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快六个月没动笔了,下午的时候自己大概花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去思索这些天发生的事情以及看过的最深刻的那本书。这个寒假大概是我有史以来除了高三,看书最多的一个假期,尤其是一些生活常识的书、理论书,想不到吧,我这么一个没耐心的人竟然可以花费10天的时间,看一本交际学的专业书或者说是关于心理学的书籍,10天也仅仅只看了不到50%的内容。
在我的审美标准提高之后,我喜欢看文学类小说,喜欢沉浸进去。所以,每当我结束完一本小说的阅读之后,我都会感到难过甚至是悲伤,感觉内心被掏空了一样。喜欢看文学的人,特别是那种心灵有空缺的人,最容易幻想,做傻事,使自己沉浸在痛苦的氛围中,怎么也逃不出。后来我果断不去读文学了,人生不过30000天,我每天读一本书也读不完那么多文学著作,文学使我痛苦,使我忧郁,但又给我希望,让我向上。
读研有一段时间压力特别大,感觉人生特别无聊,特别没有意思,我卸载了抖音等社交平台,关掉了朋友圈,并给自己冠上“无聊的空心人”这样的标签,我觉得自己是一个特别无聊、冷漠、没有感情的机器人,像我的mbti一样,我忧郁、又孤独,我希望有个知心人可以和我畅谈,人本来就是社交动物,我渴望有人陪伴,这无可厚非。在这段时间,我打开了很久都没有打开的读书软件开始读书,第一本书是《鳄鱼手记》,读完之后我一个人听着伤感的音乐,倚靠在床头沉思,“我这个人开始对你产生意义了吗?”直到现在我都被书中的一些句子影响着,我从书中的人物逐渐思索到我的身上,人生的意义在哪呢?这个答案我又在极简丹的《极简生活》中找到了答案。
书中说到我们每个人从一出生开始就是一无所有,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借用,死去之后什么也带不走,人生本来就是没有意义的,是我们去创造才使得它有意义。这是我融合了我自己的看法叙述的结论,所以我找到了我空虚、寂寞的无聊人生的破解方法。去享受生活?去旅行?去吃美食?去找真爱?我以前把很多无聊的时刻都寄托在这些上面,但是这些快乐只能短暂的维持几个小时,甚至是几分钟。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生活能使我快乐,能使我幸福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去成为自己的理想型,给自己独处的时间,我在《亲密关系》这本书里看到作者这样发问,他问我们,给你世间上最好的房子、最多的财富、最好的美食和娱乐场所,你想要的一切都有,但是没有人与你共享,你还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下去吗?我沉默,我是不能忍受孤独的。直到我看到一个书友的评论,他说,会孤独,但孤独才能看见自己。我默默地保存了这句话,那天的读书时间,到这里就停止了,我想那一刻达到了我读这本书想达到的预期,就是——生活的答案。
我回忆起我青涩懵懂的青春时期,那个时候的我为什么不孤独?因为我有自己极其热爱的事物,我没有真正喜欢或暗恋的人,我不会把我的时间分给他。我热爱看言情小说,一天可以看完一本三四百万字的电子书,我还喜欢唱歌、喜欢写日记,任何好的、不好的情绪,我全部都写在日记里,所以说,那个时候的我是自足的,不会有情感的空缺,一个人呆着也会很舒适,甚至怕别人的打扰。
反而,越长大则越孤单,心灵的缺口逐渐放大,我想通过爱情填补我的空缺,寻找所谓的安全感,甚至会降低我的择偶标准,只为了在一段感情中保持上位者的身份,我现在回想起来,极其讨厌那个阶段的我。可真的回想起来,那不是我成长的一部分吗?如果没有那个阶段的我,我可能会成长的更慢一些。《亲密关系》把爱情分为了很多种,爱情需要激情、陪伴和承诺,我性格的缺陷使我永远不能保持长久的激情,甚至会想掌控另一半的所有,而回避承诺。
我错了,我知道像我这种性格的人,即使是我理想中的完美男人或女人也很难和我走到得长久,我挺难接受我是个很差劲的人的,我懦弱、胆小、自私、没担当。在外却表现得深刻、幽默、坦然,但是这是我的改变不是吗?
