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早上听了一本触动灵魂的书,一本让你听完以后就醍醐灌顶的书,一本听完以后你就连连称赞的书,一本让你听完以后你就会从灵魂中发出:“原来是这样的书”总之就是你一定有机会去学一下去买一本来听《学校如何运转?》
怎么样没想到吧,是关于学校的一本书。你会想着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学校的教育运转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关系了,如果你是学生的家长或者你是学生,或者是说你是学校的老师,都应该听一听。所以说无论你是什么身份都应该听一下。言外之意就是所有的身份都可以去听一下。
我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呢?第1个原因,我是一个孩子的家长。第2个原因是,我因为我是一个外地在北京生活的人。第3个原因是,我的孩子曾经也在老家读过书。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北京的教育和我们老家的教育的本质区别。所以书中的一些观点,我一听马上就能有引起共鸣的感觉。
作者是李希贵校长,北京十一学校联盟总校的校长,得到APP,罗振宇罗胖的老师多次提到他。这本书就是李希贵校长在教育一线几十年实践、变革,沉淀下来的思考。它不仅启迪我们什么才是真正好的教育,而且对于一般组织的管理实践也有很大启发。
01到底什么是学校教育?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在没听这本书之前或者我的小孩没来北京上学之前。我所认为的我所理解的学校教育。就是小孩子在学校里头安安全全的健健康康的。把学校九年义务的教育学到手。不给我惹事儿,嗯,不给学校惹事儿就可以。
其实有的时候我也会深思,像我们这样当一个甩手掌柜的家长好吗?把我们的小孩往学校一丢,让他好好学习,每天能让她生活经济,稳定就可以。难道小孩子成长就这些吗?难道小孩子成长就应该这样吗?难道我们学校和家长就只能做到这样?
我印象中的学校或者是我们曾经上学的学校。都是循规蹈矩的,老师教我们文化知识,我们努力吸收文化知识。放学了按时回家,按时完成作业。第2天继续按照学校的课程表,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就这样一步步按部就班的生活着一直到我们大学毕业。
但是这本书告诉我们学校不是这样的。学校不应该只是教导你知识的地方,那学校他到底是干什么的吗?那你又知道为什么全世界的学校都在锁定在18周岁以后才能步入社会吗?虽然不如国家各个学校的管理方式和教学模式教学的知识的不一样,为什么统一的一个规定是18周岁以后才能够学会了。为什么我们国家的9年义务教育学校也要提高到高中呢?我们都知道高中毕业就是成人礼18岁以后。我当时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没有想到这两个问题。我压根儿都没有想过这两个问题。因为现实社会就是那样的呀,我们一直的规定就是那样那样。从我出生有记忆起,就知道18岁是一个成人礼的一个界限。
根本原因就是要把心智不成熟的孩子留在学校里,为他们划出边界,引导他们的行为。中小学的实质,是孩子进入社会之前的社会,目的是让他们“先活一遍”。
而是要让他们安全地犯错误。基础教育的真正作用,是在这个教育者守护的边界里,让学生尽情选择,充分试错,亲身体验成功的喜悦、挫败的迷茫,让那些经验促进学生成长,这个成本可比进入社会再犯错小得多。
然后等孩子真长到了18岁,情商和智商也成熟了,驱动行为的动力系统、意志上的刹车系统也平衡了。好,完全的法律责任能力也就来了,这以后再想补社会经验的课,可能也晚了。你看到这的时候觉得厉不厉害?牛不牛?原来我们从小学到高中上的课,最终的,最原始的,最初衷的原因是这个。可是我看到这的时候,我又觉得哪里不对劲。我觉得我上学的时候一直在刷题,并没有他说的那么完美。
如果我们的学校真的成这样的话。那不用高考了吗?不用努力的学习了吗?所以我就接着往下看那本书。
本书作者、北京十一学校联盟总校校长李希贵,从山东到北京,当过三十年的校长,一直在实践着他“重新定义学校”的教育改造。他的改革成绩令全国教育界瞩目,但他的目标从来不是创办名校或者教育集团,而是“把普通的学校,办成令人尊敬的学校,让每一位学生走在可以伟大的路上”,这个理念,和我们印象里的重点学校并不一样。起码跟我老家的学校是不一样的。
02学校里的学生应该是什么样子?
