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好像很火,写了很多历史小说。我一直没有读过。但敌不过周围几位老大姐都开始谈论起老马的作品,于是下单买了一套。
挑了最小的一本小册子先睹为快,名叫《长安的荔枝》。一看书名,就联想起了老杜那句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果然,这本书的内容就是围绕着从岭南转运鲜荔枝为杨贵妃庆生来写的。
(1)当天上掉馅饼时,先别急着高兴
小官吏李善德,换成现代职场,就是一个在政府部门负责采买蔬菜水果的小科员。在作者的笔下,李善德就是一个典型的钢铁理工科直男,为人忠厚老实,耿直如牛,不懂得为官拍须溜马的那一套,十八年来,一直规规矩矩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人过不惑之年,还买不起房,好不容易贷款买了一个近郊的小院,做起了唐朝的房奴。
想着一家人终于在京城有了落脚安身的地方,李善德就算是做了房奴内心也是美滋滋的,却不知,一场新的灾祸即将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为朝庭采办是一件好差事,油水丰厚,不管买点什么,都会有赚。特别是对于皇宫里交待下来的单差,大家都是虎视眈眈,一心只想落在自己头上。正如现代的采购,为什么要公开招标,接受监管,无非就是怕采购人与供应商之间互相勾结,暗箱操作,从中谋取私利。过去没有阳光采购,那就是明摆着得好处,要回扣的,这样的好差事,自然不是一般人能有份的。所以当李善德得知自己被公推出来做荔枝使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能捞一点钱,能把自己才贷的款还清。却一点也没顾得上思考,为什么这样的好事会砸到自己头上?
李善德其实并不蠢,只是因为刚买了房,他还沉浸在喜悦之中,再加上一回到单位就被办公室主任和一帮同事拉着喝酒,把他灌得云里雾里,也是有些乐不思蜀了。直到酒醒七分,他才想起采购单一事,待看清采买要求时,吓得魂飞魄散。哪里是一份肥差,不过是一道夺命符而已。
上面赫然写着:“天宝十四载六月一日前采购岭南荔枝鲜。”李善德最初看到的是“荔枝煎”,不过那个“煎”乃是被人贴上去的,有意遮住“鲜”字。一字之差,天壤之别。谁都明白,要把五千里路之遥且三日就质败的鲜荔枝运到长安城,在当时就是四个字:绝无可能!
原本以为捡到一份美差,没想到竟是一道催命符!
(2)你不去试一试,永远不知道离成功有多远
李善德在京城有两个熟人,一个是比较上道的韩十四,此有深谙为官之道,可以算是李善德的人性导师,但可笑的是,如此懂人性知官场的人却也只是个小主事,比较讽刺;另一个熟人是杜子美,也是一个落魄文人,诗歌写得不错,却也没受到重用。
得知李善德的遭遇,两人都为他感到担心,大家心知肚明,这就是一件要命的差事,因为没有人能完得成任务。当李善德悲观绝望得哀嚎起来时,杜子美也与他抱头痛哭起来。这杜子美还真是性情中人,亦是内心善良忠厚之人。
作为审理财务账目的韩十四,将所有采办特使看得相当透彻,面前李善德的这桩棘手差事,他在悲观中为李善德指了一条微光之道,那就是和其他采办一样,利用为皇上办差事的机会谋点私利,把贷款还了,把老婆孩子安顿好,然后再办好离婚事宜。挺现代哈,离婚后,夫妻之间就没关系了,今后李善德有啥灾难罪过,都与家人没关系了。按现代法律是这个理,只是唐朝,估计还是诛连九族的做法。看官们也就乐呵乐呵,不必较真。
可是杜子美与人间滑头韩十四不同,他想的主意竟然是:“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既是退无可退,何不向前拼死一搏?”
正是杜子美这一句,退无可退就拼死一搏,让李善德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在柳色青青的二月,李善德出发岭南,开启了他的荔枝转运之旅。
事实证明杜子美是正确的,在众人眼里都觉得是不可能的事,但与其一开始就放弃生的希望,不如拼死一搏或许就有了生的机会。李善德为了成功转运荔枝,几乎搭上了自己的命,但终于还是成功了。
作者有句话提炼得好,“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如果一开始选择认怂,命丢了是小事,却不知道自己是有能力去完成了,多可悲!这就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值得一试,努力过,失败了也不用后悔,没有试过,永远没有成功的机会。
(3)就算为环境所迫,人的本色终不会变
李善德到了岭南,考察到了最好的荔枝园,认识了庄园老板阿俚姑娘,对李善德这个城里人,阿俚觉得他与众不同,内心是喜欢他的,也愿意帮他;还有一个商人苏谅也是李善德转运荔枝初运实验的大功臣,虽然他们之间都是互相利用,但如果不是苏谅的支持与配合,李善德是没办法完成这一浩大的工程任务。
可以说,在前期李善德所有的策划、计算与演练中,阿俚姑娘在荔枝的选取和保鲜等方面提供了帮助,而苏谅在荔枝的运送与监测中则给了巨大的财力支持,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利益交换,但也不乏李善德的为人,他的真诚、投入、专米与聪慧让苏谅这个精明的商人愿意与之为友,全力配合他完成任务。
两个月的初试结束,虽然荔枝没有转运成功,但李善德已经从失败中总结出成功的经验,他把荔枝转运中的变化和遇到的一些障碍一点一点地分析出来,经过周密地测算,大胆规划出新的路线图和转运方法,相信只需十一天,一定可以把鲜荔枝送到长安。但这需要各个驿站配合,还要把长安的冰块反运到半路去接应。总之,是举全国之力来实现荔枝的转运。
因为高力士与鱼朝恩的争宠,李善德渔翁得利,与杨国忠攀上了关系,并借杨国忠的实力终于实现了这一辉煌的壮举,硬是在贵妃生日当天吃上了鲜荔枝。
按理说,李善德是有功的,只需去领赏就好了,毕竟吃了那么多苦,九死一生,最终还废了一条腿。可是回想到第二次转运荔枝中的那么多沉重代价,李善德宁可死,也一定要当面质问杨国忠可否考虑过百姓的死活?转运荔枝耗费巨大,杨国忠不仅没从国库拿一分钱,还让地方按人头上缴荔枝钱,除了花在转运上的费用,杨国忠还从中捞了五分之二的私利。
想着阿俚被砍光的荔枝树,想着诀绝离去的苏谅,还有被逼逃驿的附户,转运中死伤的人马,李善德的心都是痛的,他终于喊出了那句,“为相者,该当协理阴阳,权衡万事。荔枝与国家,孰轻孰重?”
作为领了皇命的使臣,面对超出自己预期的违背良机的事,李善德无力去改变,他选择愚忠地去完成,哪怕有那么多的牺牲,但成功复命后,他不想用沾满血的荔枝去成就自己,而是用自己的本色去为那些付出的代价讨个公道!
李善德最终虽然被贬到岭南,举家迁离京都,没有得到升官封妻荫子,反倒连累了家人一道遭贬。但他的内心是祥和的、宁静的、坦然的,他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抗争,保持着最初的为人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