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关注的插座学院分享了一篇文章《人是劝不醒的,只有痛醒》;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就让我想到之前外出学习,一位老师说过:“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是为了唤醒内心那个真正的自己;如果正向的方式不能唤醒,就用疼痛的方式;直到感觉足够痛,直到真的愿意改变。”
这几年疫情,公司一直在持续发展,也遇到越来越多的家庭、看到各种各样的家庭组合,再次感受到家庭教育、和谐的家庭关系、氛围对小朋友成长的重要性。
故事1:因为父母离异,学生从一年级开始住宿,现在已经大学毕业即将开始研究生/工作的生活。在和学生沟通、介绍项目时,发现学生很难理解老师介绍的内容,补习英语对于不一样的观点也很难理解、明白意思。
我们尝试和学生沟通,看是因为对老师不信任、不放心还是确实听不明白;通过沟通发现,学生自己没有感觉到老师们为他着急、也没觉得听不懂/意思不一样有什么关系。学生平时最喜欢的事情是养乌龟,不会主动和别人交朋友。
和团队教育学背景的老师交流学生情况,老师说这个学生大概率是因为小时候不稳定/不安全/还在学习人际交往时候,家长没有很好的指引学生,导致现在的性格特点;我们因为核心业务是帮学生申请到好学校,所以很难在这方面帮到他什么。
我的想法是:这个学生如果父母的关系不合是在他3年级之后发生,哪怕只晚两年,会不会有什么不同呢?
故事2:父母是受爷爷奶奶老一辈挫折教育上成长起来的;学生是男生,在爸爸眼里更是: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一言不合就打、心里爱孩子但嘴上一句没有;反倒是表扬的话也是通过批评的方式表达出来。
学生在初中阶段遇到困难时,通过请老师、花钱的表面方式,从没有和学生交流现在高中课本上的知识是哪里遇到,几乎没有用心陪伴过孩子。现在高二,过往初中的学习方法不适用了、学生也再是努努力、咬咬牙也考不到前百,现在学生非常紧张。现在毅然放下课、休学在家。几乎是只打游戏(打的游戏还是已经打通关的那种)。孩子不舍得走,爸爸希望孩子过去。
我们建议父母孩子不要放大学生焦虑,最好从他感兴趣的方向入学,开始了解本科的升学规划,给学生布置学习相关的工作,逐步从游戏种抽离出来。
但家长并不接受,只是敷衍的态度回应。也是这个客户,让我对标题印象更加深刻。
分享青岛市教育局的几张图;愿看到文章的父母和准父母都是靠谱的家长✨️
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