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喜原创作品,作者若水,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搬运。
有段时间,在禅喜上写文章越来越少了,后来发现平台把这个号定义为文摘——有点惊了。
因为觉得老发自己的碎碎念不好,就想着结合热点写一些自己的看法再发,但热点不是老有,自己也并不是每个都愿意去写,就偶尔转载一些文章,慢慢地,这个号就有点沦为“四不像”了。有点对不住大家。
昨天看到小墨日记的公号——她自己有一个写书评的号,后来专门开了一个写日记的,看起来倒蛮有趣,因为人比较鲜活——人老是四平八稳的,会让人受不了,因为公众号毕竟还是个性的文字和自媒体平台,如果都是一模一样一个口径的文章,就有点失去意义了。
不管写得多烂,既然初衷是想跟大家分享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一些思考,就继续在这里偶尔写写吧。
01
那个提醒我的愤怒的点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前几天给手机换新膜,手机店的女士拿去摆弄了半天,递过来,“还有一个点没弄好,不过没事了,就这样吧”我付了钱,走人,觉得那个没贴好的点,也无所谓。
大家都知道手机屏幕暗的时候,贴膜有啥瑕疵一眼就能看出来,于是我就经常注意到那个点,可以看到心里的负面的想法就腾地跟着起来,讨厌那个点,同时也有些讨厌那位贴膜的手艺不太娴熟的女士,我们都希望一切正常,一切完美。
但我并没有真的去找她,或者重新贴一张。我想每次看到这个点,它可以善意地、无声地提醒我:要控制自己的隐性的愤怒,一种说法叫嗔心。
我想,等我哪天能接受这个点,看见这个点时心里没有太多的念头出来,那么,就太好了。
02
不要让负面的情绪扩散
前几天进了一个育儿群,我的目的很简单,分享交流一些文章。不过过程中大家成串成串的聊天,让自己不堪其扰,我在想:它们怎么那么多时间来闲聊天呢?不外乎张家长、李家短的事,或者就一起评论一个自己不太了解的别人的事情或者网上的事情。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果断退了群。我怕自己人到中年如果不学习,真的很可怕。
因为人的心总是需要抓取些什么东西才能安定,如果你是练毛笔字,那当下毛笔字就是自己专注所在,心也是专注的;如果是带孩子,那么专心地陪着孩子,自他都得到爱的滋养;如果我们只是闲聊,就任由心马奔驰,胡乱散乱,空耗时间,挺吓人的。
所以,其实不是不喜欢她们——真顾不上,而是我这么散乱的心,还是尽量专注下来,做自己的事情吧,不然就更散乱了。
更何况众口一辞,很容易造成负面情绪的叠加,将抱怨、指责等行为,蔓延开去,我不愿意这样做。
03
饺子是因为啥成功呢?
前两天看别人转发的刘德华的一段话,大意是说碰到过很多成功的人,但很少是温暖的人。很能理解他说的,人的目标特别笃定的时候很容易物化,顾不得旁人。
昨天去看电影《哪吒》,确实是国漫中的精品,但个人觉得没有评论中那么惊艳,打斗太多,故事情节略简单,笑点也算不上那么明显——这是我的感受,当然我也同样理解去了电影院说自己哭得稀里哗啦的人。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我同样也有自己感动的地方——结尾那一串串的动画制作公司和署名让我很震撼,导演饺子说,为了节约成本,联合了很多小公司一起来制作动画特效,大概要协调一两千人。
这么多人一起合作做事情,当中的艰难和磨合可想而知,从这个意义上,我很佩服饺子大师。如果他不是足够的心静,足够有奋进的动力的话,这部电影应该出不来,他一个人身兼编剧、导演、动作指导等多职。
饺子算成功么?这么大的票房,一炮走红,当然算。
和其他名人不一样,从他描述的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觉得这个人很有人味,此前创作的若干年,在他曾经小有名气的时候,他并没有围绕着名利患得患失,也并没有屈服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而是沉下来来,十年磨一剑;他并没有像通常那样,觉得父母唠叨,而是由母亲照顾饮食,自己闭关写剧本,一写多年,他说“我们吃得比较素,生活很容易对付”。
他的成功之一——来源于孝顺。有人说:他不是啃老么?这是母亲愿意支持他写作。你可以试试跟父母同住许久,而没有“斗争”,试试?
他的成功也来源于——目标笃定,甘愿坐冷板凳。这是一个不焦虑、不浮躁的人。
他没有管其他人在忙啥,做出了啥,一门心思闭关创作,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我很佩服,我没有。
并且从他身上也看出难得的谦逊和平常心,就是他做这一切的目的绝非为名为利,不然名利出来他很容易飘。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见过一些所谓的成功人士,预约都以分钟计算,说话都要交咨询费,平民老百姓要想近身,已经很难。他们的人生是很忙的,但是好像空中楼阁似的,已经抓不住,连欣赏都难得。
04
我们必须得要“做数据”么?
做公号的过程中,会跟同行交流,也会加入一些互助群,这种群总是很火,我想某种程度上它其实迎合人的欲望和贪心。
但是不是有一些类似饺子导演那样专心致志磨剧本、搞写作的人呢?也有,但是极少数。
因为可能的原因是觉得这样做机会成本太高,毕竟生活中并不是总出现类似饺子这样逆袭的故事,很多人奋斗了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仍然寂寂无名。
所以多数的我们,要一点点一天一天能看到的甜头就行,不去奢想其他的事情。
前段时间写周杰伦粉丝做数据争超话第一的稿子,当时没有太大感受,等自己加入了一些互助群后才发现,这不也是在集体“做数据”么?
甚至我看见很多人很谨慎转发自己的阅读量低的稿件,先在一些熟人群里阅读完毕后,再往朋友圈扔。
朋友圈某种程度是个人的品牌,“如果原本有潜在的广告商有意合作,但是看到数据低的文章,就不再合作了,这岂不是很冤”,由此我也理解了为啥要做数据了:行业环境如此。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那么,真诚会越来越难,真心会越来越难找么?对此,我实在没有答案。如果您有,可以告诉我~
当然我也试着找答案,就如同饺子导演给我的启示:改变命运很难,坚持初心也很难,但总是要去努力呀,跟您共勉~
禅喜:聚焦心灵关怀,正能量治愈系文字,欢迎关注~
号主:P大小硕、前21报编辑,心理小文,希望能开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