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为民初心 答好民生答卷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为新时代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党员干部肩负着服务人民、造福百姓的重大使命,唯有始终坚守为民本色、畅通民意渠道、践行使命担当,才能切实做好民生实事,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坚守为民本色,以拳拳初心守护民生温度。党员干部自入党宣誓的那一刻起,就将“为人民服务”镌刻在了心中。这份为民本色,是焦裕禄“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奉献,是廖俊波“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的执着,更是每一位党员干部心中对人民最质朴的深情。做好民生实事,就要时刻牢记初心使命,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无论是老旧小区改造、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还是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都要以百姓需求为导向,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把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小事当成大事来办,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让民生实事更有温度、更暖人心。

畅通民意渠道,以声声关切找准民生坐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的呼声是检验工作的“晴雨表”,更是做好民生实事的“指南针”。党员干部要主动走出办公室,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通过开展入户走访、组织座谈会、设立意见箱、用好网络平台等多种方式,拓宽民意表达渠道,让群众有地方说心里话、提意见建议。同时,对收集到的民意要进行认真梳理分析,精准把握群众需求,找准民生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确保每一项民生政策、每一个民生项目都能精准对接群众期盼,避免“闭门造车”,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践行使命担当,以务实举措绘就民生答卷。民生工作重在落实,贵在见效。党员干部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件接着一件干。对于确定的民生实事项目,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在工作中,要敢于直面困难和挑战,勇于破解民生领域的“硬骨头”,不推诿、不扯皮。无论是解决就业难题、改善医疗条件,还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都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把每一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好。同时,建立健全民生实事督查考核机制,加强对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向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