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3| 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倾听就像海绵一样,汲取别人的经验与教训,使你在人生道路上少走曲折的弯路,经过你有目标的艰苦奋斗,使你能顺利地到达理想目的地。”而阅读,其实就是聆听作者的一个过程,在阅读中,我们汲取知识,得到经验教训。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当我们在与人沟通时,理解他人所使用的词的准确意思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别人在说电脑,而你却理解为电视,那么整个沟通就会变得非常糟糕而且让人无法理解。这就是我们所要说的分析阅读第二阶段的第一个规则:理解作者写作的关键词语,并与作者就关键词语的意思达成一致。

理解了讲话人的关键词语,并达成了一致后,我们开始抓讲话人的关键句子:究竟是电视在播出新闻呢?还是电视在播出连续剧?在讲话人的一长段话语中,往往只有几个句子说明了他想表达的意思。就如一本书,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和观点也往往藏匿在一些关键的句子中。那么,分析阅读第二阶段的第二个规则就是:划出作者的关键句子,并找出这些关键句子的主旨。

当你明白了,哦,原来电视在播出新闻,而新闻上讲了一个关于我们学校的事情,并且讲话人对于这件事情的看法是如此这般,这时,你是不是就觉得与讲话者的某些观点达成了一致,并且知道讲话者之所以有这样的主张是因为某某原因。这是因为,在聆听的时候你不自觉地分析了讲话者的话语,并把他所说的某某原因按照逻辑进行排列,从而得到讲话者有这样的主张。其实与这个过程一样,在分析阅读第二阶段的第三个规则就是: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当你与讲话者完成以上的沟通过程后,他也许会告诉你:“唉,关于这件事情啊,解决办法不是没有,但是有些可以做到,有些实在是能力之外的事情”。还记得在第一阶段我们找出的作者所提出的问题吗?作者写作,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但是,有些问题作者解决了,有些问题作者也许受限于当时的条件没有解决,那么,分析阅读第二阶段的第四个规则就是:作者提出的问题,在书中哪些是解决了的,哪些是没有解决的,哪些是作者能力之外的问题

通过以上的四个规则,我们就完成了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最注重理解作者意图,我们与作者沟通,聆听作者的教诲,并且深知作者的主张与问题的症结,从而为第三个阶段的分析阅读打下基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