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绝对想不到,该吃吃该睡睡,是一个人最好的能力

人都有进步的心理,看到别人的成功,自己也想成功。

人也有懒惰的天性,看到成功要付出那么多努力,半途就废了。

也许,你知道坚持才能胜利,但你敌不过看不到希望的绝望。

也许,你知道读书学习很重要,但你耐不住短视频、游戏的诱惑。

虽然知道,却做不到;虽然想做到,却不得法。

然后你焦虑、担忧、绝望、讨厌自己。

其实,不必如此。

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

不用怀疑自己,更不要讨厌自己。

懒惰是人的天性,缺乏耐心也是。

你要做的是认清这个现实,改变自己的认知,克服你的焦虑。

1、学会接纳自己

人都有一个通病,就是不愿承认自己不好。即使错了,也总要想办法辩解一番。或责怪问题太难,或埋怨条件不行,总之就不找自己的原因。

《人性的弱点》里说:对于任何人来说,即便一百次中他已经错了九十九次,他也不会因此而批评自己。

因此,我们要想改变自己,就得先接纳自己。

接纳自己的不对,接纳自己的失败。


《认知觉醒》给出的克服焦虑的方法中就有“面对现实,看清自己的真实能力水平;以及接受环境,凡事找主观原因。”

王小波也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所以,不要抱怨,不要责怪,更不要苛责自己。

接受自己的无能,然后想办法去弥补这种无能,或学技术傍身,或读书增加学识,或运动强壮身体。

总之,你得在努力的路上,无论做什么。

即便超越不了别人,但超越了以前的自己,这就是你最大的进步。

2、学会专心做一件事

《认知觉醒》提到:焦虑的原因就两条: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看到别人做设计可以接私单赚钱,然后就想去学PS;

看到别人写作稿费丰厚,又想学写作;

看到市场上AI很火,又想入门AI……

结果,因为三心二意,所有事情都半途而废,最后一事无成。

然后你又陷入焦虑的漩涡。

其实,人都是有欲望的,这无可厚非。

但想同时得到很多东西是不现实的。

要想实现你的欲望,就要专心做好手头的事情,一点一点做,一件一件来。

当你认真去做一件事时,你会发现,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时间里能做的事情真的很少。

所以,克服焦虑,就不要同时做很多事情。

3、学会延迟满足

人都有趋利性,做任何事总想马上看到回报。

也就是心理学常说的即时满足。

但心理学更强调的却是延迟满足。

斯坦福心理学家沃特·米歇尔做过一个心理学实验,叫“棉花糖测试”。

这个实验是这样的:

让一群4岁的孩子分别单独待在房间里,房间里有2份零食和1个铃铛。如果孩子们可以等15分钟后研究人员回来,他就可以得到2份零食。但如果他等不及,也可以随时摇响铃铛,然后立刻吃掉1份零食。

实验结果是很多孩子才过几秒钟就坚持不住摇响了铃铛,只有少数人坚持住了15分钟,然后得到了2份零食。

这个实验揭示的就是即时满足与延迟满足。

能坚持15分钟的孩子不一定知道延迟满足,但他们知道多等一会儿就会有更多的零食。

延迟满足,可以熬过眼前的诱惑,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

何乐而不为呢?

4、学会该吃吃该睡睡

看过一个故事:

一位行者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在做什么?”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问:“那得道后呢?”

老和尚说:“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

看完故事,醍醐灌顶。

原来,该吃吃该睡睡,才是一个人最大的进步。

《认知觉醒》里说:身心合一的要领不仅是注重当下,更是享受当下。

《被讨厌的勇气》里也提到:人生的每一个瞬间都活在“此时此刻”。

好好吃饭,才能品尝美食滋味儿;好好睡觉,才能放松身心养精蓄锐;好好玩,才能不负风光,尽兴而归。

活在当下,才能享受人生的精彩。

李大钊说过: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

不要在学的时候想着玩,也不要在玩的时候想着学。

专心做好眼前事,玩也好,学也罢,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去做,才能收获真正的快乐。

愿你我今后都能该吃吃该睡睡,肆意洒脱,活出快意人生。


文|清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