读研认识了一个同专业的男生,他是我遇到过的最努力最拼命的人,甚至为了保持灵感的输出可以一整天不吃饭。我惊叹他的自制力,23岁了如此拼命学习竟然没有一点近视,而且他母胎单身多年,没有女朋友也没有任何异性好友,我一开始是不信的,甚至觉得他是同性恋。直到在《亲密关系》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他这种人——先天自足的人,这本书上描述到大多数男性都无法真正和男性建立亲密关系,他们更愿意和女性建立亲密关系,甚至比女人依赖男人还要离不开女人。而我所说的另一种,少部分的男性,则像我的同学一样,是那种不需要和任何人建立亲密关系也能过得很自在的那种,比起小说里的完美男性,我觉得他更担得起“男主”这个称号。
在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随着了解的深入也讨厌他身上的很多点,但人总是不完美的不是吗?他也夸我独立,我只是笑,我的独立比起你的太局限了,我只是想去刷实习刷经验、积累我的技能为工作做准备,然后攒钱满足我的欲望,是不是听起来很世俗?是的,在看《极简生活》这本书前,我一直被资本洗脑,甚至连我自己都开始物化自己。
那天,我刷小红书看到了很多有争议性的男女对立的观点,顿时醒悟,无知的人总能轻易把别人的观点当成是自己的,我以前很讨厌我父母的见识短浅还要来干扰我的选择,后来我才逐渐真正地做到,把我和他们的思维隔开,当成两种不同的系统去处理,我可以无视、并停止争吵了,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真的蜕变了,因为我知道,在我们每个人的角度,谁都没有错,我不该把我见识到的那种观点强加给他们,他们是体会不到的。
我的vx昵称快五年没换过了,我想成为我人生的大女主,作为新时代的女性不能总渴望获得新时代女性的福利,更应该去承担起新时代女性的责任。中国古代是一个传统的封建国家,女性地位的低下,使我们现在的男女平等还不够彻底,甚至是有些极端,我还未曾看过任何女性主义的书,但是最近准备去看了,但有一些这个社会存在的问题我还是想要表达一下我的看法。
第一个是关于彩礼的问题,这是很多男性或者说是比较贫穷的男性结婚的难题,不知道有多少人算过一场婚礼的开销,从订婚到结婚到生小孩儿,有多少钱是花在了“幸福”上,钱它只是一个活着的工具,但是资本家营造的陷阱,让更多的人为了面子去买单,花让自己负债不起的金额去攀比。资本家甚至可以将这种罪责怪到女性身上,导致男女对立,在女性这里的理由是,“彩礼”是态度,也会给相应的“嫁妆”带到男方家。而男性则认为你又不是“卖身”,结婚是两情相悦的事情,为什么要涉及金钱交易,更让他们难以接受的是,在刚出来打拼的年纪,需要去吸“父母的血”才能娶到自己心爱的女孩儿,孝顺的他们不愿意这么做。
其实,以我的观点来看,是因为很多人看不明白婚姻,也不够勇敢去打破这种旧的习俗,没活明白。你结婚的意义是什么呢?一年前两年前我可能会以不婚主义标榜自己,现在我只会笑笑,结婚是为了幸福吗?如果你一个人的时候不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完全独立地有自己的兴趣和事业,你结了婚也很难幸福,真正的幸福是需要两个人共同维持的,不能只是一方付出、一方享受。所以“彩礼”问题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男性和女性需要做的是努力提升自己的价值和经济能力,最起码让人看到你们彼此为了爱情去努力,而不是一味地索取或者谩骂。
第二个是关于情侣之间花销问题,以我现在的消费观我是支持“AA”的,但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支持男性多出一些,女性少出一些,其实无论什么方式,情侣之间自己接受就好。每当我看到这个话题,大部分男性都是保持认同或者完全不以为意,但是一些女性会觉得谈恋爱中,女性是保持“吃亏”的,所以需要金钱来补偿,其实我不太认可这个观点,如果非说“吃亏”,我觉得可能是你找错了对象,你觉得他某些方面不如你,需要金钱补偿。如果对方是你真正喜欢的人,两人都是平等的,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水平高低合理分配,客观地说清楚比暗地里斤斤计较好多了。当你计较的时候想一想,是不是因为她/他不是你的理想型,所以你觉得自己吃亏了呢?不是理想型为什么要勉强在一起?为了排解孤独吗?
当然了,这个只是我这个阶段的想法,我在看《亲密关系》的时候,还看到了一个评论,就是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你幻想中的完美的理想型,如果有,你反思自己是否能够匹配得上你的理想型呢?所以,想找到理想型的第一步,自己先成为理想型,在爱情里不要让自己处于高位或者低位。所以,你准备好了吗?寻找你真正喜欢的、双向奔赴的爱情了吗?如果没有,那么就先进行自我提升吧,当你看到理想中的你,幸福感也会不断上升的。
以下附上2025年的书单(截止2.1日),《亲密关系》这本书我还没看完,看完之后再说说我的交际观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