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慰记
我觉得最毒的鸡汤
是碎片化的信息
我们天天地在朋友圈刷一点
各种社交新闻平台刷一点
自以为一直在涨姿势
但事实上
涨的只有焦虑、无助和绝望
因为回头看看
脑子里仍旧一片空白
有心的读者也许会发现
我从来都只分享「生活哲学」
我甚至会莫名其妙地用
生物哲学/计算机哲学/设计哲学
来跟你们聊感情的问题
但很少提及「心理知识」
因为知识一定是讲求系统性的
尤其在和生活脱节的情况下
碎片式的传播只会让你在没有边界的陌生领域
不断迷失自己
知识最成熟的沉淀就是书籍
经典书籍
我知道大家对心理学感兴趣
但真的不用局限于这书是否带有「心理」二字
想要解释心理现象和解决心理困惑
也不用求助所谓的心理学畅销著作
如果心理学独立于生活之外才能生存
如果心理学只有专家才能理解和领会
那一定是见鬼了
从今天起
我每周会用一本好书的时间
让你们相信
心理学无处不在
你准备好了么
今天是「安慰记」第1本好书
《人类简史》
从历史当中能看到现在和未来,这话一点没错。如果写历史书之人还能不失幽默感和创造力,那真是读者最大的幸运。这位牛津大学的历史学怪才博士,尤瓦尔•赫拉利,就带着我们从长得还貌似猩猩的智人进化到了21世纪。明明都是与自己无关、化石般的历史,却处处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大家想想自己每天的那些烦恼,哪个不是因为纠结?——
分手了纠结要不要复合;
领导很奇葩就纠结要不要跳槽;
伴侣对自己不够在乎了纠结要不要分手;
父母用经济支持相要挟就纠结要不要听话妥协......
纠结其实就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认知失调」的大白话,意思是:
同一时间有着两种相矛盾的想法,因而产生了一种极端不舒服的紧张状态。
而尤瓦尔•赫拉利在书中有意无意地都渗透了这一点:人类这种其实没什么特别的动物根本就是纠结到死的存在。
金钱的产生是因为信任,哼哼
现在提到金钱,尽是些不好的词汇:拜金、物质、腐败、虚荣......可我们往前倒,倒到金钱产生的时候,会发现,我们之所以使用这种东西,是因为「信任」。普通人信,邻居都信;有威望的人也信,国王信,牧师信。而且如此长久稳定存在的金钱系统已经被事实证明,是有史以来最普遍也最有效的互信系统。
出发点是信任,但随即就变成了背叛。于是金钱便成为了每天都会戏虐我们认知系统的存在。
我们是不是老说,「哥们儿,别谈钱啊,谈钱伤感情」?可怎么就伤感情了?有一种特别常见的情况是,好朋友跟自己借了钱,很久没还,自己也就不好意思要了。为什么不好意思要了?借当然就是要还的。你看看,我们的信任都是这么被我们折腾没了的。
生活中难免跟朋友借钱,我曾经借过,有一段时间还没少借,我没有太多负面的情绪就是因为我把这个动作理解为信任,对方信任我能还,我信任对方敢借。后来也有朋友跟我借,我当然也借了,而且也没有太多负面情绪。同样地,对方信任我会借,我也信任我自己敢要。
是的,我就是那种借给朋友钱,如果对方一直没还,我会以为是忘了,然后很直接提醒对方的人。从来没有任何朋友关系是因为我这样看似不讲情面的举动而有所影响的,反而之后在有任何关于金钱问题的时候,我们都直来直往,就是基于这样一个信任的原则:敢借敢还敢要。
而很多人的失调就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金钱=背叛」的潜意识。除非你是借了钱就不再惦记,但凡属于不好意思要的人,和朋友的感情一定会受到影响,因为你可能都没意识到某个时刻跟朋友甩脸子了其实并不是当时发生的那个事情,而是潜意识还惦记着上次欠了钱没还呢。
自由和平等你都想要?做梦
自由和平等都是基本的价值观,但是它们生来互相抵触——
想要确保「平等」,就得限制住那些较突出的人;而要人人都能「自由」,也就必然影响所有人的平等。
这个逻辑太适合用在子女和父母的相处中了。有多少人是成人之后既惦记着父母的经济援助,又企图摆脱他们的控制,想要绝对自由的?举手我看看?
我曾经就是。腆着脸接受着父母的经济支持,但牢牢地抵抗着他们对我自由的任何侵犯:用着他们提供的生活费出去玩,不报备;买个私人物件,他们问问都不行......
太自私。
所以不要企图你拥有的一切都是完美的,因为这个逻辑本身就是反人类的。能够在这个充满矛盾的世界找到平衡,你就知足吧。
想解脱,先占有;占有了,赶紧解脱
在各种信仰中,我对佛教更偏爱一些,就是因为佛教的核心人物释迦牟尼不是神而是人。他的人生有着最有冲击力但也最有说服力的经历,告诉你,一味物质的满足只会让你走向空虚。
可是你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怎么能领悟到这些呢?就算能,谁信呢?
所以物质和精神总是有冲突的。太物质就没有空间寻求精神满足,可是没有物质你又没有动力寻求精神满足。
我是一个容易激动和兴奋的人,遇到好书就无法控制地想要全部分享,因为每天看到那么多的痛苦和纠结,其实都是一些自然规律。
于是迫切地想要告诉你,迫切地想让你舒服一点。
既然大家都是同一条充满矛盾纠结船上的人
那就一起从今天开始找到属于我们的平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