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幸福课》的教授泰勒在上课时说道,他非常崇拜一个人,那个人非常优秀,是他见过最自信,最自尊的人。机缘巧合之下,他与这个人有一次对话,问他为何如此自信自尊?那个优秀的人的回答到,“我不是一出生就是这样的。”
人要在四十五岁之后才能成为无条件自尊的人,在这之前,我们都是矛盾的。我们的个性里充满了“依赖性自尊”、“独立性自尊”、“无条件自尊”。这三者都会在我们身上体现。依赖性自尊的典型表现为:需要获得他人的认可,只有得到他人的认可,我们才会快乐。独立性自尊表现为:不在乎他人的看法,只和自己的过去比较,比过去有所进步,快乐感就降临。无条件自尊则表现为:既不在乎他人的看法,也不和曾经的自己比较,只享受在做这件事本身的愉悦感。
每一个人能够说可以在这三种自尊中置身之外,这三种自尊也没有好坏之分。但是从完善自我的角度来说,一个人应当为自己而活,就应当从依赖性自尊中慢慢转化为有高自尊人格的自我。
如何才能实现自我的高自尊转换呢?首先的就是要学会接纳自我,接纳自己的缺点,并知道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绝对正确或者错误的事。一个人应当活得自我,并活得真诚。真诚的面对自己的内心,真诚的表达自己的看法。
许多人都在说“一个人是很难改变的,或者改变不了。”我从一开始便不这么认为,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一出生就是这样的。我们必须不断地历经喜悦、挫折,才能够成为现在的自我。
当一个高自尊、足够自信的人说出这样的话,“我不是一出生就是这样的。”这是对我们还在依赖性自尊的人的一种莫名鼓励,因为只要有时间,我们就可以完善自我,成为我们想要成为的人。
最近一个月,我经历了感情失败,心情陷入低谷。我不会感谢那个让我遭遇痛苦的前任,我感恩的是在慢慢走出痛苦的自己与陪伴我的朋友们。
从前的我是一个依赖性自尊极强的人,非常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我会因为别人的一句夸赞而兴奋不已,当然也会因为别人的不赞同而沮丧。这段时间,我反复在思考这件事,我发现我将自己所有的情绪都建立在别人的看法中,并一再与别人比较,这样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我不是我,我成为别人的附庸品。
有个朋友点醒我,我应当成为我自己,我应当为自己做决定,我应当爱自己。又加以听了泰勒教授的课程,我发现我开始能够为自己做决定了。我开始独自一个人沮丧,并默默的咀嚼这种沮丧,从沮丧中超脱出来。我知道我现在并没有完全从失恋的阴影中走出来,也许到下一个情绪爆发点,我又会陷入绝望。但是我学会接纳这种绝望,在绝望的时候一个人去湖边晒晒太阳。我开始一个人去面对一堆人,学会和他们交谈,并倾听他们的话语。我开始不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导师乃至父母,我只想做从我内心中思考出来事情。
我慢慢地享受生活的本质,并成为我自己。许多人说,“改变是很难的,一个人怎么可能在一夕之间就变化了呢?”
不,改变从来很简单。一个人可能会一句话而改变,可能因为一本书改变,更别说生活中的事件了。要改变自我的第一步就是相信改变很简单。我相信 相信是不需要证明的。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改变?从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抛弃他人的看法与意见。泰勒教授说道,我们可以想象自己来到了一个匿名世界,没有鲜花、没有赞誉、没有批评、没有反对,在这个世界除了你自己什么也没有,那么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在这个匿名世界里,最想做的事便是我们真正想要去完成,或者说可以用一生的力量去实现的事。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从出生到死亡,我们会历经种种,在其中,痛苦与欢乐并存,我们随时随地都在发生改变。生、老、病、死,这就是是一个变化的过程,然而最要的是就是在漫长而又短暂的一生,弄清楚真正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我们可以一次又一次向灵魂深处叩问,寻找心底最真实的自我。
而这个我,就是真正的我。一切的决定、一切的追逐、一切的付出,都从这个真正的自我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