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先进篇第十一05
【原文】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大意】南宫适整天像念经一样诵读《诗经》“白圭”这一句“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提醒自己的言行,孔子听见了,认为他德行高洁,稳重可靠,可以托付终身,把他兄弟的女儿嫁给他。
【一点启示】言语易伤人,亦易招祸,要特别特别小心自己的言辞。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世上的事就是这样,好的不灵,坏的灵。“白圭”这句话意思是,白玉上的污点还可以想办法磨掉,说话如果说错了,就没法挽回了。前面讲过南容,知世故而不世故,有道则见,无道则大隐于朝,素有白圭之志,非常高明。
【浅谈】
(1)“白圭”出自《诗·大雅·抑》 “抑”的意思就是慎审、谦谨的样子,用以自警,也是卫武公给周平王谏言之意,卫武公所作。全诗十二章,首章从哲与愚的关系说起,接着从正反两方面来作规劝讽谏。第二章指出求贤与立德的重要性。第三章转入痛切的批评。第五章至第八章(白圭出自第五章),进一步说明什么是应当做的,什么是不应当做的,作者特别强调对待臣民的礼节态度,和出言的谨慎不苟。第九章至末章是恳切地告诫周平王应该认真听取自己的箴规,否则就将有亡国之祸。此诗语言精练,堪称是一座成语的矿藏,“夙兴夜寐”“白圭之玷”“舌不可扪”“投桃报李”“耳提面命”“谆谆告戒”等成语,都出自此诗。
(2)卫武公(约公元前853年——前758年),康叔九世孙。姓姬,名和,公元前812年继位。其执政期间,继康叔之政,增修城垣,兴办牧业,政通人和,百姓和集。犬戎杀周幽王,他率兵佐周抵戎,在战斗中立了大功。在位55年,能自责,百采众谏,常与下臣共勉。他95岁时,作《抑》诗以自儆。诗云:“人亦有言,靡哲不愚,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温温恭人,维德之基”。正如《国语》所记:“昔卫武公年九十有五矣,犹箴儆于国曰: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耄而舍我,必恭恪于朝,朝夕以交戒我”。于是作《懿戒》,更和《宾之初筵》,以嗜酒之风。谥为“武”。卫人感其德,赋《诗经·淇澳》歌颂其高风大德,诗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会弁如星。 终不可谖兮!”
(3)白圭,玉圭,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礼器,为瑞信之物。长条形,上尖下方,也作“珪”。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周礼春官典瑞》有大圭、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四圭、裸圭之别。“剡上为圭”指的是上部尖锐下端平直的片状玉器。圭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工具石铲和石斧,玉圭是重要的礼器,被广泛用作“朝觐礼见”标明等级身份的瑞玉及祭祀盟誓的祭器。亦是大夫执圭上朝的信物。
(4)南容把这句诗写在自己的白圭上,时刻提醒自己慎审谨言,注意言辞,不可失言后悔不及。其出身贵族,又能爱惜自己的羽毛,谨小慎微。当年孔子能路途艰辛去适周拜老子,据说就是他祈求鲁庄公,然后国君安排他陪着孔子去的。妻之,妻做动词用,孔子后来把侄女嫁给南容适。
(5)南容三复白圭:找到你的人生格言。人生格言的意义在于指导人生方向,调整你的行为,在困难或者迷惘时为你照亮前进的道路。人生格言并不用多,可能有一句能终身诵之就够了。南容选择的是《诗经》中的“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它可以帮助南容养成慎言的好习惯。
(6)在学习《论语》的过程当中,你大概也掌握了很多名言警句。今天我们已经坚持到了下半部,如果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不用,南容这一句足矣。看看其作者,卫武公,贤君,其寿命也长,在平均寿命只有35的春秋战国,高寿95作此诗得善终。
(7)针对我个人,南容三复白圭太重要了,对一个急躁情绪的人,一定要小心自己的语言。在社交上、生意场上,祸从口出,切记,没有必要的话不说。人常说,不要说假话,也不要全说真话,那怎么才能说话不伤人?多关心他人,顺着对方,说不痛不痒的,冒似废话。
(8)有时间多看看《非暴力沟通》和《关键对话》这类书,不是让你做乡愿,而是训练说话的技巧,掌握好好说话的方法,然后明白仗义直言和发泄情绪,效果有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