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婆一直都是通情达理的人,从我们刚刚成家到现在,一直在细心地守护着边界,特别是育儿方面,给到了足够的尊重,而在饮食起居上,又给到了体贴入微的帮助,深深地感激公公婆婆的付出。
伴随着二老年事已高,我想把做饭一事接过来时,却频频遇“堵”。刚开始,我的烹饪水平欠佳,时常地向二老请教,有时出外办事,就延误了做饭的时间,她俩从不多言,总是默默地担起来,做自己能做的。
二老的一言一行,都一一记在心里,每逢自己赶不回来时,都会心生内疚。
在半年多的磨合中,我慢慢地看到:不论我多么着急地往回赶,她们总在提前做准备,有时十点半就开始准备午餐了,天哪!如果这样,我是无论如何,也赶不回来啊!
有一次孩子指责我随意挪动她的物品,以致重要资料找不到时,她不仅没意识到自己的失误,还向外指责的态度,一下激怒了我,也照见了我!
不仅问自己,“我是这样的人吗?”
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时,我第一时间便在公公婆婆的身上看见了答案,在做饭一事上,我不仅没担起自己的责任,导致她们的不信任,还心底暗生指责,“为啥就不给我时间呢?为啥不等我呢?为啥那么早就开始呢?”
心里暗暗吃惊,我怎么就成这样的人了呢?必须得划界限啦!不然二老所付出的好,慢慢地都会转为不满和抱怨了!
再次与二老沟通了我的想法,请他们留出足够的时间,让我去折腾!当我不能及时赶回,会第一时间告知的。
在第二天晚饭时,我明确告知晚上不吃,老公和孩子也表示不想吃,只需准备二老的,但公公还是准备了全家人的饭菜。
若在以往,我一定不忍拂了他的心意,多少也会动动筷子。这一次,便执意不去。
第一次忍着心疼,没有去接公公婆婆的爱,心中念着:为了能体会到永远的好,必得先跳出来,才能看到父母的用心!
第一次,心中稳稳地,与老公和孩子站在了同一战线,体会着他们的感受,心无愧疚!(之前总觉得他们怎么如此自私,不体会他人感受)
第二天,食材、时间和我都准备妥妥后,我发现公公婆婆依然在提前进行,原来并不全是我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我没到位!而是她们自己的选择和需求,会体现价值所在。
“叮咚”!一个大大的灯泡点亮,身边所有的人都是来照见我的。
反思:
在结婚初期,我就象一个重生的婴儿一样,公公婆婆对我无条件的接纳,无论怎样都是最好的,这份支持与欣赏狠狠地滋养了我,让我在育儿与工作领域心无旁婺地折腾着……
而今,我想要承接起更多的责任,在家务方面显得笨手笨脚,显然无法让二老放心,这种近距离的交割带来的是双方的改变与不适,我一度以为是我单方面的不到位,所以努力调整!
就象孩子渐渐长大,想要尝试更多领域时,初始的笨拙,父母的不放手,会让孩子更加努力地去挑战自己,此时她相信:父母这样做是为她好!
在我明确提出要担起做饭的责任时,并尽全力做好了自己应有的准备,却依然收到父母的支持时,感到的是一种无名的愤怒和不信任。原来她们并不是为我好,只是自己的需要而已,而我却背负了那些内疚,还付出了这么多努力。
看到这些情绪时,心里涌起了深深的感动,感恩我的公公婆婆在我身边,用这样的方式帮助我照见孩子心中的愤怒与呐喊。
我明白了孩子为何对我的付出,总是一副不屑的样子。在孩子已全力准备好的时候,我却占据着她的领地迟迟不肯撤退。
所谓的“为了你好”,更多地是体现自己的价值,孩子感受到的是妈妈的能力彰显,而不再是对她的爱。(你若顺从了,我便觉得很有面子,你若不服我,就是不识好歹,我都这么为你了,你还如此不省心!真是让人伤心、愤怒甚至惶恐!)
多少年来,都是这样背负着长辈的情绪生活着,也这样习以为然地将这份背负传承给孩子,面对着世界。
追求价值体现,本也无可厚非!只是勇敢地面对,担起自己的责任就是了,无需再让孩子、他人为我的情绪、感受买单。而我也大可不必再背负父母的情绪,做自己便是了。
而在母女相遇的故事里,"为你好"意味着得体地退出,协助你成为你自己!也意味着陪伴成长的过程中,成为我自己!真正地达到“为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