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小说这样的题材,都是虚构出来的,虽说有的以真实事例为题材,但只要经过文学加工,就被虚构了。所以,对于唐浩明笔下的《曾国藩》三部曲这部小说,尽管作者用了很多功夫,阅读了曾国藩的大量史料,但是,刚才说了,只要是小说,就有虚构,所以,读者读这部著作时,不可当真实的历史,应该当它是有关曾国藩的一点佐料,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小说以太平天国运动为背景,叙述了曾国藩在其中的拼拼杀杀,将他逆袭的性格,硬拼的精神,忠儒的思想,和他一生的最坎坷的境遇写了出来,
第一部分《血祭》写他弃笔从戎,走向了自己本来不擅长的军旅生涯,开始了艰难的创业时期。曾国藩是一价书生,在京城做了十年的官,刀枪棍棒估计也只是闲暇时看几本兵书而已。但是在接到皇上令,要他到湖南带兵时,他是有多么的尴尬。书生带兵,如同赶鸭子上架,难怪有曾国藩每次带兵出征,每次失败,甚至有两次被逼跳河。
但他硬是凭借自己,识人用人的眼光,打硬仗的精神,生生把太平军耗死了。谁能想到他用的兵是自己的团练,无名军师,得不到军费的支援,只能自己想办法。这样的过程,任一个人恐怕也会萎靡下去。但是,曾国藩做到了,而且做到了让朝廷猜忌,他训练出来的大军超过了朝廷的正规军。这样的成绩,经过了多少坎坷。
当然,作者还写了曾国藩的科举和官场,增加了小说的趣味兴。
第一部分写了从祭母开始练团出征到祭父回家,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老应思想。
第二部分《野焚》,主要讲了湘军和太平军的艰难相持,生死角逐,最终湘军有了喘息机会,攻占了金陵,打败了太平军。
太平天国内讧,内在气息受损。太平天国内部虽然发生了矛盾,但是洪秀全手下的几员擅于打仗的将领却是一个似狼如虎,与曾国藩交战,曾国藩也是拼力抵抗。但是太平天国内部元气有损,还是给了曾国藩长长地喘息机会。
出现了曾国藩提上来的优秀将领,比如鲍起鲍等,要知道他们都是学生出身,但生生练就了一身打仗本领。包括曾国荃在内,其包围金陵,挖城墙与太平军视死抵抗,先是太平军缺吃断粮,后来湘军急需支援,发生瘟疫,曾国荃所带部队毅然克服了困难。
还有曾国荃的哥哥曾国华,本来也是打仗好手,只因仗后侥幸逃了一条命,在哥哥的安排下,隐姓埋名,不能与妻儿老小相见,出家做了和尚,最后死在山上,还不能回家安土。
曾国荃的弟弟曾国褒也因为战争中的瘟疫,战死沙场。
曾国藩最终以极大的毅力,打得呆仗,硬仗,与太平军死耗战时,取得了胜利。
这场战争是辛苦的,双方都耗尽了所有。当湘军胜于太平军时,湘军开进安庆,大破安庆城,烧杀抢掠,干了惊天动地的掠城,一片狼藉。尽显人性的劣质,道德仁义荡然无存。
第三部分《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