或新目标下,从小白走向优秀,至少要经历10000小时定律的锤炼。
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每一次的努力,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吸取上次努力的结果、经验和教训。例如:数千次失败的经验,让爱迪生最终发明了灯泡。
3、走出舒适区
最难改变的是人固有的旧习惯,因为习惯是一种舒适的表现。所以设定的目标就是要高于现有的舒适区,让自己有所压力及紧迫感。
走出舒适圈需要勇气,因为很容易受挫。当遇到某件事无法轻松完成时,就要分析原因,然后针对性练习,这才算是走出舒适圈的练习,才会进步、提高。
走出舒适区是一个改变自己的过程。为什么有人很容易放弃,而有人则会把它变成一种习惯,最终收获成长。
4、工具的利用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事前充分的工作准备,便捷顺手工具的利用,都是可以让我们的努力事半功倍。比方说:番茄钟是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XMind、幕布是对思维导图的梳理、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用来做笔记……
时间并不能代表一切,如果你的10000小时只是简单机械的重复工作,没有目标的行动,不知变通的工作方式,那所有花费的时间累积都将消失在岁月里,无任何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