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开放性的教学,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的空间。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余文森认为:“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依靠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几乎是教育学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教育学所有成功的秘密都在于此。教师要学会一点一滴的去发现、去欣赏学生的学习能力 ,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余文森进而指出:“独立是一种习惯,依赖也会成为习惯。依赖的习惯一旦形成,学习能力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教师“喂养式”“填鸭式”教学,看似认真负责、关心备至,实则是害了学生,长此以往,学生遇到一些面孔陌生的开放性问题,就不知从何入手了。
思考:现在我也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由于各级政府还有学校对成绩要求比较高,所以有时候也是应试教育,真的是很认真,很负责在搞教学。但实际上这样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还是不太好的,又无可奈何。
摘要:另一个原因,也可能是部分教师不太自信,觉得万一学生提出的问题自己回答不上来,被晾在讲台上,岂不是很没面子?这种顾虑其实大可不必。韩愈《师说》有云:“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在新时代,教师的角色已经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共同学习者。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下,学生的知识来源更加多元,思维也更加发展和灵活,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教师没有想到、一时无法解答,这再也正常不过。
思考:我也正有这方面的担心。但本书中汪老师说:“在某种意义上讲,学会提问、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数学上,提出猜想都是顶级的数学家。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提问,为学生爱问善问,能提出有新意、高质量问题而感到高兴。
开放性的教学,应创设更多开放性的学习任务。
开放式的教学,应打开面向社会的大门,拓展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