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鱼·海棠》的上映,笔者的朋友圈和微博等平台再次被各式各样的电影票和“情怀”“圆梦”等字眼刷屏。但有趣的是,这样一部号称经过十二年精心打磨的“代表国产动画最高水平”的作品,看完之后满意的人似乎不是很多。是在年复一年的等待中大家将它脑补的过于完美,还是彼岸天公司确实辜负了人们的期待?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写道,世间的很多事物,追求时候的兴致总要比享用时候的兴致浓烈。在经过长久的等待与追求之后,人们总是乐意相信自己得到的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但对于国产动画,我们似乎乐于网开一面——近年来一批粗制滥造的国产动画片早已将影迷的心伤透了,去年的《大圣归来》便在国产动画界掀起了一阵清风,而《大鱼·海棠》就仿佛奴隶心目中的乌托邦,尤其是在其前期宣传隐约透出不将其他国产动画放在眼中的话风之后,它就像信徒眼里的天堂,不同的是,经过十二年的等待,人们马上就可以踏入其中。
鉴于电影刚刚上映,就不在此过多剧透。但大家对其吐槽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人物造型不够细致,设计元素混杂,女主过于奇葩。
单从美术角度讲,这部电影的完成度其实已经相当高了,不论是3D的处理还是远景镜头的调度,都可以打一个不错的分数。但女主的脸型全片始终在变,同时人物的造型形象简化到了极致,缺少细节的点缀和服饰的细致化处理。这些细节原本可以忽视,但假如放在“十二年”的大背景下,就略显讽刺与浮夸了。另外,片中还出现过一些炫技性的镜头,在此不再展开。但还是上面那句话,一部耗时十多年的作品出现如此不成熟的问题,实属不该。
此外,“中国风动画”是否就意味着在动画里堆砌大量中国元素?这种西方好莱坞式的处理方式出现在中国本土制作人身上实属不该。在一个虚构的东方神话世界里,将福建的传统建筑、中国西南部的民族服饰和民国时期大城市女学生穿的学生服跨越时空毫无章法结合到一起,笔者只能说,制作人缺乏美学修养。这种量变永远不可能引发质变。
最后女主的性格问题,为了不剧透,在此不展开讲。将其放于八点档言情剧中或许会收获无数粉丝,但《大鱼海棠》的主要受众是从小受互联网影响的年轻一代,这种略显弱智的人设只能引来骂声一片。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放在当前大环境下评价,《大鱼·海棠》还是一部不错的电影。不论是不错的美术处理,还是心随境迁的背景音乐,都称得上“不错”二字。但要承担起国产动画崛起的责任,《大鱼·海棠》远远不够。
同其他类型的电影一样,动画作为一段故事的载体之一,其内涵才是决定一部电影好坏的核心因素,这一点并不会因其可爱性而降低分毫;但《大鱼》的情节实在难称优秀。一段不论是逻辑还是情感都有不足的故事,凭什么称最佳?凭情怀吗?
没错,这部电影就是在消费我们的情怀。不论是预告片里的煽情,还是Eason唱的主题曲,前期宣传中每一分每一秒片方都在打“情怀”牌。
但情怀这种东西,应当是制作人坚持自我,受众自发跟随而形成的;史蒂夫·乔布斯发布第一代IPHONE时,大家只看到了它划时代的改变,没有提及任何虚无缥缈的事情。而反观罗永浩几年前发布锤子手机时,便毫不避讳的将情怀作为卖点之一。这告诉我们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质量不够,情怀来凑。
一部动画电影,可以有很多卖点:情节,人物,美术,音乐……但唯独不能是情怀。因为它消费的其实是观众对国产动画这一产业的信心。
不久前上映的《魔兽》就是很好的例子。论起消费情怀,《魔兽》比《大鱼》高到不知哪里去了。从前期的宣传,到首映当晚各大影院门口的周边,《魔兽》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观众:让你来看电影的,是你自己的青春。但一个对魔兽历史一无所知的普通观众,也能在这部电影中享受到快乐。换句话说,不谈情怀,《魔兽》依旧是一部优秀的电影。这就是《大鱼》的问题所在——抛开情怀,还有什么?
最后,用知乎上一位大V的评论做结:
【为什么我坚决抵制《大鱼海棠》?因为《大鱼海棠》导演无法拿出成熟的作品做信用背书,又无法拿出专业的态度管理培养我国动画人员体系,最终不过是用资本炒作了一个热门ip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