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创作

浅论创作


引言

不止一次谈过自己对文学,以及文学创作的看法,主要来自自己近千万原创文字的体会。目前保存在电脑和已经发表在网络上的各类作品,这近千万的原创文字,全部成文于2003年至2013年,这十年之间。当然,也不会是平均每年一百万字,高峰期还是2007到2012这五年。大致估算了一下,这五年中记录下来的原创文字不会少于八百万字。

这么大量的文字创作的积累,自然而然地大大提高了自己在文学方面的修养,也就从根本上对文学与文学创作,文字与修辞语法,写作与谋章布局,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看法,以及特有的文字风格。当然和我的中文出身有关,使我可以对照相关的文学,以及文学创作理论,来系统地总结出一套关于文学创作,或者叫写作的技巧理论。


我的文史

创作的启蒙期

喜欢写作的历史应该算十分久远,已经可以追根溯源到遥远的六十年代了。那时候我不过是个20来岁的毛孩子吧,是赴宁的北京知青。估计那些懵懵懂懂的欲望,也就是与青春期的萌动一起随之而来的冲动。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可就是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不怕虎的劲头。因为不懂,所以也不知道忌讳,便是什么都敢写了。随便写了几句大漠风沙,就敢标榜上“散文”的头衔,胡乱诌了几个分行的句子,就说是“诗歌”,还有5个字、七个字的句子,弄上四句、八句,便大言不惭自称“绝句”“律诗”了。

这一大类的东西,就是属于前面说的,这是写给自己看的文字。大都是会写在日记本上,是一种现在叫个人隐私的文字。其实若不过自己闲来无聊写成文字,倒也无所谓错对、好坏,只是一旦故意公布出来,炫耀文采,就变成了哗众取宠、贻笑大方的笑话了。可惜因为时间久了,我这个人又不善于收藏,加之一生变迁巨大,这四五十年前的本子,也就随着时光岁月烟消云散了。否则现在一定会拿出来供大家茶后饭余一笑了。我的记忆力虽好,只是如今的文笔,已与往日大相径庭,自是不可能凭仗记忆,重新写出来了。

另外还有一类,就是所谓与人交流,给别人看的文字了。这类东西也就是只有那个时候的过来人才明白的。思想汇报、学习体会、个人总结、检举材料,还有就是大字报了。当然也有对口词、快板书、相声等等,被称之为“革命文艺”的内容。很久以后才知道这些文字大多属于应用类文字,这类文字还包括写给不同对象的书信。那些所谓“革命文艺”,就是曲艺了。

这个写作期就是我的创作启蒙阶段。

当时我只是个初中生,就文字和思想水平而已,在那批老战友中间,恐怕最多算中下等,是很被一些自诩为才子才女的高中生看不上眼的。其实,回过头来看,他们那些所谓文采斐然的“作品”,与我的那些玩意儿,也就不过差之一线、七上八下的区别而已。

在那个阶段,我既没有老师,也没有可以参考的书籍,完全是属于“无师自通”。偏就这样走入“文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再也停不下来了。


创作的成长期

大约从1973年开始,也就是从离开宁夏十三师,进入长江起重机厂开始,我的创作生活走进一个新阶段。还是无师的自我探索,只是我的创作内容开始集中,集中在用曾经的知青生活为蓝本,撰写一部自传体的长篇小说,再就是类似的应用文:思想汇报、学习体会、工作总结、宣传稿件,还有就是为厂里工会宣传队撰写的曲艺:对口词、快板书、小话剧剧本。

仅仅那部所谓长篇小说,我就在1973——1977的三四年内数易其稿。第一稿定名《火红的青春》,一年后完稿,共计34万字。第二稿更名《独柳滩》,大约在1974年完成,总计75万字。74年底,我携带这部长篇小说到成都的四川人民出版社投稿。75年初,应四川人民出版社要求前往成都,为这部长篇小说最后修改明确方向。一年后,再次更名的长篇励志小说《红柳滩》正式完稿。共计文字105万,插图58幅。所有插图都是我一位同厂朋友创作的铅笔素描,可惜这笔宝贵的财富,在一次火灾中付之一炬。

这部长篇小说被按照当时的创作原则做了一次面目全非的修改。因为当初的文学创作原则是非常清楚的,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要宣传工农兵英雄人物,塑造的艺术形象必须符合“高大全”的标准。长篇小说《金光大道》就是范本。

那个时期,我算有了专业老师的指导,他就是四川人民出版社文学编辑部二处的李老师。他是一位责任编辑,也是二处的副主编,年龄大约有40多,戴个眼镜。当年是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的吧?因为是四川人,又有些才气,毕业不久被四川人民出版社要回来。如果没有记错,应该叫李翔吧?是这位李老师看中了我这部处女作,也是他一直通过书信方式指导我。以后也是他的推荐,这部作品列入了四川人民出版社1976年度的出版计划。

然而,风云突变。1976年10月初,中国政坛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十年浩劫终于宣告结束。中华大地百废待举,文化战线的所有既定内容全部被否决,四川人民出版社当年的出版计划自然也在其内。我很快接到了李老师的退稿信,短短几行字决定了《红柳滩》的命运:“……您的这部作品,由于已经不符合新的出版政策,不能按照原定计划出版,现将原稿退还。希望你可以继续努力,坚持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走下去……”

“不符合新的出版政策”,九个字枪毙了一部三易其稿,累计两百万字的作品。这是一个文学青年呕心沥血整整五年的结果。那时候,自己还是个28岁的年轻人。这不能不说是个巨大打击,因为这个打击,我有差不多整整一年多,没有写过一个字。

如果知道这两百万文字,我是用什么方式写下来,就一定会理解为什么对我打击会有这么大?

