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作业)
二年级阅读计划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金秋是诱人的时刻 。 经过一个暑假的学习,我也收获了成熟的硕果。对阅读有了更深刻都认识。开学第一天我就迫不及待的把我学到的阅读方法教给学生。首先,在朗读之前要做好准备。调整好坐姿,调整好呼吸。
要点:1.身子要直。2.重心要稳。 3.上胸要开。4.双肩要开。简单的说就是双脚自然打开、收腹、挺胸、抬头、下巴略抬、腰要直,这是自然状态。
其次,掌握正确发音方法
1.气息练习
吸气方法:深深的闻花香。
呼气的小方法练习:吹纸片、吹灰、数数、数枣。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是朗读的重点。
2.吐字归音的诀窍
出字——准确有力
立字——要求韵腹拉开
归音——干净利落
3.练习绕口令,使口腔更灵活
最后,朗读的技巧
1.节奏。节奏是由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造成的声音上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回环往复的形式。特别要注意停连、重音、语气。
2.多练——练习发声技巧有目的正音。
多听——听著名音乐节目濡染浸润。
多说——多说、多表达。
结合我学到的知识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阅读计划: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对第一学段的教学明确提出这样的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阅读浅近的通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可见,学会阅读是一种相当重要的能力。
二、活动目的。
阅读能点亮心灯,阅读能照亮人生。阅读能给人开启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从阅读任务到产生兴趣,再到渐渐形成习惯。阅读者是在经历一个比较丰满的阅读过程。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阅读可以改变思想,从而可能改变命运。阅读,首先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读书?和读书的意义。所以在班里,我时常教育学生要多读书,还会例举有关读书的种种益处例如:培养意志品质,培养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等……
三、阅读要求。
1.阅读浅近的通话、寓言、故事。
2.诵读经典。(古诗、《三字经》、《百家姓》)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做简单的填空式读书笔记。
四、推荐书目。
书目:(注音版)
《唐诗三百首》、《三字经》、《百家姓》、《绘本故事》。
五、具体安排。
(一)经典阅读。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只有学生自己读书,亲自感受需要的满足,才能较好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因此,我制定每日晨读的常规。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农业。那么经典文化的诵读则更是农业中的慢活。”在一年级我们晨读课的内容是《弟子规》,这学期刚开学我就准备了《三字经》、《百家姓》利用晨读课诵读。《三字经》里的故事多,孟母断机杼、孔融让梨等,孩子们都知道。我把晨读的内容用A4纸打出来,发放到每个学生手中。这样保证人手一份,让学生更了解所诵读的内容,激起学生的兴趣。
善良的心志、民族的精神与气节应从娃娃抓起。诵读经典能让我们学会正直、善良、包容,富有修养。
(二)绘本阅读。
绘本精致美妙的画面,优美生动的的文字,吸引着学生。 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就是专门进行全班性的绘本阅读。绘本的来源可以是老师指定的,也可以是孩子们推荐从家里带来的。如何指导学生阅读绘本呢:
1.教会学生欣赏绘本的封面,封底。封面是一本书的灵魂,往往包含着重要的信息。
2.教师要指导学生细读画面,从画面中获得丰富的感受。
3.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绘本语言。
(三)文本阅读。
朗读,就是将无声的文字转化成清晰响亮的有声语言富有一种创造性活动。朗读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没有朗朗的读书声的语文课堂,就没有生机与活力。因此,我们要让读书声回归课堂。可朗读能力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形成的。
小学生的机械性朗读习惯表现最为突出。朗读声音没有高低快慢之分,永远是一种腔调。如何改变现状呢?
1.利用录音对比对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朗读需要需要变化。只要变化一下声音,朗读就有了不同的味道。
2.利用音乐,让学生模仿录音朗读。
3.对文本进行情感定位,确定作者的写作意图,对文本深刻解读。学生要体会作者的喜怒哀乐,自然就能读好课文。
(四)家校共读。给诗配画。
每天放学后都要求学生背一段课文或者是一首诗。如果是背诵古诗就要求给诗配上画。这就需要家长的督促和监督,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完成诗配画。亲子阅读可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可以加深父母与子女的亲情。
冰心老人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书是孩子的良师益友。阅读能使孩子们更快乐地享受语文、更深切地感受生活,使他们的成长历程一路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