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读宋词:《雨霖铃:寒蝉凄切》

离别,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热点话题。人生在世,多多少少都会经历与亲朋好友离别的场面。有人豁达:“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有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有人悲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而宋人柳永的离别,却格外的凄切,颇有江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意味。

《雨霖铃》原为唐教坊大曲名,讲述的是玄宗与杨贵妃生离死别的故事,后用为词牌。唐人段安节《乐府杂录》载:

“《雨霖铃》,明皇自西蜀返,乐人张野狐所制。”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五引《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

“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时梨园弟子惟张野狐一人,善筚篥,因吹之,遂传于世。”

张祜《雨霖铃》诗云:”雨霖铃夜却归秦,犹见张徽一曲新。长说上皇和泪教,月明南内更无人。“
杜牧《华清宫》诗云:“零叶翻红万树霜,玉莲开蕊暖泉香。行云不下朝元阁,一曲淋铃泪数行。”
白居易《长恨歌》曰:“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这些诗句,描述的都是此事。因此,《雨霖铃》其调颇哀怨。

柳永这首词用以抒发离情别绪,与词调的声情正相吻合。《雨霖铃》原调至宋已失传,柳永通过重谱新曲,极尽铺陈的以抒发自己满腔的离愁别恨。王灼在《碧鸡漫志》中所记:“今双调《雨淋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指的就是柳永的这首《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此三句十二字,表明了分别的时间、地点及环境。

寒蝉,意为清秋时节。《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在民间传说中,到了秋季,蝉就活不了多长时间了。而秋雨,更是加剧消耗了蝉的生命。雨后,只听到蝉叫的愈发凄切。

长亭,古代送别饯行的场所,甚至于几乎就是“送别地”的代名词,更有十里长亭之说。长亭,寄托送别之意,包含不舍之情,如唐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宋晏几道《减字木兰花》:长亭送晚,都似绿窗前日梦,《 临江仙》:客情今古道,秋梦短长亭”等,都以长亭表示送别之意。

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都门帐饮”源自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对方在城外长亭摆下了饯行别宴,美酒佳肴,可是一想到即将离别,满腹愁思,再香的美酒也如白水一样无味,提不起兴致,谓之无绪。二人正在难舍难分,卿卿我我之际,船家却提醒要起程了。一个“催”字,表明艄公此前已经多次催促了,嫌时间等得太久了。无绪但留恋,留恋却又催发,一时之间,几经跌宕,分别之苦更深一分。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此句可谓写尽古往今来的离别情状。这是一个特写镜头,双方深知,对方下一刻就要消失在自己的视线之中,或许此后永生不能再相见。正常情况下,两人应该是有千言万语需要诉说,需要嘱咐。但是此时两人竟然都默默无语,既没有惊天动地的盟誓,也没有哭天抢地的惨痛,只是静静的执手,深情的凝望,任凭泪眼婆娑,也不愿抽手拭泪,只为把对方的形象深深地刻在自己的心底。

古人写离别的作品有很多,但绝大部分都是把笔墨集中在离别前或者离别后。前者如唐王维《山中送别》:“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者如唐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唯独离别的这一刻,却几乎没有人写。离别的这一刻,是一个很短暂的瞬间,很难写的传神。但是柳永却把离别时刻那一瞬间的情感抓住了,并以一幅非常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对方终于离去了,我站在岸边,江面上烟波茫茫,暮霭升腾,遥远的楚地辽阔无边。想到从此二人将天各一方,万般苦情无人知晓,,心情更加暗淡。

多情自古伤离别。此句承上启下,并点出了本词的主题“伤别离”。自古以来,离愁别恨都是令人伤感的,春秋楚国屈原说“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六朝江淹则感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对于多情之人而言,这份伤感无疑会更加的细腻。何为“多情”?《世说新语·伤逝》载:“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意思是圣人心涤世外,不涉情,最下之人扰于世,顾不上有情,能情有所钟的,只是我这样的人罢了。因此,只有明于情、长于情的人,才会对情有如此刻骨铭心的感悟。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则将这份伤感更是加剧一分。秋天,本身就是一个伤感的季节,秋风萧瑟,黄叶飘零。而从宋玉《九辩》感叹“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开始,“悲秋”就一直是萦绕在中国文人心头的情结。唐刘禹锡《秋词》云:自古逢秋悲寂寥。唐杜甫《登高》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唐戴叔伦《过三闾庙》诗云: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小亭送别》张生唱曰: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在这伤感的季节,经历伤感的事情(离别),伤上加伤!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句被后人誉为千古名句,写尽了凄凉孤寂之情景。对方离开后,我伤心不已,唯有借酒消愁。酒,自古以来便与“愁”结下不解之缘。曹操认为“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但李白则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范仲淹更彻底,说‘‘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可见,以酒解愁,不过是自欺欺人。果不其然。清晨酒醒之后,发现自己已是孤零零一人,陪在自己身边的,唯有岸边的杨柳,清晨嗖嗖的凉风,以及那挂在天边如钩的残月。看到景色如此凄清萧条,心情更加的落寞惆怅。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经年”,年复一年之意, 暗示分别后,二人天各一方,相见无期。我想,即便你离开后已多年,所有的良辰美景,春花秋月,都勾不起我半点兴致,形同虚设。再退一步,即便我对着美景,产生了一些感受想法,但又能向谁诉说呢?所谓景由心生,情为人发,你不在我身旁,一切都失去了光彩, 令人黯然神伤。此句,作者直接说相思之苦,但相思之情却凝聚其间,跃然纸上。

读罢全词,我们会发现在这首词中,柳永由饯别写到催发,到泪眼相对,到执手告别,到别后的酒醉,到次日清晨的酒醒,到对将来的悬想,依次层层叙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怀行动,如同一首带有叙事性的剧曲,写出了动人的惜别一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793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567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342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25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14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80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33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87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2,175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68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75评论 1 33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9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2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6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92评论 2 35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10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