当初我是一名炉前工,除去休息日,每天工作平均大约8小时,住集体宿舍。为了不影响工友休息,我改装了一只方靠椅,椅背上装了一只小吊灯,每天端一个小板凳,在这个土制的“写字台”前面工作到深更半夜。

如今这些都变得一文不值、毫无意义。


很快我就发现,这五年的辛勤创作,并非毫无意义。由于我不断的写作与修改,尤其后期又得到李老师的指导,自己的写作水平,创作技巧,已经悄然发生了巨大变化。我的文字开始走向成熟,词汇逐步丰富起来,文章在写作技法和谋篇布局上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些不知不觉的进步,才使得我具备了次年,以一个初中生的资格,去参加恢复后的高考,而且可以从录取率不足2%的几千万高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文科专业的新生。我想没有这五年来在文学创作之路上的不懈努力,我完全不可能在77年的恢复高考中获得如此好的成绩。关于参考的内容,已经不属于这篇文字,就省略了。

这个阶段还是保留下来部分文字,《红柳滩》原稿虽然已经不完整,还是保留了一部分下来。如今这些发黄发霉的纸片,已经如同珍贵的历史文物,我一定会继续保存下去。


文学创作的规范期

1977年,全国恢复了已经停止十年之久的高考。据相关资料,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这是具有转折意义的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会议还决定,录取学生时,将优先保证重点院校、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农业院校,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

1977年的高考不是在夏天,而是在冬天举行的,有570多万人参加了考试。虽然按当时的办学条件只录取了不到30万人。1978年,六百一十万人报考,录取四十点二万人。七七级学生1978年春天入学,七八级学生秋天入学,两次招生仅相隔半年。 两次大约有一千多万考生参加高考,两届大致录取了70万考生,录取率约6%。

由于文科报考和录取人数的悬殊,录取率仅有2%左右。而我,一个下过乡八年,又进厂干了五年炉前工的初中生,居然非常侥幸地跻身在这不足30万的被录取的文科考生中。从此,我的文学之路,终于可以走上规范化的历程了。

从跨进大学之门到毕业后从事教育,大约有7、8年的时间,应该算作我文学创作的规范期。

在大学期间,我系统学习了中国文学史,由先秦到现代;外国文学史,中国文学选,外国文学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哲学、哲学史、文学理论等诸门学科,还特别潜心学习和研究了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并在学校的图书馆,认真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按照学科老师的规定,书籍的数量不会少于万本。

在校期间,我除去保证每天大约6小时睡眠和2-3小时吃饭时间,每天读书时间至少超过12小时,是全班最勤奋的学生之一。如饥似渴的学习,使我终于第一次从内行的角度读懂了文学与文学创作。我也是第一次用学文人的眼光去看那些古今中外文学大师、文学巨匠的弘篇巨作:如《红楼梦》如《茶花女》如《战争与和平》……

这样的阅读,让我明白了究竟为什么好的文学作品会如此震撼人心?又为什么自己的文字会那般苍白无力?

这期间,我的个人创作开始转型,完全停止了长篇小说的创作尝试,主要创作短篇小说、散文与现代诗歌。这些习作,大多发表在大学自己主办的校刊,以及一些在四川出版的刊物和杂志上,比如当时泸州有一个叫春芽的刊物,就是我在大学期间与一些当地小有名气的文士共同主办,我不仅是这本杂志的主要写手,也是一些专栏的责任编辑。创作内容也不再局限于知青生活,而是开始用文笔反映更为广泛的社会生活。在创作技巧方面,我已经摆脱了前两个时期的那种随意性,往往只是随心所欲、信马由缰,写到哪了算哪里,不讲丝毫的章法与格局,开始注重谋篇布局的手法,究竟文章结构。另外,词汇方面,因为大量阅读的效果,早已不是当年那种苍白无力、枯燥无味,而变得丰富多彩、灵活多变起来。不过有一点要说明,我在这个阶段几乎没有一篇仿古习作,也就是从来不进行古典诗词的创作。为什么?因为我越是通过系统学习,越是感受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就越发不敢去尝试那些流传千古的体裁了。很多时候拿着笔苦思冥想,到最后还是不敢下笔。没有别的,就一个怕字,生怕出了差错被内行笑话。


文学创作的休止期

大约从1987年开始,一直到2002年,有25年的时间,我几乎与文学创作完全断绝了关系。说不清很具体原因,应该与工作及生活状态有关。我大致在1985年调入局机关工作,到了90年代又开始下海经商。可能比较繁忙的工作,使我完全无暇他顾吧?这25年里,我可能除去一些工作上必须的文字,什么也没有写过。但是就生活与工作而言,却非常复杂,应该算是一段有丰富素材的生活经历,特别时处风云变化的改革初期,我也算得上当时的弄潮儿,敢于主动放弃安逸的机关工作,丢掉国家干部的铁饭碗,以身试水下海经商。在商海中几度沉浮,也曾创下赫赫伟业。虽然到后来企业倒闭、濒临破产,自己被迫离开苏州南下八闽重闯天下……所有一切都是创作素材。虽然当时没有写,却在2002以后的文学创作复苏期,以这些素材创作了《弄潮儿》《梦幻公主》《人犬不了情》《玲珑玉女》等中长篇作品。


文学创作的复苏期

2002年至2007年是我学会使用电脑,并从会到熟练的初级阶段。对于网络生活是初期,对文学创作则是一个复苏期。

我还在福州的福建省福利彩票中心工作时,因工作需要,在2002年学会了使用电脑和上网。当时我在主编彩票中心办的一份报纸和一份刊物,并担任营销专员。围绕彩票我撰写了大量的宣传稿件和软广告,以及各类反映彩票和彩民生活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均发表在自己主编的报纸与刊物上。我的文学修养重新开始发挥作用。文学的功力,让我在相关工作中得心应手。

同时,我开始了自己的网络生涯。我不仅学会上网,学会在聊天室里聊天,在论坛上发表文章,而且学会了网络社会的管理。最早接触的是网易旗下的POPO聊天室,主要是诗词对联聊天室。因为这个聊天室与自己习文的兴趣爱好吻合,我对这个聊天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我的诗词歌赋与楹联方面的知识和功力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很快就成为这个聊天室的室主,以后又出任了网易论坛的管理员,从此以后,网络与我结下不解之缘,我的文学才能也开始在网络上得到了最好的展示平台。

我先后在各种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新作《人犬不了情》以及各种诗词歌赋和对联,还有各种散文与随笔。特别需要说一下的,是关于夭折的《红柳滩》。大约从我返回苏州以后,便开始重新修改这部作品。与其说修改,倒不如说是重写来得准确。大约从2005年上半年开始,我正式使用电脑重写了这部长篇小说,并再一次更名为《百年沉浮》。原来的《红柳滩》成为这部新作的第二部,而第一部,则是以父母革命经历为主线的《烽火江南路》。第三部为《弄潮儿》打算主写我们的第二代。这部长篇巨作,初步计划为五百万字,而且在2008年开始,正式在一个网络文学创作平台“起点中文”上专栏发表。我也成为起点中文的正式签约作家。当然,这部作品并没有连载完毕,一方面因为还有许多章节在创作中,另一方面也因为自己对新作依旧不满意,便终止了这部作品的连载,开始第五次重写,终于在2011年完成新作。这部作品新作定名为《风雨十年》,共计83万字。已经在一个论坛上全文连载过。


我对文学与创作的认知

文学究竟是什么?

