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7年开始我就一直在纠结该怎么将我需要的信息进行记录摘抄,看过很多关于这方面的推荐,工具以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为首推,笔记方法以名师大岩俊之、麦肯锡的为对象。
可真正面临信息摘抄时你会发现之前做的前提都不实际,不是因为软件不好用、大师的办法难理解,而是在整理信息时很难以将其分类,尤其当一个信息你认为都包含在几个分类项中,对于这种需要耗费脑力去辨别时我发现自己会因此而难以坚持,这是问题一。
第二个问题是尽管记录在软件中很方便,只需要复制粘贴两个简单的动作,可不知你是否发现就是因为如此简单的动作导致你对其信息记忆很模糊,致使你收集的信息仅仅只是信息,却不能成为你脑海里的知识库。
最后一个问题,你是否希望可以通过对于信息的记录和吸收去创造出另一种新的见解或创意,让它成为你独一无二的产物?
如果你有上述其中任何一个问题,又急切想要迅速准确的解决,那么今天我所要介绍的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这本书就完全符合你的要求。奥野宣之通过大量实例讲解自己如何利用“一元化”笔记法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结合书写和粘贴法帮助创造出全新的知识成果。不仅将记录简单化,也将信息和灵感具体化,对于信息的记录和吸收确实是一个最简单又实用的办法。
在日本奥野宣之通过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累计销量超过50万册,因为对笔记法的热爱和痴迷,他不管工作还是平日中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由此他出有《如何写游记和散步日记》《三本书创造好点子》等书籍,而最具影响力的就是《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下面我将详细对《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进行讲解。
最笨笔记法=一元化笔记法=聪明笔记法
在上文中我就提到过自己曾面临在做笔记时不知该如何下手的困境,而“一元化”笔记法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它的核心就是将所有信息全部记录在一起,无论是读书摘要、工作记录还是杂志剪报等,只要认真记录就很容易坚持下去。
但要如何更好灵活又方便的进行知识生产活动呢?就需要遵守下列三条规则。
一元化
将所有信息记录在一起对很多人来讲可能会觉得这样做很混乱,但你要知道正是因为记录在一起,需要查找时才更方便。而很多信息其实是有相似型的,与其思考如何分类,不如立即写下节省时间。
时序化
用6位日期记录法:年份后两位+月份两位+日期两位。这种方式可以在未来按时间顺序方便查找。比如2018年1月29日,即180129。
索引化
去亲自为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写标签或在电脑中输入相关信息,每行信息由笔记本编号+日期标签+检索标记+条目标题(比如02 071108书评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奥野宣之/ 后浪笔记),在将来只需要通过查询关键字就可以找到相关的信息,因为是自己亲手输入或写下的内容,尽管记忆会模糊,但大致位置会记得住。
如何将积累变得高效
一元化笔记是奥野宣之作为笔记体系的基础,而如何既能加速笔记的记录,又能在重读时保证效率,也不会阻碍坚持做笔记的动力的方法,奥野宣之就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中提到书写、粘贴法。
书写法
1)常记的内容符号化
我们可以将生活中经常做的事或读书笔记中出现的高频词用符号来代替。比如,R-阅读,M-电影,E-饮食,S-书评……以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加快书写的速度,也因这是独属于你自己创造的符号而不用担心他人一目了然笔记的内容。
2)“葱鲔火锅式”笔记采访自己
用“”表示他人的发言、通过观察得到的信息等“客观事实”,用“”表示自己由此产生的“主观感想”,这种方式虽然曾出现在读书笔记中,但在这里依然实用,因为当你写下这些主观产物时,正是你开始记录自己内心声音的时候,也表明这些“客观”产物在某个点上打动了你,而你的这些想法也是一种价值表现。
3)“超黄金地段”使用法
