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之舟/文
纵横百余地,八方俱进,秦岭一脉,横贯而东。
古城西安,一座正在崛起的现代化生态化新城,迎来了陕西,乃至西北地区举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世界性展会。也是继1999年昆明,2006年沈阳之后,第三次在中国举办的盛会——世界园艺博览会。
自古以来,西安就是兵家的必争地。十三朝古都繁盛的留名;有雄韬大略的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武则天;有闻声起义的张角、黄巢、李自成;有百折千回的胡汉和亲、安史之乱、西安事变;有鬼斧神工的骊山、兵马俑、未央宫、大雁塔、钟楼、芙蓉园;有绕梁三日不忘的当地纯朴民风和美食……
一块古老的土地,历史老人曾镌刻了无数的辉煌;一座年轻的城市,时代之神正编织着美丽的梦想。
此时的西安,不是西风落叶的长安,不是金戈铁马的秦川。滔滔历史的层层废墟在它阅尽沧桑的气势中,愈发显得透澈明朗。深沉蕴集,厚积薄发。因过去而荡涤出的潜力喷涌而发,在这辉煌的史册上,又将载入新的盛象。
一块块秦砖汉瓦铸就了历史的城墙。以千百年神圣的韵味,把现代的发展推向了高峰。
正所谓:渭水收暮雨,处处多新泽。
2007年9月,一个不应该被历史遗忘的日子。世界园艺生产者协会第59届大会一致通过,由中国西安举办2011年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最终去确立为这次西安世园会的主题,其名为“长安花”的会徽和吉祥物,都以“绿色引领时尚”为理念为主导。此次园会有“长安花谷,五彩终南,丝路花雨,海外大观,灞上彩虹”五大主题园,启动了“灞上人家,柳风水岸,欧陆风情”三大特色服务区,志于打造一个有特色,水平高,影响大的世界园艺盛会。富有魅力的“花,绿,水”,有世界、中国名花卉,以及秦岭特色花卉;园会整个氛围都笼罩在诗意之下,高绿化,并实现零消耗、零排放,生态、节能、环保;水意盎然的船街,舟会,情趣非凡的水中舞台表演,则更为特色之重。
这次世园会的申请成功让整个陕西沸腾,多少人长久的期盼,多少人辛勤的汗水,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满腔自豪的激情。
如果你认为,现代化必定带来生态的恶化,那么你来这里,就会觉得这个说法些许片面;
如果你认为,一座古城定不会迈步出先进的步伐,那么你来这里,时尚的文化气息会让你流连忘返;
如果你认为,历史的文化积淀会阻碍美丽的华章,那么你来这里,多样的迷人将为你呈上绚丽的一笔……
以现代的步伐,走绿色之路,在时尚的前沿,诠释美丽的全面。或许就是“现代、绿色、时尚、美丽”的别样气息。
算来离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还剩下不到两个季节,我们已经能够听到它渐进的脚步声。这是西安的荣耀,也是西安的大事。这个时候,各项筹备工作都在紧张有序的进行着。地铁交通地上地下的忙碌着,场馆的建设和改进也在有条不紊的同步着,建筑工人在炎热酷夏,三九严寒里加班加点,装扮我们的城市;市民们踊跃走上街头参与各种宣传活动……这个城市的人民能感觉到西安的变化,开始期待更多的发展,便利和创造。
不过,西安最终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决定权在于你,我,他。能有幸成为志愿者为其服务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更以要求我们每一个人为宗旨。道路和大厦,科技与现代只是城市的外表,城市的人民才是核心。这个城市,甚至于这个国家,是热情的还是冷淡的,是高雅的还是低俗的,是宽容的还是吝啬的……正是由小个体射出整个的精神面貌。所以,以这样的要求审视自己,还需要完善什么?
微笑。不论男女、老少、国家、种族,微笑,永远是见面时候最让人亲近的表情。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人们仿佛对冷漠,严肃司空见惯。何不试着微笑一下?你对生活微笑,生活才会对你微笑。
礼貌。自幼时起,成为一个有礼貌的人就成了人生路途中的永久站牌。对家人礼貌,对同学礼貌,对陌生人礼貌,举手投足之间无不渗透着中国人千百年来谦逊的修养。
环保。这是个环保意识已经渐入人心的时代,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不折花踩草,已经成了人人皆知的必须准则。环保,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尊重。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对有困难的人们予以同情、尊重和帮助,耐心温和,大度宽容,让所有人都感受到如沐春风的温暖。
知识。用知识武装头脑才是聪明之举。但这并不是要求一定要学识渊博,只是一些基本知识却不可或缺,地理,英语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平时的努力,在大家需要的时候会随时用上。
然而,如上所说的这些都是基本条件,因此我们每个人需要完善的还远远不止这些,在如水般行走的路途中,每一步每一笔都会是清晰的见证。完善自己,服务他人,用最好的状态展现中国的特色。
长鹰翱翔需要的是舒展的双翼,湍急瀑布需要的是激流的水域,喷薄的日出需要的酝酿的黑夜……世园会的成功,需要的是所有人团结的努力。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看。
西安和它的人民,已经做好了全部准备迎接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到来,我们立下志愿,修善自身,充实学识,最终才得以有机会报效国家。
我们知道,全世界的人们都拭目以待。
世界给西安一个机会,西安就会还世界一个奇迹。
(注:这是女儿读大学时写的一篇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