文学究竟应该怎样定义?有时也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不妨先打开百度看一下相对规范的定义。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为什么这段话就是对文学的规范定义。这段话包含几个要素,表述了几层意思。它首先指出了什么是文学的表现形式?非常明确,文学的表现形式是语言文字。我们在此一定要明确一下,语言和文字是两个不同概念,语言是说出来的,文字是写出来的。所以文学的表现形式,既可以是采用语言形式的口头文学,也可以是用文字表现的书面文学。当然主要是用文字表现的。语言文字就是文学的载体,我们还必须强调一下,文字不等于文学,写字就更加不能等于文学创作了。现在网上有很多人喜欢把写作说成写字,把文章说成字。如果我们把这些看做口语,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出自文学创作爱好者的口中,那就应该算谬误。因为既然要跻身文学爱好者的行列,就应该懂得准确使用词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而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写字是无法等同于写作的。当然,字更加不能替代文字与文章了。

言归正传,我们继续分析关于文学的定义。我们在前面明确了文学的表现形式,现在再看看其他要素。这段话还给了我们两个启示:一个是文学反映的什么?还有一个是文学表现了什么?那就是文学反映客观现实,文学表现作者心灵世界。我们在这里必须告诉大家,这是文学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属性。我们换一种表述方式,就是说文学不仅是反映了客观现实,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的内心世界。这就告诉我们,文学是一种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那么哪些文字属于文学的范畴?

早些时候,中国是两分法。就是把文学作品分成两大类:一类是韵文,一类是散文。这个分类在魏晋时期。现代则分成四个大类:诗歌、散文、小说、剧本。这些就是我们说的文学体裁。请注意是体裁不是题材。现在常常有人混淆这两个词的概念。体裁,顾名思义文体分类,而题材则是表现内容的范围。一个表内,一个表外。

我们在这里不妨举出个小例子。

前不久何君与我都在二团网发了一篇短文,何君的《雨情》和我的《无言的传递》。就题材角度,这两篇几乎完全相同。都是通过生活中一件小事,表现客观现实中一种现象,反映一种美好的精神,表达真善美的传递。但是,体裁稍有不同,何君将自己这篇作品定位小说,我把自己的这篇定位散文中的随笔。关于这些体裁方面的定义,我们放到后面去议论。我想说的是相同题材可以用不同的体裁来表现,同样相同的体裁,也可以搭载不同的题材。

请大家注意文学不等于文化,却是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可见我们说一个人有文化,并不见得说明他一定有很高的文学修养。但是,文学修养高雅的人,一定是有文化的。

我们最后还要强调,任何文学形式都存在特定的时空概念,也就是文学作品一定会反映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域,它是有个性的。也正因为这个重要特点,不同文学自然会有不同的受众对象,大众一定不会接受小众文化,小众也不会喜欢大众文学。不同阅历的人群,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甚至不同地域的人群,都有自己不同的喜好,接受着不同的文学内容。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殊荣的莫言作品,反而得不到中国大陆广大读者的享受与崇拜了。

我们可以解释得更加贴切一些,为什么老知青在各个不同知青论坛上发表的回忆上山下乡的文字,可以在那里得到强烈反响与共鸣,而在其他地方就可能无人问津?为什么我的一些诗词作品,在知青论坛回者寥寥无几,而在其他文学性论坛与专栏上就会反响如云?这就是文学特点所决定的,所以才有这样一种说法:下里巴人和歌者众,阳春白雪,曲高和寡。


写作技法的体会

写作的第一要素是观察与捕捉

有很多人以为写作的关键是善辞令,只要肚子里可以积攒许多美妙的词语,一定可以写出精彩文章。其实不然,丰富的词汇固然重要,却还不是关键。根据我多年的写作体会,要提高写作技巧,第一重要就是学会观察,一定要善于认真观察生活,而且学会在生活中捕捉到写作素材。我们不妨来举个例子:

写作很多人都喜欢摄影,各种摄影器材也非常普及,现在稍微好一点的手机都有摄影功能。我们出门旅游,就会看见很多人拿着相机和手机在拍摄,几乎每一个景点都挤满拍照的人。我也是摄影爱好者,也经常和朋友们结伴去旅游。常常会发现有人相机很好,却很少拍摄出好的片子。也有人相机很一般,甚至拿手机也会拍出非常漂亮的作品。我常常和他们探讨这个问题,问他们:大家面对相同的风景,为什么有人捕捉不到好景色?是相机不灵,镜头不好?还是相机背后的眼睛看不到好风景?其实道理非常简单,就是不善于观察和捕捉,或者叫发现。有个朋友说得好“你的心里有风景,眼睛看到都是风景。”

什么是善于观察?就是用心。

我们的生活时时刻刻都是丰富多彩的,哪怕是最困难艰苦的年代,生活里同样有阳光、鲜花、笑声。问题在于观察者的眼力和所在角度。我们还是用摄影做例子,当我们面对一幅景色举起相机,有时候会发现,取入镜头的画面并不美丽,或者说并没有表现出我们面对的这个场景的壮丽,有特点,漂亮。拍人物也一样,镜头里面找不到人物最美好的亮点。这里可能有摄影的功力在里面,也完全可能就是观察的角度问题。我们只要移动一下位置,换一个角度,马上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的结果。

所以要提高写作技巧,一定要培养自己观察生活的能力,学会用心面对生活,用心观察生活,用心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

我们回到前面举过的例子,《无言的传递》写了发生在上海地铁里的小事——让座。这种事情在上海、北京等任何一座大城市比比皆是。我们也常在网络看见对年轻人不愿意让座的指责。就是说,生活里经常发生着让座、不让座、该不该让的问题。如果我们不善于观察,会对这种几乎时时发生的现象司空见惯、置若罔闻。如果你发现了,也捕捉到了这个现象,你又该从哪一个角度去反映?就会考查出水平的高低了。

我们还是举摄影为例:你举着相机是去捕捉上述内容的时候,应该对准哪个镜头?是小姑娘和老头子为座位抢行?还是老头子给抱孩子的妇女让座?是外地一家子感激的表情,还是小姑娘悔悟后的羞涩?当然在事件发生的短短三五分钟内,你不可能准确捕捉每一个精彩瞬间,除非用摄像。然而,你拍摄时的心理因素,会决定镜头的取舍。恰恰就是这种取舍不仅真实反映了特点时段,特点地点发生的客观现实,也会折射出摄影者对事件的观点和态度,甚至会表现出摄影者对社会的看法,是披露、是鞭挞?是赞美、是弘扬?