我在没有看这本书之前,我可是清清楚楚的记得当时我们上学的时候的样子。每天都。拼杀在题海里,有的时候背单词背到凌晨。一大早起来就在背文言文。每天非常的疲惫。我们上学的时候是必须穿校服的。我记得我初一刚开学的时候连着10多天,我都没有把我们班同学认出来。因为都穿一样的校服,都一样的疲惫,看不出来谁是谁?
可是这本书里提到的学校跟我们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他提到是北京十一学校。他们有丰富灵动的表情,有独特的个性,能用平等、坦诚的态度和成年人交流。让我惊讶的是,他们都很有主见,在自己管理自己的时间,成绩毫不逊色于天天刷题的学生。
我看到上面这一段的时候我相信。因为刚好我的儿子是从外地转到北京来读书。其实我不应该在文章里这样大肆的批判了。我也不是不热爱我的家乡。我更不是拍北京的马屁。北京的教育设施确实不一样。
我大儿子是小学三年级转到北京来读书的。我们外地的好多学校他是非常注重的学习成绩。就是我们说的要大量的刷题,以成绩见真相。这个也没啥不对的啊。对于小孩子的性格也好,成长也好,精神需求也好是不太重要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培养就更不用说了。
但三年级我将孩子转到北京以后,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北京教育跟我们老家教育的本质区别。不过也经常有一些家长说北京的教育浅老家的教育深。但我想说的是并没有那么夸张。我们从小就知道有一句话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我觉得你教课以小孩子的学习方法和坚强意志力以及个性开发为准的话,比让他刷一堆题,死记硬背要好很多倍。我们需要教育出来的一个鲜活有个性分明的一个人才。而不是教育出来一个只知道刷题得高分的“机器人”。
北京的教育设施确实比老家的要好很多倍。不管是操场的面积,而且还是兴趣爱好班的种类。还有老师对小孩子的各方面的关心度。老师很注重关心影响孩子的个性培养。老家的老师是不会关注这么多的。一个是老师疲惫,一个是班级的小孩子太多根本顾不过来。
我特别喜欢北京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特别注重小孩子的个性,性格培养。我们在小孩子步入社会之前,一定要把他培养成一个人格健全的一个人。不管是遇到困难也好,遇到挫折也好,他都知道他在解决办法。而不是到社会上再去开始锻炼他的性格承受能力。
03学校管理
这本书的后部分都讲了,学校的如何运营和高层的管理。还有学校教职工的管理,以及如何让学校教职工跟小孩子的相处和家长的相处。这些是太深了,我没有细看。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买一本过来看。
其实我对管理不是很感兴趣。书中说对小孩子的个性培养和个性发光点是我非常支持的。一个人一生如果能真正找到自己喜欢的,然后为之奋斗终生的话,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我们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找到自己100%喜欢的事情。这本书里说了,在高中的时候学校就会给学生各种各样的机会去让你试。让你去找适合你的喜欢的。他通过亿点学校的小教育就能让你实现人生的闪光点。让你发现你自己的艺术特长所在。那将影响你整个人生。
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更自由的成长空间。
就像我前两天听周文强老师说的。我们要注重培养自己内在的品质。这个就是在小孩子高中时代青春时期,就培养他多元划分自由的内在品质。
我们步入社会很多年以后的成年人都知道。青春一去不复返。很多事情,很多艺术细胞都是在青春期产生。很多时候可能都是在那会儿找到你一辈子喜欢的事情。说到这个时候,我想起了我高中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写作。
而且我给校报投过很多稿子,后来校报的征稿文员每个礼拜都过来到我这拿稿子。真时间过去太过久远,我已经忘记了。时间真的是一个轮回的过程。反反复复,复复反反!
