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动脉穿支皮瓣

概述

腓动脉穿支皮瓣(perone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主要包括3组穿支血管:①外踝上10cm左右的中部肌间隔穿支;②外踝上5cm左右最远端肌间隔穿支;③外踝上1cm左右的外踝后间隙穿支。

解剖

腓动脉是供应小腿外侧皮肤的主要动脉,起自胫后动脉,沿腓骨的内后方下行,大部分被足的拇长屈肌覆盖,沿途发出3~8支穿支血管。共有3种类型的穿支血管:①肌间隔穿支,完全从小腿的后外侧肌间隔中穿出;②肌皮穿支,多数为穿经比目鱼肌的肌皮穿支,在肌肉内走行的距离长,分支多;③肌肉-肌间隔穿支,这类穿支大多经过拇长屈肌。

腓动脉沿途发出多个穿支与胫前动脉吻合,以12支多见,多在外踝36cm发出,分为升支与降支,升支与腓前动脉皮下段及分支吻合【2】。

图1.腓动脉穿支类型

穿支血管分布多集中在距外踝510cm及2127cm这两个区段内,分别包含穿支总数的1/3左右。以外踝尖为0点,腓动脉在其上方的1cm、5cm和10cm处,均存在皮肤穿支血管。每条穿支动脉均有2条穿支静脉相伴随。

适应证

(1)腓动脉远端蒂穿支皮瓣,向下旋转180°转移,形成穿支蒂螺旋桨皮瓣,可修复小腿下1/3段、踝部和足跟创面。尤其远侧靠近创面的穿支血管最有意义。
(2)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以小腿中段的肌间隔穿支皮瓣解剖比较方便,可修复四肢较小面积的创面。

手术方法

1.皮瓣设计:根据受区创面的具体部位、大小和缺损情况,按“点、线、面、弧”的原则设计这一远端蒂皮瓣。
(1)点:即旋转轴点,是穿支血管的轴心部位。尽可能靠近创面的穿支血管,这样皮瓣向远侧旋转后,一可减少无效重叠的长度,使所需的皮瓣长度缩短,血供更加可靠;二能减少在小腿的切取长度,减少对供区的损害。但对创伤后的慢性创面,一般选用离创缘3cm以上健康皮肤的穿支血管,可避免损伤区炎性反应和纤维增生等对穿支血管的不良影响。
(2)线:轴心线即是学部血管的走行方向,位于跟腱与外踝(外侧血管链)连线的中点向上与腘窝中点的连线上。轴心线与腓肠神经(后外侧)有良好的伴行关系。
(3)面:将皮瓣设计成螺旋桨样。①皮瓣的大桨长度,应大于轴点至缺损末端的长度(即小浆加创面的长度)一般增加2~3cm,以防皮瓣切取后组织皱缩、长度减少。②皮瓣大桨的宽度,可等同于创面的宽度或略大一些。③穿支血管轴点上下的皮瓣宽度(大、小桨)要相等,避免旋转缝合后蒂部有侧向张力压迫穿支。
(4)弧:根据旋转轴点至缺损远端的距离再加上2cm,在轴心线上反向画面出,即为皮瓣的长度。以该长度为半径旋转至受区即为旋转弧。

图2.腓动脉穿支带蒂皮瓣的设计【2】

参考文献

1.侯春林 顾玉东 主编《皮瓣外科学》(第2版)
2.吴文利 等《腓动脉穿支岛状皮瓣解剖及临床应用》(http://orthop.dxy.cn/article/27042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549★无甲状腺组织的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出现症状的时间是 B.婴儿早期 ★1550★糖尿病自然进程中的临床...
    捷龙阅读 13,803评论 0 4
  • 穿支皮瓣的血流动力学 概述 穿支皮瓣(perforator flap)是指仅以管径细小(0.5~0.8mm)的皮肤...
    云中瑞麟阅读 4,717评论 0 0
  • 升提穴 定位:此穴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正中10cm(5寸),后发际直上16cm(8寸)出,双耳尖2cm(1寸)处。...
    de7c69bfb64b阅读 6,859评论 0 6
  • 冠状动脉 [guān zhuàng dòng mài] 心的形状如一倒置的、前后略扁的圆锥体,如将其视为头部,则位...
    子衿的7阅读 7,468评论 0 0
  • 哲学系同学上数理逻辑课,老师讲完后问同学:今天讲的证明大家都听懂了吗? 这时一位同学回答:老师听您讲完后,我好像懂...
    月明非为夜行人阅读 4,136评论 25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