相机可能无法记载所有的场面,但眼睛一定可以。人的双眼是最好的摄像机和照相机,一定可以将所有的美好保留在心里。然后,用你朴实无华的文字,将所有的细节一一展现在世人面前。那么就是一篇最容易打动世人的好文章了。


写作的语言技巧

什么是语言?

看见这个标题必有人嗤之以鼻:“难不成几十岁人连什么是语言都不知道?又不是小学生。”我却不以为然,恐怕真有相当多的成年人,甚至也喜欢在网上“舞文弄墨”,写点玩意儿的朋友,未必真的真的究竟什么是完全的语言概念。

百度上给“语言”的定义如下:

人类将传递信息内容的工具,称之为:语言。人类的语言,是人类传递情感信息的工具。以符号、文字、图案、音乐、语音、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等等形式为载体,来传递或交流情感信息。

语言这种文化现象是不断发展的,其现今的空间分布也是过去发展的结果。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方式,人们的彼此的交往离不开语言。尽管通过文字、图片、动作、表情等可以传递人们的思想,但是语言是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方便的媒介。

定义

语言的定义:以语音为物质外壳,由词汇和语法构成并能表达人类思想的符号系统。

特性

语言的特性有:创造性、结构性、意义性、指代性和社会性与个体性。

结构

语言的结构:音位、语素、词、短语、句子、全文。

种类

语言的种类:对话语言、独白语言、书面语言、内部语言。

就大脑来说,语言分“脑语”和“嘴语”,脑语就是我们时时在大脑里产生称作“思考”或“思想”或“思维”的东西,脑语被嘴表达出来就叫“嘴语”。脑语和嘴语并不是一个东西,第一、脑语和嘴语在表达时失真;第二、嘴语不是脑语的唯一表达方式,因为脑语还可以通过肌肉群来表达:就是我们的行为。语言是一个人能力的重要表述部分。

语言分为“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一个人从小通过和同一语言集团其它成员(如父母、亲属、周围的人们)的接触,自然学到并熟练运用于交际和思维过程中的语言。本族语言或母语一般说都是个人的第一语言,也是主要语言。

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表达观念的符号,符号的本质是社会的。

上面是相对较为完整的关于语言的论述,我需要向大家阐述的主要是语言的结构和语言分类。

下面会分别论述。


关于语言的结构

上面提到了语言的结构是由:音位、语素、词、短语、句子、全文等六个元素构成。这样的定义比较专业,有必要解释一下。我们先看第一个元素音位。

音位是什么意思?

音位(Phoneme)是语言中能表示语义的单位。根据国际语音学协会的定义,音位是“某个语言里不加分别的一族相关的声音”。它是具体语言或方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近年来出版的北京大学叶蜚声、徐通锵著的《语言学纲要》则指出“音位是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位定义的要点是区别意义,例如[ts]、[ts']、[s],[tʂ]、[tʂ']、[ʂ](此为国际音标,对应汉语拼音为z、c、s,zh、ch、sh)在普通话是两组不同的音位,在南方许多方言是同一组音位。 同理,-[n]、-[l]在普通话是不同的音位,在南方许多方言是相同的音位。 同理,[p]、[t]、[k],[p']、[t']、[k'](汉语拼音:b、d、g,p、t、k)在汉语里是两组不同的音位,在英语和葡语是同一组音位。英语清辅音送气与不送气不区别意义,以送气为标准音;葡语清辅音送气与不送气也不区别意义,以不送气为标准音。汉语“八趴”“答他”“该开”意义完全不同,英语葡语却区别不开。 语言是表义的,因此音位问题很重要。

不同语言中音位不同,如在汉语中,不同声调代表不同的意义,是一种音位,声调在英语和法语中只表示感情,同一个词以不同声调发出意义相同,所以声调在英语和法语中不是音位。同样重音在英语中是音位,在汉语和法语中则不是。不送气的清辅音和对应的浊辅音在法语中是不同的音位,在英语和汉语中则意义相同,因而不是音位。[n]和[l]在汉语标准音中是不同的音位,在湖南方言中则相同。“四”和“十”的发音在汉语标准音中是不同的音位,在东北方言中则相同,东北人是依靠不同的声调区分“四”和“十”,因此它们的发音在东北方言中不是音位。[l]和[r]在汉语、英语、法语中都是不同的音位,在日语则相同等等。

一个音位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是音位的变体。

上面的论述可能比较抽象,我们简单一点说,就是在我们每一个不同发音中,所有在特定语境中有具体意义区别的音素就是音位。我们举个例子,对某些字的四声由于方言不同,发音不同,词义也不同。音位在语言中非常重要,尤其是研究方言的时候。不过我们这里主要讨论在文字语言方面的意义。下面我们会讨论到现代汉语的各种语法规则,其中会告诉我们,我们无论是北京人,还是上海人,是使用粤方言,还是吴方言,当我们用文字来表述,或者是写作的时候,只能遵守一个相同的标准。所以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只能使用标准普通话的音位,不能使用自己常用的方言音位。这也是大量的语言会趋于消亡的理由。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放到以后去讨论。

什么是语素?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体,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语素不是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它的主要功能是作为构成词语的材料。

它有两个基本要点:第一它是语音、语义结合体,有意义的语言单位,目的是把它跟音节区分开来,有些音节光有音没有意义,不能看作语素,如“雳”、“馄”。第二它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不属于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目的是把它跟词区分开来。(摘自张斌主编、语文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教材)

语素有不同分类方式,我们把它按音节来分类一下,主要是三大类:单音节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这也是最常用的分类方式。

单音节语素,如下面这些:

天、地、人、跑、跳、唱、红、白、民、朋、思

双音节语素是指组成该语素的两个音节合起来才有意思,分开来没有与该语素有关的意义,双音节语素主要包括联绵字、外来词和专用名词。我们先看看所谓连绵字。连绵词有双声、叠韵和没有音韵关系的连绵字:双声指声母相同,叠韵指韵母相同。比如琵琶、乒乓、澎湃、尴尬、荆棘、蜘蛛、踌躇、仿佛、瓜葛、忐忑等,就是声母相同的连绵字。而从容、葱茏、糊涂、匍匐、灿烂、蜿蜒、苍茫、朦胧等就是韵母相同的连绵字。而诸如蓊郁、珊瑚、疙瘩、蚯蚓、惺忪、铃铛、奚落、褡裢,就属于没有发音方面音韵关系的连绵字。

当然还有两类不属于上面三种情况的双音节语素,一种是外来词。意思很明确,由汉语以外的其他语种音译过来的词语。如干部、尼龙、吉普、坦克、芭蕾、哒爹、踢踏、吐司、沙发、苏打等。另外一类是专用名词,主要是地名、人和事物名称。如北京、苏轼、李白、孔子、萝卜、菠菜、番茄等。

另外还有多音节语素

主要是拟声词、专用名词和音译外来词。如:喜马拉雅、珠穆朗玛、白兰地、凡士林、噼里啪啦、淅淅沥沥、马克思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搞清楚这些对写作中,尤其是诗歌写作中的词汇使用非常重要。具体在以后还会说明。

我曾经不止一次与一些希望可以发扬光大某些方言的朋友做过这个方面的探讨。诚然,方言可能还不是一种独立语言,只是某种语言在不同地域的不同发音。但是道理基本相同,就是前面说的,一种语言没有文字的依托,没有语法的规范,仅仅有发音是几乎无法长期、或者永久存在的。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那就是语言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内,一定是走向统一的。于是成熟的国家、民族越是如此。这是一种发展需要。因为语言和文字最大的功能还是交流与相互沟通。不同的语言和文字势必造成交流的障碍,不利于有提供民族语国家的发展。甚至可以说,在全球范围,都存在走向统一的趋势。

在这里不厌其烦地转载和解释语素、音位、方言、语言等理论方面的内容,可能被有些人看做卖弄。其实不然,我只是在根据自己在这些方面的体会谈谈语言文字需要统一规范的重要性。附带再一次强调百度就是一本大百科全书,任何人都可以引用上面的词条内容来佐证自己的观点。麻烦个别人大可不必用词做文章。事实上比如现在每一次引用也都会在前面,或者后面加以说明。请多事者不必借势发难,还是看完整后再说三道四吧。

当然除去这样分类还有其他方式,不过我们就不必要一一细说了。


下面我们再看看百度上相关利用语素构词的方式。

关于合成词的构造关系,这里试列举几种。

第一类:复合式:就是由两个语素按一定的关系组合成词的方式:共有六种形式:

并列式(联合式):两个语素之间的关系相互平等,不分主次。例如:

朋友语言斗争 是非开关东西迟早反正彼此等,一般有这样的特点两个语素是近义、同义、或者反义。

偏正式:前后两个语素有主次之分,是一种偏正关系,前一个语素用来描写或限制后一个语素,比如:火车、优点、雪白、善意、前门等。往往这种结构的语素词性不同,多数为主的语素是名词性质,另外一个是形容词、方位词等其他性质。

支配式(述宾式也叫动宾式):两个语素之间存在支配关系,前一个语素表示一种行为动作,后一个语素表示受这个行为动作支配、影响的事物。例如:动员、有限、干事守旧、知己、鼓掌。很明白,后面一定是名词词性,前面则是动词词性。

陈述式(主谓式):后一个语素是对前一个语素加以陈述说明的,它们之间是陈述关系。例如:地震冬至心疼年轻性急体重。这样的词和上面不同的就是名词词性的语素在前面,动词、或者形容词词性在后面。

补充式:后一个语素是补充说明前一个语素所表示的行为动作的结果,它们之间是补充关系。例如:说明提高看见推广降低揭露。此类词汇和上一类的区别在于前面一个是动词词性不是名词词性。

名量式:前一个语素表示事物,后一个语素指明这种事物的计量单位,例如:船只纸张人口房间枪支书本 车辆。这个容易明白一点是名词加计量词。

第二类附加式:一个表示具体词汇意义的语素跟一个附加成分组合成词。请注意后面的附加语素并不代表具体语义,只能与前面的语素组合成为词以后,整个词才有意义。一般这种附加的语素只是在这样组合的时候没有语义,而在另外一些情况就可能有语义。例如:

这个子,在后面这些词里面就是没有具体语义的附加语素,刷子梳子钳子夹子剪子。但是假如换成另外的一个组合,子孙,就变得有了具体语义。下面的儿:画儿棍儿盖儿圈儿;以及头:馒头石头后头甜头苦头,都有这种情况。

第三类重叠式:用重复语素的方法组合成词。这个比较简单不多说了例如:妈妈渐渐常常刚刚慢慢想想。

我们前面说过,搞明白这些对我们学习古典诗词和楹联非常重要。很多古诗词和对联中都有对仗的要求。这个所谓对仗工整,就是要求上下句在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具备词性相同、结构也一致。还有,我们在一篇散文中,也可以采用一些同位词语对仗的方式,来加强文字的渲染效果。

再一次明确,引用百度对语言(包括下面的语法等语文知识),只是因为这些知识多年以来早就已经标准化、规范化了,我没有必要标新立异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来陈述一遍。同时要说明引用这些,只是为了更好论述服务,是一种用来说明观点的依据,所谓引经论点的意思。希望可以看明白,不要当做我在剽窃百度。

在我们的写作中常常有人喜欢创造一些词语,特别是今天的网络文学,网络文字,这种情况非常常见。当然语言、包括文字,是一种具有活性生命力的东西,有些语言与文字,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失死亡,也会有大量词汇甚至语言,在新的时代被创造出来,包括一部分曾经又叫死亡,却在新时代复苏了,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比如这个囧字。

我希望在大家学习写作时,还是尽可能尊重我们自己的传统语言,尽可能不去自行造字造词,一避免使得我们的文字出现歧义被其他人误解误读。这和文章中出现的错别字完全不同,错别字往往是无意而为,而自己生造则是有意为之。

有这样一些人会为了追求文章的所谓风格特色,去故意采用生僻、晦涩、罕见词语,甚至不惜自己造词。把句式也弄得不明不白,包括故意使用错别字来代替方言的词语发音。都并不可取。倒不如老老实实地遵守汉语规范,写点朴实无华的文字。