这种方法是让我们在做笔记前留下崭新的第一页和最后一页,奥野宣之称为“度假胜地”。因为笔记中偶尔会出现让人苦恼的记事或阴暗的报道,在第一页或最后一页上贴上家人的照片、想去地方的纪念图章或自己的涂鸦等等,在心情消沉、压抑时翻开这些内容会让人改变心情,产生一种“我正在做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的错觉。
其实我认为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设置这些“度假胜地”在何处,以及在翻阅笔记时应该时刻记住这些内容它的发生必有意义,当看到令人不愉快的事时,我们所要做的不是陷入其中,而是应该找寻应对的策略,使自己能够与之对抗,而不是逃避。
粘贴法
1)先贴为妙
这是做笔记更为简单的方法,只要觉得感兴趣,比如饭卡、标签、报纸等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东西都可以先贴上。奥野宣之告诉我们,尽管并不知道未来这些现在记录的信息是否有用,但请将“一有问题就贴”的精神铭记于心,试着想一个嫌写字麻烦的人那样把纸制品从头到尾地贴上去。因为这些东西随时都有可能成为一份回忆、一个灵感。
2)用纪念品存储谈话内容
其实我们记录信息不仅是为了写作素材,激发灵感,更主要的原因我认为是可以看到自己成长的轨迹。成长的过程是需要积累的,但这个经过如果不经记录是很难去发现的,也许就是某年某月某日跟谁一起吃饭聊天的时候对你所有触发,致使你重新开始规划人生,又或者与亲人的一起吃饭时留下的付款收据让你能够回忆那天的美好。
正是由这些短暂却有意义的事将我们的生活串联到一起,使得我们的记录不再是单纯的动作,或是为了保存素材的目的,而是为了更好拥抱生活。
3)原封不动地粘贴A4资料
当想要粘贴的资料是工资明细、体检结果、自己制作的计划书等只有一张的文件可以采用“三折变形法”加工,再进行粘贴,这种办法省去了利用剪刀的麻烦,当进行回顾时也方便查看。
如何创造属于自己的果实
看过这样一句话:“你只能拿自己的人生经历,记录跟自己有关的生活,来呈现你所理解的关于这个世界的样子。”这句话其实就是在讲我们的思考、写作。你只能拿自己的东西去呈现给别人,尽管会碰见相似的,却必须要说你的依然是独一无二。
其实说到这里,就要回顾文章开头我所问到的三个问题,它们都是对读者你的一种试探,如果你曾经存在这些问题,说明你已经克服,并且已经做到我接下来说的内容;如果你是带着迫切的心来需求答案,说明你的工作性质、爱好等正与文字有关,并急需指引、帮助,别急,马上就告诉你。
不得不说无论是写文章还是做计划文案,人都是希望能够做出令人惊艳或特别的东西,可是这份特别也许是来自突如其来的灵感,但仅仅只是昙花一现,而想要长久的拥有这种能力是需要前期做大量铺垫的,也就是所谓的素材收集。
奥野宣之将美国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杨撰写的《创意的生成》里提到获取创意的过程与自己方式整合成以下5个步骤。
步骤1:收集——积累常识与作为研究课题的知识
步骤2:咀嚼——阅读、回想、深入思考积累的信息
步骤3:发酵——脱离课题,在潜意识层面思考
步骤4:顿悟——创意的诞生,突然之间惊呼“明白了”“找到了”
步骤5:具体化——将创意化为成果
为什么说做笔记很重要?就是因为它会帮助你养成收集信息的习惯,然后进阶下一步学会利用书写粘贴法帮助你高效记录和重读,让你由简单记录变成自我对话,去深入思考积累的信息,自然而然你的想法将脱离原本的信息进入到更深一层,就像成长这一题,它不会因你弱小而歧视,却会随你的蜕变而丰满。
这是一项看起来十分简单却很不容易的事,就像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里写道,“因为做一项长期工作时,规律性有极大的意义。写得顺手时趁势拼命多写,写得不顺手时就搁笔不写,这样是产生不了规律的。因此我就像打考勤卡那样,每天基本上不多不少,就写十页。”而我们若想去维持灵感的源泉,就需要不停的反复的去收集、咀嚼、发酵,具体操作方法在文中已经讲到,可以翻回去找一找,这也是锻炼你收集信息的一种方式。
当你将基础功打牢了,所谓的“顿悟”“具体化”其实也就水到渠成,因为这个时候就是你开始进行创作的时刻,也是你把所有的思考推至高潮的重要一步。
这世上没有不经历苦难就一步登上高位的皇帝,也没有靠着天赋就一路开挂的作家,所有我们可以看到的胜利、成功都是历经千辛万苦才得来的结果,即使有那么一些好运,但最终的原因也是他们咬紧牙关挺过来的,而如何坚持做好这份笔记法就是需要我们克服的第一道关卡,也许今后的成败就在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