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我这记性。本来是请假给大伯烧纸,结果记错了日子,择日不如撞日。那就看望一下我的奶奶(外婆)。
去奶奶家是要翻一座山,二十分钟的路程。小时候是奶奶家的常客,奶奶一共有七个儿女,除了小姨家的两孩子没在奶奶家长大,其余的十一二个孙子都是奶奶照看长大。那会可以说奶奶家就是大本营,是鼎盛时期。随着我们长大念书、成家,爷爷的去世,一切都落魄了。奶奶平时就和腿脚疼的小舅守候在家,而我们只有节假的时候回去。
以前去奶奶家的小路是油光闪闪的,即便是黄土,也被我们踩的光油油。一天来回跑两三趟也是正常。在二十年前,村里人都是以土地为主,奶奶家人多地多,吃食也多。相对我家地少、还处于欠温饱状态的我们,更喜欢去奶奶家。如今,小路全是野草,山上是树,时不时会飞起旮旯鸡。
这条小路承载的是我的童年,在没退耕还林之前,小路下边是熟地,在夏天偷摘豌豆是件很愉快的事。若我晚上非要回家,奶奶或是爷爷会送我下山,我像兔子一样往家奔,而爷爷或是奶奶一直站在半山腰盯着我,直到我在家院子里大喊:我到了。他们才开始折回去。
奶奶所在村子以前是很热闹的,小孩、大人总觉得很拥挤。如今,破落的院墙草木旺盛,黄色的树叶铺满一地。人呢?!就剩我八十多岁的奶奶在看守吗?
奶奶身体还算可以,就是脖子有些疼,身体消瘦,不喜欢多穿衣服,记忆也好,当然,有时也会糊涂。记忆中奶奶二十年的模样都是一样。是我错了,奶奶老了,真的老了。她再也没能力亲自为我们做杂粮馍馍了,而她喜欢吃的杂粮馍馍,也只能是买现成的带给她。村里人少,奶奶也就不出门,大多睡觉,要是偶尔有外面的人来,她便会出去看看。
二舅家大门台阶是光滑的,奶奶说她不敢走,每次去她就跪着爬进去,所以也就不大去了。我把眼泪哽咽了回去。
是啊,她心疼的孙子都个个成家有了子女,谁还会顾及老人呢?花甲之年是热闹的,古稀之年是寂寞的。
我赶时间要回去,和奶奶只待了一个小时。奶奶拄拐杖挪着小脚送我在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