关于语素的用法

单音节语素有的能独立运用,因而能独立成词,如“人、跑、我、拉、红……”这样的语素称之为“成词语素”;有的则不能独立运用,因而不能单独成词,如“民、们、机……”这样的语素称之为“不成词语素”。不能单独成词的语素,它永远不可能是词;能单独成词的语素,不能保证它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是词,例如“人民”里的“人”就不是词,它在这里是以语素的形式出现的,是“人民”这个词的组成成分,不能拆开,当中也不能插入其它成分。

有一种值得注意的情况,少数的语素,不仅不能独立成词,就是跟别的语素组合时位置往往也是固定的。例如:第一、老大、阿毛、剪子、画儿、石头、我们。里面的“第、老、阿,于、儿、头、们”的位置,或前或后是固定了的,不能变换。我们称这样的语素为附加成分,也有人称它们为词缀的。这种附加成分的意义虽然不那么明显,但它跟前面讲到的“葡、萄、蜈、蚣”之类不同,前者有不大明确的意义,后者没有任何意义。

能独立成词的语素,词和语素的外延是重合的,一个语素一个词,这样的词叫单纯词,由一个语素形成,其构造简单,无需深究。不能独立成词的语素,可以和别的语素结合构成一个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合成词。

我们来看下边这个句子:

他坐在沙发里看书。

这是一个较大的语法单位,我们把它尽量小的切分,就成了:

他│坐│在│沙发│里│看│书

切下来的每个部分都有意义,都不能再切分了,是一个个的语素了。这里的“沙发”只是一个语素,是英文sofa的译音,表达一个意义,所以不能再切分。

由此可见语素有两个特点:一是最小、不能再分割了;一是有意义。

普通话里的单音节词不超过1400个,而语素远比这个数目大。为什么呢?因为一个音节要代表许多个不同的意义。例如xīn这个音节,就可以表示“辛(辛苦)、新(新人)、心(心脏)、锌(锌矿)、薪(薪金)、芯(灯芯)、馨(馨香)、欣(欣喜)”等几个语素。由于汉字不是拼音文字,xīn这个音节就分别写成了不同的形式,替我们作了分析语素的工作。可是,并不能说,汉字的一个字就是一个语素,汉字的形、音、义和语素的关系,除了上面所说的一个音节代表几个语素,可以分别用几个汉字表示之外,还有如下的一些情况。

一个汉字代表几个不同的语素,读同一个音。例如,“副”(fù)这个字就可以代表三个语素:“副①”,表示第二的,次级的意思,如“副主任”、“副食”;“副②”,表示相称,如“名不副实”;“副③”,表示某种事物的计量单位,如“一副手套”“一副担架”。

一个音节只表示一个语素,写成一个汉字。例如:shuí-谁,zěn-怎,wá-娃,sēng-僧,hén-痕,cè-恻。这种情况的例于比较少。

一个语素可以用不同的汉字表示。例如:“搜集”的“搜”可以写成“蓃”,苏醒的“苏”可以写成“苏”,这就是所谓异体字。

几个不同的音节,表示不同的语素,却写成同一个汉字。例如:chā-差(差别),chà-差(差劲),chāi-差(差使),cī-差(参差)。

一个音节,写成一个汉字,可以包含两个语素。例如:“俩(liǎ)”“仨(sā)”念起来虽然只有一个音节,但实际上都包含了两个语素,“俩”即“两个”;“仨”即“三个”。

有的汉字本身没有意义,不代表任何语素。例如:葡、萄、蜈、蚣……

有的汉字在某个场合下代表语素,在某个场合下又不代表语素。例如:“沙、发、巧、克、力、马、达”分别都是语素;而在“沙发”、“巧克力”、“马达”中,它们只作为一个音节的符号,都不是语素了。

语素如果按音节划分,可以分成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分别举例如下。

单音节语素:天、地、人、跑、跳、唱、红、白、民、朋、思……这类语素很多,有上万个。

双音节语素,这主要是古代的联绵字和音译外来词。联绵词,如:踌躇、狼狈、葫芦、葡萄、彷徨、徘徊;音译外来词,如:吉他、尼龙、咖啡、咔叽。

多音节语素,主要是音译的外来词。例如:凡士林、奥林匹克、布尔什维克。

语素与词之间的区别

这里主要涉及到单音节语素和单音节词的区分问题,二者在形式上完全一致,例如"电"、"春"、"月"、"书",它们都是词,又都是语素,因为无论什么词,都必须是由语素构成的,离不开语素这个构成材料。那么这里怎么区别词和语素呢?这主要是观察角度不同,如果我们着眼于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那么像上述语言单位就是语素,如果我们着眼于最小的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那么像上述语言单位就是词。例如"春",在"春在哪里?春在我们心中",春是词,是由成词语素构成的,在"春天在哪里?春天在我们心中","春"就不是词,而是构成词的材料,也就是语素。语素和词不都是无法分别的,大部分词是双音节形式,而语素大部分是单音节形式,而单音节形式中的语素,只有成词语素与词有不同观察角度问题,不成词语素没有这个问题,比如"伟"、"样",就只能是语素,而不是词。

词和语素的功能有很大不同,音节形式上也有显著特点,区别并不困难。不过也要注意,汉语语素非常活跃,在很多情况下常常可以独立成词使用,这是因为从语素的历史看,它们在古代汉语中基本上与词是一致的,在现代汉语中,虽然语素和词有所分工,但并没有截然分明的界限。比如"月亮"的"月",我们只能说"月亮",所以"月"应该是语素,但在"月出惊山鸟"、"山高月小"中,"月"无疑又是词了。可见,单纯从形式上看,这些单位到底是词还是语素是不容易说清楚的,一定要注意观察角度,从不同角度看,可以归入到不同的类别中去,这并不抹杀它们各自的特点。这有点类似于辨识音素和音位,例如普通话语音单位p,从语音的自然属性角度观察是音素,是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观察是音位。

学习要领

汉语中大部分词是由两个语素构成的,有的词包含的语素则不止两个。例如“拖拉机”“图书馆”“人生观”“电气化”“典型性”“小伙子”等等,这样的词,先由前两个语素组成一个词,再加上一个语素。

