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从古代起就有着“士农工商”的等级划分,士大夫即我们现在的公务员,是最高的社会等级;还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读书,大多人亦是为了考取功名,可见公务员考试的传统在我国生长已久。隋炀帝开科举考试之先例,从乡试到会试再到最终的殿试,期间如果顺利也要十年寒窗苦读,但是当时的竞争比例可是比现在要大得多,很多普通人都是三次,四次的考,就像范进中举那样,考了一辈子才最终得偿所愿。
进入新中国以来,由于社会主义的一些特性,我国公务员更是有着“铁饭碗”之称,改革开放后,社会的包容性更强,许多人选择从商或者在企业上班,但是由于市场自身的局限性和风险性,公务员的稳定性和较高的潜在社会地位,引得多数人趋之若鹜,尤其是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考公考编制成为多数应届毕业生的第一选择。
我国目前公务员招考一般根据地域来划分考试等级,主要考试方法为笔试和面试,采取淘汰制,层层筛选,但这两者都合格后也不意味着就是百分百的成功,最后一个关键的步骤为政审,即政治审查,所以,虽然他基本是最后一步,但却是最为重要的。因此,在参加考试之前就应该参考一下自身的情况的,再行决定。
公务员考试几经演变,现在渐趋稳定,优点是制度渐趋稳定,系统较为完善,普及率高,效率较高,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按坑选萝卜;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局限,考试题目和类型也日益稳定,应试性较强,能力考察不够灵活全面,选拔机关即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有失公平性。根据麦克利兰的冰山素质模型,现在的选拔大多是是对冰山上层的选拔,对于隐藏在冰山下的素质考察不够深入,这也是以后公务员招考的一个突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