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空,即口中念着一个字的笔画顺序,用手指在空中画写生字,这种方法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使用最多,对于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很有益处。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单调枯燥,令人厌倦,听起来热闹,收效却不高。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看到这一点,在不同教学阶段,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指导书空,以达到取利去弊、扬长避短的目的。
在一年级上学期,所学汉字大多为最基本的独体字,这时孩子们对于笔画名称的接触也刚刚开始,新的笔画名称往往就跟着生字出现在学习内容中。这时候,我们有必要一横二竖老老实实地带着孩子们数着字的笔画书空,然后让学生在本子上认真书写,这对于学生掌握基本字的字形和汉字基本笔画、笔顺,都是有必要的。
随着识字量的增多,到了一年级下学期,所学生字中开始大量出现合体字。有的生字虽然不是合体字,但因为笔画多、结构复杂,也应当在教学中把它视为若干熟悉的“零部件”的组装体这样一来,教学就顺利得多。因为这时候,我们就按照“温故而知新”的古老而实在的教学规律。举例来说吧,在教“燕”字的时候,我让孩子们跟着我一边念,一边以极快的速度书空:一写草头横,二写中间嘴,三写两边北,四写四点底拿这种以已知熟字为“构字部件”的书空方法和一般意义上的数笔画书空相比,其高下优劣是可想而知的—一如果用以前的方法,孩子们要从“一笔横”一直说到“十六笔点”!后者单调乏味,且不能反映字的间架结构,一不留神就会把数字说错。当一篇课文中的所有生字都这样一笔一画地书空下来,学生会累得舌干头晕胳膊酸,大量的时间也就在这有口无心的“诵经”声中被白白消耗掉了。书写生字的作业还得带回家去,既加重了课业负担,又无法保证作业质量,因为教师没有时间指导他们—一而这种当时当面的书写指导,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是十分重要的,是教师语文教学的份内之责。
当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地从整体入手,运用已学过的字指导学生利用“部件”来识字时,生字便不生了,记忆的速度和强度都有了大的提高;另一方面,我们也节省了时间,使学生能在课堂内完成抄写生字的作业,既减轻了课业负担,又保证了作业质量,还避免了学生对生字教学乃至于对语文课的厌倦,可谓是一举多得。
值得一提的是,如此这般的一段时间下来,黑板上我的学生就开动脑筋,自己编起速记口诀,我觉得他们的作品比我的要高明许多,也有趣得很。还是让我举两个这样的例子:
热”,因为他们早就认识了“丸”,所以他们是这样说的:一写提手旁,二写小丸子三写四点底,就是一个热!
“着”,上边的羊尾往左甩,下面的眼睛看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