了解汉语语素的特点,它和汉字的关系,与汉语词汇的关系,对学习汉语是极有用处的。既然语素是有意义的,那么,由语素组成的词就与语素的意义有联系。“和平”“竞争”“流水”“飞船”“安心”“鼓掌”“心慌”“地震”等词的词义都是两个语素意义的集合。“船只”、“车辆”等特殊组合的词,后面那个表量词的语素也是有意义的,我们不能把“船只”说成“船本”,“书本”不能说成“书只”,因为船是论只的,书是论本的。

懂得语素的知识之后,能够更好地辨认词义。例如:“水利”、“水力”两个词,我们只要理解了语素“利(利益)”、“力(力量、能力)”,就能够区别它们的词义。

语素和字的关系

⑴一个汉字对应一个音节、一个语素,大部分的单音节语素属于这种情况。如:“痼”对应难以治愈的疾病。

⑵一个汉字对应一个音节、多个语素,也就是所谓的多义字,这种情况较为普遍。如:“香”对应香味、味道好、受欢迎、亲吻等多个语义。

⑶多个汉字对应同一个音节、一个语素,汉语中的异体字是典型代表。

⑷一个汉字对应多个音节、多个语素。汉语中的多音多义字属于这种对应关系。

⑸有的汉字本身没有意义,不代表任何语素。也就是说一个语素由多个汉字、多个音节对应。如:“巧克力”,他们都不是语素,而是一个记录音节的符号。

我们这样详尽转载解释这些语言的基本知识,是因为这些与我们的写作有着极为密切联系,也和我要说明的一些关于写作中正确使用词汇的体会关系密切。当然对于这些属于语文和语言学方面的内容,本人没有科学完整解释的能力,均为百度上可以找到的现代汉语知识。博客以后需要引用的,均来源卢惠惠先生的现代汉语词汇学中的论述。随便说明一句:后面还有许多引用的相关理论,均来自网络相关解释,就不去一一解释了。

比如:前面关于音位的现代汉语论述,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同样的使用现代汉语,为什么很多词汇在不同的地域不仅发音不同,甚至连语义也不同了。

再如,关于中国方言的问题。我们面对大量方言的逐步消失,究竟应该怎么去理解?是必然现象,还是偶然的?特别是比较出名的,影响较大的粤方言和吴方言中的上海话。其实很简单,一种独立的语言,要生存发展,不仅需要有完全的发音体现,而且需要有自己的语法体系和相对应的文字。一种口口相传的语言,没有文字和语法做根基,无论有怎样悠久的历史,都会在未来走向消亡。



文章的谋篇布局

在写作中,预先想好布局,设想好结构,特别是思考好开篇与语结尾,以及如何由开局过渡到主要内容的陈述,主题表述完成之后,又该怎样了无痕迹转向结尾?这些做好了一篇文章的成功也就有了一大半,也就是事半功倍了。

可能会有人觉得写大部头作品才用得上谋篇布局,我们写一点网络文字,不过是随笔。大可不必这样讲究。其实不然,再小的文章也是文章,随笔不等于随便,就便网络文字也应该有所追求。

我个人以前的写作习惯不好,就是常常信笔涂鸦,很随便开笔。在写之前从来没有认真思考,往往灵感来就写。写多了渐渐有些总结,也才知道回过头看些理论书籍,做些读书笔记。比如这篇东西,严格说就是一种关于写作的读书笔记。既然属于读书笔记,也就免不得引经论典了。要命的是有这么个玩意儿,喜欢跟在屁股后面闻着味儿找茬。想来也挺好玩、好笑的。为啥?图啥?说明白点就是莫名的一种仇恨。可仇恨应该有理由吧?你说两个从来就不认识的老男人,就因为曾经在若干年前的网络某处结下梁子。注意这种梁子也是虚无的,仅存在于虚拟世界的矛盾。怎么就犯得着亦步亦趋盯了若许年?一句话,无聊备至而已。

下面言归正传。

文章开头方式很多,以前也写过。这次重新归纳一下慢慢道来。

我曾经写过一篇小文字叫文章论之基无形:

何为无形?无形者,无定式也。基之无定式,如草木之根无固状。世上草木品类繁多,不胜枚举,有相似而无尽同者也。深植地下达数米,蔓延铺张如网者有之;浮植表外,密麻交错如林者亦有之。故只可分大致之类,而无刻板定式也。然理文由基始起,必明其枢要,方可举一反三矣。

笔端开启,试举五例。

一如:推开门户,便见青山绿水。此种始端用者庶众,亦不分体题;无论诗词曲赋散述论,皆可用也。明快简洁,然欲达精品,登堂入室,则甚难矣。

二曰:马首向东,却行西。用者不乏其人,却常误入歧途,始发朝露,行至月落星稀天欲明,路尚不出五里也。

三为:顺时记事,恪守不逮。此法看似中规守矩,行文波澜不惊。多半读之形同嚼蜡,无滋无味,弃之不惜也。

四谓:貌似闲问,却可请君入瓮。其法可为切入,终不能始贯终局。若不能使设局之套,悄然与旨向勾连,首引与枢辖浑然一体,如此理文定然牵强附会,读至云雾山中矣。

五言:状物发情,以兴志。触景生情,兴志于后,本无不可,方家大可妙笔生花;然须经年功力,非庶众皆可为也。状物,需辞赋铺陈之力;发情,则必具比类之巧思;兴志更常为趣向、境界所羁绊,逮有庸碌之辈可呼啸山林,以惊五岳者也!


