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段时间陈思诚出轨,佟丽娅的“纵容”被视为陈出轨的助推器。网友追根究源,原来那个一直对佟丽娅谆谆教导“男尊女卑、离婚就是丢脸”的原生家庭才是“罪魁祸首”。
几天前看超高能E姐写的文章《陈乔恩:一个笨拙天后的成长史》,文中提到陈乔恩不快乐的童年经历,她说自己“常常觉得恐惧”,因为“小时候怕我妈随时会打我,她常常压力很大,我不知道怎么和她讲话”。E姐点评了一句话:亲子关系,真是所有人逃不开的枷锁。这句话立马get到我,不能更赞同。
去年九月份,乔任梁因抑郁症自杀离世,令人痛惜。网上有不少粉丝说到他悲惨的童年经历和不融洽的家庭关系。
乔任梁小时候过得不幸福,他父亲是个海员,长年不在家,他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很辛苦。他在亲戚家住过一段时间,吃泡饭吃到吐也不敢说,怕别人不喜欢自己。他表现得那么乐观坚强,内心早就不堪重负了。
乔任梁曾发微博称:每个月回家只有几个小时,家里的人还不停地吵架 。
陈乔恩和乔任梁成为难得的好友,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都有不愉快的童年,所以惺惺相惜?
还有一位“备受摧残”的女星——张柏芝。她父亲好赌,是江湖中人,颇为豪气;母亲也是大美女,至今已有四段婚史。她接受采访时曾说:
最初,父母老是吵架,而且一吵起来便吵得很凶,她确实是很害怕,也很伤心,总担心会有什么不幸的事发生。可时隔未久,父母又和好如初,反倒让她觉得惊讶,有些不明白这种关系。再后来,大概是习以为常了,倒不觉得吵架是一件什么特别的事,反正每隔几天便会吵一场,反反复复的,几个孩子也就不当一回事了。
E姐也曾专门写过张柏芝:“明明外表十足清纯,个性却果敢奔放,张柏芝养成这样的性格,和她的原生家庭不无关系。”
上周就想写这个主题,可惜总是感觉难以下笔。前天周立波再度出现在公众视野,并且占据头条,没想到是以这么彪悍的方式。联想到关注的亲子关系主题,我特意去百度了他的童年。周妈妈曾说除了除夕之夜,周立波几乎天天都会被她打。童年被毒打的经历,成了周立波创作的灵感,他在舞台上讲过一个拖鞋印的段子:“我小时候经常被我妈打得满身的拖鞋印,去学校同学就问我‘哎,你妈换拖鞋了?’我很奇怪你们怎么知道?他们说,你今天的拖鞋印跟昨天的不一样了。”
长大后的周立波一言不合对未来岳父大打出手,打瞎岳父一只眼,最终入狱205天。如今他又因非法持有枪支、毒品被当场抓获。不知道这些和他被暴打的童年是否有些许关联?
2
不仅明星如此,普通人也同样深受原生家庭的困扰。可怕的亲子关系就像一把无形的枷锁,乌云般笼罩着他们的童年,还影响着他们长大后的生活。
在查看乔任梁童年消息的网页上,看到有位网友留言:我同学因为是超生的,小时候轮流寄放在农村的亲戚家养大,据说其中一个亲戚每次吃饭都指桑骂槐,吃饭的时候好多次都咽不下去,还得装作没听到,忍着咽下去,长大了严重缺乏安全感,经常焦虑睡不着觉。
2014年南方都市报上有一篇文章称2007年,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发布《我国自杀状况及其对策》报告,主要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自杀人数最多的国家,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其中超过1/4为中国人。中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是中国总人口的第5位死因,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在自杀者中,80%的人患有抑郁症。这后一个数字印证了中国每年有20多万人因抑郁自杀。
这个数字还只是2007年的统计数据。鬼知道这些人童年经历了什么!
3
长大后阳光快乐、自信善良的人不见得都有美好的童年,但冷漠自卑、狂妄暴戾的人往往是因为童年的不幸。
有人说:你的命运其实从一出生就决定了,虽然过于绝对,但不无道理。换句话说其实孩子的命运一直掌握在父母的手中,你给了他们怎样的目光,他们就用这样的目光去注视全世界。你的爱是温暖的,他的世界就永远阳光充足,没有阴霾;你的爱是冷漠的,他的世界也是冷冰冰、孤单单、悲戚戚的;你的爱是偏执的,他也终会粗暴地对待身边的世界。
做父母的总是以爱为借口,做着“坏事”。小时候,他们宠爱孩子,剥夺孩子自己体验的乐趣;长大了,他们干涉孩子的学习、工作、爱情,甚至一切,使孩子失去了最珍贵也是最应得的自由。
好的亲子关系胜过好的教育。父母和孩子的关系首先是基于爱的,无私的,不求回报的,最真挚的爱。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强迫,不是压迫,不是干涉,应是尊重,是信任,是善意的宽容,是深刻的同情。
著名心理学家、畅销书作家武志红写过一篇超红的文章《谎言No1: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文中提到“复旦大学研究生Z某,因虐杀几十只猫而轰动一时,但他虐猫的另一面却是爱猫,而这种‘我爱你,所以虐待你’的变态心理却源自父亲对他的苛刻和虐待,譬如多次因小事暴打他,还常将其关在家门外过夜。”
“爱不是我们不讲究方式的理由,不是我们为自己开脱的借口。”
《我是演说家》有一期节目,作家陈岚讲述《一代人的乡愁》,主题是留守儿童,打动了现场和电视机前很多人。
有一段讲到一位三岁的小男孩,她爸爸妈妈要外出打工,怕他哭闹,没人告诉他,可是在妈妈出门的前一天半夜,小男孩突然坐起来盯着妈妈,妈妈似乎感觉到了什么,也醒来了。小男孩问妈妈:妈妈,你不要我了吗?
当时我和我爱人都安静地坐在电视机旁倾听,我听得泪如雨下,我看到一向掩藏感情的他也是眼含热泪。
陈岚女士没有往下讲妈妈说了什么。我想当时妈妈的答案对小男孩,对他的一生都非常重要。哪怕妈妈能给一个有力的拥抱,小男孩的生活也会多一点甜蜜的回忆,多一分战胜离别、苦难的力量。
童年只有一次,愿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不是枷锁,锁住了彼此,困住了孩子的一生;愿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像潺潺的溪水,欢畅流动,永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