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南京
如果要这样倾一座城
倾城之恋什么的
我死也不要
01
今天我的朋友圈,被这张图刷屏了。
两个孩子,隔着八十年的时间,伸出了自己的手。相同的地点,不同的时空;相同的年龄,不同的命运。仿若《你的名字》般浪漫的时空相约,却恰恰带给人更大的震撼。那年乱世如麻,愿你们来世拥有锦绣年华。
作为早已不是新新人类的90后,我们其实有着自己的小坚守,比如不在朋友圈卖东西,不狂热追星刷屏,不盲目跟风随大流。越是大家趋之若鹜的事,我们越是会离得远远的。
但是在国家和民族大是大非面前,一腔热血刷起鸡皮疙瘩,热泪盈眶扛大旗的一代国家死忠粉,绝对少不了平时默默潜水的“垮掉的一代”。
02
在南京上学的朋友曾经跟我讲,每年南京大屠杀公祭日,警钟长鸣,响彻南京城,他都会落泪。
“我向来不是那种矫情的人,最烦煽情这种东西了。但是这跟煽情不一样,警钟一响,什么话都不需要说,我的爱国情怀一下子就被激起来了。什么情啊爱啊,在这个时候统统都烟消云散了!”那个时候他正和异地恋的女朋友闹分手,但12月13日这一天,他跟他女朋友和好了。
我说你这也算是“倾城之恋”了。
他说,不,如果要这样倾一座城,倾城之恋什么的,我死也不要。
那一刻我才觉得,张爱玲在新中国刚成立之时被文坛排挤,其实并不怎么冤枉。
03
在此之前,《倾城之恋》我看了有两遍。白流苏和范柳原,咿咿呀呀胡琴一般凄婉的爱情,在我心底是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的。两人去香港之前还没确定对方心意的时候,范柳原在电话里和流苏说:“我这边,窗子上面吊下一枝藤花,挡住了一半。也许是玫瑰,也许不是。”这个画面在我敏感细腻的心里描摹了无数遍,多么诗意的爱情啊。
她战战兢兢拿起听筒来,搁在褥单上。可是四周太静了,虽是离了这么远,她也听得见柳原的声音在那里心平气和地说:“流苏,你的窗子里看得见月亮么?”流苏不知道为什么,忽然哽咽起来。泪眼中的月亮大而模糊,银色的,有着绿的光棱。柳原道:“我这边,窗子上面吊下一枝藤花,挡住了一半。也许是玫瑰,也许不是。”
后来白流苏在香港做了范柳原见不得光的情人,战火到了香港,子弹呼啸,轰炸声起,乱世之中经历一番恍如隔世的逃亡求生,两个人反倒有了不一般的默契。白流苏终于是做了范柳原想要登报昭告天下的范太太。
果真是倾了一座香港城,成就了这一番因果。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流苏并不觉得她在历史上的地位有什么微妙之点。她只是笑盈盈地站起身来,将蚊烟香盘踢到桌子底下去。
传奇里的倾城倾国的人大抵如此。
04
张爱玲用笔给了白流苏一份“倾城之恋”,自己却孤身寥寥而亡。
是啊,这人世间哪经得起倾城之恋呢。
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地活着,这样的历史需要的,是生死存亡的民族大义,是为逝者痛斥那些歪曲历史的丑恶嘴脸。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洛城书宅原创|
2017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