这是一篇仿古文,百分之百原创。关于写作的仿古文,还有几篇,不如一起发了,供好事之徒慢慢找茬。建议上百度吧,查查是不是原创。

文章论之文源道

江南铁鹰

文者,状物之辞也。发乎六事,出于自然;朔本追源,知其内意。

先古结绳记事,始而有史。龟骨刻,竹简书,则字渐敷文而为状物;多记实纪史,著经传道也。

然,终非先有文,而后有六事;如必先有天地而生人,非人造物生天地也。

故天地四时,万物鸟兽,本有其形,自具五色,并举己声。其形感心,必欲状之;其色惑情,必欲呼之;其声动容,必欲和之;则心萌情而意动容,言发声而字创成矣。


自有字敷文,便可悟天地山川之状,撰瑰丽璀璨之文;媚龙麟凰雀之色,铺七彩斑斓之辞;感金石风水之音,发铿锵悦耳之声。此文渊于自然之道,而再状世间万物之理。

先秦文称诸子百家,诗有风雅颂;后汉承楚辞兴赋,诗乐府配声。至魏晋宋齐梁陈,三教鼎足文坛兴茂,盛极一时也。延至隋唐,诗坛鼎盛、骚客云集;李杜光照千秋,居易长安纸贵,极尽天下才俊矣。又宋词独辟蹊径,清秀婉约者如清照,大气磅礴者似东坡,豪放铿锵者有幼安,并得陆放翁之悲愤激越、细腻深邃兼备者也。史至元时,杂剧再开新河,曲调通俗诙谐,亦有如汉远光朴流芳百世,皆不失文史之丽珠也。达明清近世,小说现身,雪芹独领风骚,《红楼》一梦惊世人;更兼承恩谑世作《西游》,松龄愤俗写《聊斋》;耐庵妙笔成《水浒》,贯中陈史绎《三国》。何不皆为丽辞状物,奇词复史,华彩文藻美誉一时,方可传世至今日矣?

夫言文必源于自然之道,然修心感悟,惟知之其意者也。

文章论之章基本

江南铁鹰

章者,理文顺次也。若组织之经纬,木之枝干,鸟兽之骨骼也。文采辞丽,却章浑法紊;必难以切实状物,至情发兴;亦不能风世规民,讥恶扬善矣。

凡四书五经,皆文藻雅丽、章法分明是也。考亭先生以“忧深言切,虑远说详”八字,道明《中庸》之法度;邠卿注《孟子章句》,以为拟圣;又有《春秋》分条理目,《诗经》状物咏志,足以证文必以章法佐,而典籍方可见于世,是至称之为文章也。

然,何为章之基本?基者,根基,起始也。文章之基何为?始于足下矣。欲使章基上品,则需敦实勉力;非好高骛远可速达之,惟勤勉好学不能违也。

又,本者,条干框架也。干直,则枝条易发,而繁华似锦亦可求;干通,方便汲取日月星辰之精华,山川丘壑之灵秀。此皆辟轮廓,发层架之要务必然矣。

唯异有标章可循,须感悟得其髓耳。言古典万本千章,何不可为基效乎?

夫嗟乎,文有典章而并无定矣!


文章论之文分品

江南铁鹰

文品者,文之次第也。凡文必有高下雅俗之别:高雅者,犹如山崖之松柏,躯干正直,叶茂苍然;风凌厉而干不曳,寒霜侵却貌犹荣;伟岸傲苍穹,轩昂示天地。辞藻而温恭,言犀却情切;状物之丽容,不失雍容大度;论色之媚颜,未丧持节风范;如是必文中龙凤也。俗下者,恰似沟渠之藓苔,形体猥亵,气息污淖;攀缘趋势而求生,易容变色以适活;岣嵝藏于阴暗,鬼魅委身角落。文辞亵渎圣贤,言语恶臭难闻,喜哗众取宠,或落井下石;言必过其实,语毒恶伤人;此等断然为文中蛇鼠矣。

度古今之文,品第参差然也。且其中差别亦甚矣。《诗经》虽以雅颂教化于民,子归儒中六义;却亦有郑风谄媚,靡音丧伦失国矣。遍数历代,传文浩瀚,岂有惟高第而无下品乎?然理文之时,当效高雅而非拟流俗也。习学拔萃者,不过十之一二;可得枢辖机要,有七八甚幸矣,又岂可奢望全豹?庶众芸芸,求习精妙而知皮毛二三,已是侥幸也。倘若竟刻意追俗逐流,自甘堕落,又岂能有品高之文生于笔下?

夫嗟乎,世文品第繁缛,习文者却可辨其高下而求之。自是当力求以极品为楷模,而非自趋入沟壑矣。切切。

文章论之品从心

江南铁鹰

品虽有次第之分,辞风亦可效学于古贤经传名典;然成品非可授世传承者也。品之成,源自于心。

心高,则文品如雪里红梅,迎风傲霜却芳香四溢;心雅,则文品似案头幽兰,素面淡妆犹端庄雅致;心纯,则文品若清水出芙蓉,亭亭玉立而明媚天成;心傲,则文品为冰山雪莲,千丈寒冰然独傲苍穹!此四品,当为文中蛟龙麟凤,自是因心高雅纯傲而生。

亦有次将一等,如心憨,心直,心朴,心实者;虽不如上四品,可策勋底绩,却亦可文有小成,譬如月季、海棠、蔷薇、芍药等,荟萃于万紫千红之中,然群芳总有己风姿矣。如是憨直朴实者,可谓心之中品也。

如若是心毒,心邪,心刁,心恶者,其文必漫谬佞之气。辞藻无品,残心无德,天下无花可喻其意也。夫嗟乎,必欲状其形,则沟渠淤泥,田中杂芜,修罗世中鬼魅魍魉者。此毒邪刁恶心者,必为心之下品也。

夫言:文品可以效先贤,心品却唯有独善其身,自修静养,亦须多趋善近德贤,便渐可改善完臻矣。

文章论之批评诀

文有披注,则可正误;辞有评点,而渐精进,此乃理文修辞之须也。

然披注评点,自有其枢辖精要,非可信笔谩言为之。故彦和曰“……鲁臣以麟为麏,楚人以雉为凤,魏民以夜光为怪石,宋客以燕砾为宝珠。形器易征,谬乃若是;文情难鉴,谁曰易分?”颠倒黑白古有之,今又何怪哉?可谓知音者难矣。 “知多偏好”必是批评之要害耳!

“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实为批评之大忌!夫勰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如斯披注评点,近易远难矣。无奈,文品尚需虽心品而定,况乎批评哉?心性上品者,必先自博观,广鉴千珍万宝,而后识真器;迭操琴曲无数,方敢言通声辨律也。心性下流者不然,每以己心度他人之意,自陷迷障,却斥缀文者谬。不解诗经,责《毛注》无析;难晓先秦,言《说文》未语。又见《离骚》,恍若天书;唐诗宋词,爰分格律?

夫嗟乎,批评难乎?不难也!心虚渐学,纯清雅正,又有何难哉?


我把写作的开笔分成五种类型:推开门户、反其道而行之、循规蹈矩按照时间顺序、反诘疑问、借景抒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125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93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05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77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96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62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88评论 3 41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817评论 0 27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266评论 1 31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86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646评论 1 347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7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74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2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96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642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53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