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型人格,自己对照,有不少自己的影子。听不得批评,不能真正融入社交,稍与挫折便有无价值感,过分关心别人的评价……
回望自己的来路,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性格?是父母极少表扬的养育方式,是与年龄相近的弟弟竞争式长大的环境,让自己感受不到足够的爱。所以不断努力,上学时努力取得好成绩,因为那样父母会表扬,工作后努力照顾弟弟妹妹,有出于为父母分担,作长姐的自觉,也有想听到父母肯定话语的内在动力。
文中把自恋型人格的人叫铁炉人,期待温暖,却用冰冷示人。我原来称自己是刺猬,内心柔软,对外却总是抗拒、防御。我曾最烦恼与人交往,也羡慕别人朋友成群,但认识新朋友会退缩,与熟人在一起,尽量少说话,因为担心别人看低,有段时间对自己特烦,一与人相处,就像一个微笑的傻子似的,也不敢遇人眼神接触。那段日子我的界是黑暗的。
所幸,痛苦到极致,便是改变的开始。童话里的蛤蟆,是一个人内心不被接纳的部分,而这不被接纳的部分一旦察觉并接受,便会释放巨大的力量,就可以给予我们寻回自己的工具。我这两年,找到了自己的两个蛤蟆。一是看到了自己的社交恐惧,明白独处也是一种力量与能力,便不再勉强自己,否定自己。参加这次课,又让我看到了自卑是自己一切烦恼的源头,当自己惧于表达,遇事退缩时,明白是自卑来了,看到了,就有了勇气,也就不再恐惧,一切就有了改观。接纳自己的缺点并面对它,是疗愈的开始。
童话里大河是潜意识的隐喻,而情绪是潜意识发来的信号,接纳情绪,潜意识便有了转变的力量。情绪,自己现在是能看到的,也能看到别人的,但还是不坚定,还是容易回到道理建议里去。女儿今天不开心,为同学交往的事。我听她讲完,就开始帮她分析,出主意,说了半天,女儿阴着脸“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心里的感受?”,女儿对我的瞎出主意抗议,我忽然明白,没有先接纳她的情绪,立刻把手放她肚子上,“妈妈知道你今天生气了,小肚子都鼓了”,她扑哧笑了。如此简单一句抵过了我前面的半个小时。接纳孩子,家人,朋友,尤其自己的情绪,是打破自己铁炉的锤子。
准新娘迷惑了王子,王子差点和她结婚,准新娘是外在诱惑,如财富,权势,名声,房车包的代表,我们现在人多追求这些,以为有了这些才会幸福,但这种外求能带来一时的快乐,能带来一生的幸福吗?未必。看古人活的洒脱肆意的,如孔子,颜回,王维,陶渊明,苏轼……有哪个是重声色货利的?安于此刻,让眼前的人温暖内心,让眼前美景愉悦内心,难道不是最真的幸福?所幸,自己已意识到,珍惜一切的相遇,感恩所有的缘分,不把期望放在未来,一切已是最好。
每个人都有多多少少的铁炉围困,每个人都可以走出铁炉,做自己真正的国王,只要接纳缺点,接纳情绪,放下向外求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