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来自美国的遗传学家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什、迈克尔·杨三人被授予该奖项,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生物体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
这个研究听起来似乎很深奥,但通俗点讲,实际上就是如何控制生物钟转换对身体的影响。
他们通过实验告诉我们一个价值740万(诺贝尔奖金)的建议不要熬夜!
他们的获奖理由是发现阐释了植物、动物以及人类如何调节自己的生物节律使其与地球的旋转保持同步。
熬夜第二天早上会觉得精神萎靡这就是传说中的“生物钟被打乱”这三位科学家就是研究了生物钟如何对人产生影响。
什么是生物钟
地球上的所有动物都有一种叫“生物钟”的生理机制,也就是从白天到夜晚的一个24小时循环节律,比如一个光-暗的周期,与地球自转一次吻合。生物钟是受大脑的[下丘脑]控制的,和所有的哺乳动物一样,人类大脑中SCN所在的那片区域也正处在口腔上腭上方,我们有[昼夜节律]的睡眠,清醒和饮食行为都归因于生物钟作用。
生物钟控制着昼夜作息。长期以来,人们切身感受到,遵循人体节律,身心愉悦。如果违背则精神萎靡,甚至生病。
那么到底如何保持生物钟正常?
下面是一个人体个时间段生物节律图。
顺时而动,最便宜的长寿方法
根据上面的“生物节律”,我们可以更好的安排自己的一天: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按时吃饭,到点睡觉,非常重要。
由于每个人的生物钟是不一样的,不能强求每个人同时睡觉和起床,但可以遵循生物节律,合理安排每一天。
一份科学的作息时刻表,想要健康就最好这样安排生活:
1~3点
进入熟睡
这段时间是肝脏工作的旺盛时段,最好早早进入睡眠状态;避免情绪激动,睡前不要饮水过多,以免起夜影响休息。
5~7点
起床排尿
此时肾脏活动最强,早起排除宿尿,可使肾脏尽快开始一天的工作。
7~9点
吃早餐
此时胃肠活动比较活跃,不吃早餐伤胃,吃一些温热易消化的谷物,小米粥、燕麦片等。
9~10点
做重要工作
警觉性最高,注意力最集中,适合做最重要的工作。
12~13点
闭目养神
午饭后血液黏稠度增高,小睡片刻能缓解疲劳。
13~15点
做创意性工作
下午2点后,协调性、反应速度最好。
15~16点
适当放松
精力有所下降,久坐的人起身走走,喝点水、吃点零食。
17点
最适合运动
此时精力再次旺盛起来,锻炼效果最好,建议快走或者慢跑半小时。
18~19点
晚饭七八分饱
两餐间适量加餐,饭后适当散步。
21~23点
准备睡觉
21点后褪黑色素开始分泌,读读书或听音乐,放松身心,进入睡眠的准备状态。
早起团实践
遵循生物钟的节律,顺应大自然,这也是我们在早起团里一直倡导和实践的。通过持续的早睡早起打卡,分享交流,每天进步一点点式的改进。让我们成为更健康,自信,充满活力的自己。
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