时间相隔过了十几年,我又把我喜欢的写作捡起来了。而且是一个意外,偶然的契机才把他捡回来。如果没有当时的一激动,写的第1篇文章就没有了后来。就没有了,我每天这么充实快乐的在出稿子的状态。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告诉自己的小孩子,珍惜高中时光,珍惜学校时光,珍惜他美好的青春。
青春真的有只有一次。就算你所在的学校没有那些美好的设施,你的小孩不在北京的学校里。你也可以给你的小孩注重多元化的培养一下。培养你的小孩自信心,注意力闪光点,艺术细胞。我们每一年都有给学校提意见的一些办法。也许你给学校提一个意见就成功了。也许你把这本书推给她们学校的校长看,也成功的改变了她们的学校呢。
站在家长的层面,我更关注我的小孩子。对于学校的运营和管理呢,我不是太感兴趣。但是呢,如果学校能通过运营和管理让我的小孩子有更好的成长环境,更多的闪光点,更多地发现他的个性和自信性格的话。身为家长层面,我是非常愿意配合学校的一切事情。
04总结
我想到这里的时候,我就会特别感谢当初坚持的自我。是我执意要把我大儿子带到北京来读书的。我家的老二老三都在北京读书。其实我当时并没有想那么。我只是希望我的三个小孩子能在一个地方共同成长,共同生活,共同学习。
北京的英语是在幼儿园就开始了,老家的英语是在小学三年级才开始。北京毕竟是一个面对全世界的一个帝都。他的英语教育全部是以口语化为准的,并不是让你死记硬背单词考高分就好了。这使我感到更特别敬佩特别美好的地方。
还有北京学校的老师,每一个都很注重小孩子的性格。小孩子在学校的一点点性格变动,老师都会跟家长及时的沟通。这一点你能深深的感觉到北京老师的负责任心和他那种对待孩子的心态。是身为每一个家长都感到欣慰和开心的。
还有就是北京的设施。不管是学校的教育设施也好。学校的安全设施也好。就是一个乡下的小学,校门口周边都会有武警的。可见国家对学校的重视度。还有要着重说一下学校的食堂的营养餐。
北京学校早晨把学孩子送到学校,中午是在学校里吃的,而且中午还有午休时间。但食堂的饭菜全部都是根据小孩子的各种年龄段的那种均衡的营养餐。非常的可口美味。连中午午休的宿舍的地方,都是那种非常好的寝室。我觉得现在小孩子的童年太幸福了,太美好了。尤其像我一个来自农村的姑娘来说。这是我们那个时代完全感受不到的状态,可能我们到初中高中以后才有那个状态。
还有中午的时候,学校还给你每个小孩子配送一个眼罩。就是那种带上他以后就会有产生黑暗状态,让你很快睡着的那种眼罩。像这样的一个小细节学校都能发现了,不得不感慨,现在的小孩子真的好幸福呀!!!
这么美好的环境,你为什么还不好好读书呢?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读书呢?如果你的小孩子不好读书的话,你就应该带他去大山里头转一圈。让他感受一下大山里的那种萧瑟避讳贫穷的状态。真的让你一个月都吃不上一次肉了。
为什么我们暑假寒假的时候要带孩子去旅游?一方面是提高视野,一方面是提高建设,一方面是让他感受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不管是贫穷的状态也好,富裕的状态也好。比如贫穷的非洲。如果你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你还可以一边提取素材一边写游记。一边还可以教育你的小孩子。一边让当地的地理文化,风土人情影响你的小孩子。
我突然想感叹一下,当年有勇气来到北京的我。我记得我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看到语文书上有一个天安门的照片。下面还有万里长城的照片。我就在心里告诉我自己,我要去北京,将来我要在北京生活。原来在那么久远的时代,我就喜欢上了北京。
好吧,很感恩我生活在北京。很感恩我把我的小孩子带到了北京。你呢,如果你喜欢北京,你来到北京吧。如果你没有在北京感受不到这种教育氛围没有关系,你可以阴到你的小孩子,你可以把书中的知识拿来用。
小孩子教育除了学校的教育,还有家庭的熏陶,还有同龄人的影响,李校长说,潜能是观察不出来的,它埋得很深,只有让学生什么都试试。去“撬动油门,而不是推轮子”。
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
如果你小孩子当下在那样的学校,你应该感到荣幸。如果没有,你可以提意见或者把这本书推给她们校长看。如果还是没有办法的话,你就要从自己的方面想办法,按照这个宗旨教育你的小孩子。
我还是那句话,小孩子的性格比什么都重要。小孩子的个性培养真的非常重要。小孩子的潜能影响和发现他的潜能同样重要。
我加入了自己太多的个人观点,如果你喜欢这本书的话,你自己去看一下。《学校如何运转?》
2021年7月18号,星期日中午11:50,天气又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