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人来说,新年是年三十开始放爆竹的那一刻,春节才是新年。张灯结彩,家人团员,如今大家都爱说,年味越来越淡了,大多人也都不愿意花费太多时间在庆祝春节的各种仪式上。
可是一年里“最隆重的一顿饭”,却依旧是我们心中最浓郁的“年味”。一到年三十的晚上,朋友圈里总是各种晒丰盛可口的年夜饭,引来无数点赞。
我的记忆中,年夜饭还不能拍照上传发朋友圈。但却满是欢乐的味道。不论是身处异乡独自打拼的哥哥,还是被大城市快节奏追赶的姐姐,亦或是被爱情困扰过的我,好像只要热腾腾的年夜饭上桌,瞬间就带来了冬日寒风中一股窝心的暖流。
奶奶还在的时候,好像从腊月开始,春节的脚步就近了。腊八前一天,奶奶就开始张罗着做粥,江米、白米、红枣、花生、红豆……不知道多少东西放在灶台上的大锅里,小火慢炖,细细熬煮,水一点点蒸发,粥越来越稠,腊八一大早,每个人都会吃上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撒一把白糖,甜到了心里,暖了全身。过年从那天就开始了一样,每天都有新食材买回来。待到大年三十,大爷大娘、爸爸妈妈、奶奶轮番上阵,炸丸子、红烧鱼、炖骨头、扒肉条……一道道美食端上了桌,再斟满醇香的好酒,一家人说说笑笑好不欢乐。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饺子。我妈说她小时候饺子就是顶好的饭了,平时吃的很少,基本吃不上,就等着过年,家里买了肉,做了馅,和面擀皮,包了饺子,一家人美美的吃一顿。我对饺子的情怀没有这样的深,有记忆里饺子就像米饭、馒头一般,想什么时候吃就会吃到的。可是年夜饭的饺子依旧特别,家里人会在那天往饺子里放镚子,谁吃到了谁就是有福气。年幼的我为了饺子里一分钱的钢镚,没少吃破过肚皮。和哥哥争着抢着吃饺子,吃不下了还会把没有镚子的饺子给爸爸吃,可镚子最后总是被随意吃几口的爷爷吃了去。
如今,奶奶爷爷也不在了,我也嫁了人。年夜饭也成了去饭馆吃的套餐了。依旧有鱼有肉,得益于祖国日益便利完善的交通体系,年夜饭上天南地北的食材是越来越常见了,生蚝大虾、各类海鲜也成了常见食材,甚至还有平时吃不到的鲍鱼海参,名字也格外好听,双手迎春、四季发财、幸福美满之类的皆是菜名,寓意好,味道就仁者见仁了。重头戏的饺子也被各色菜品埋没了味道,大家吃上一两个就直说饱了,里面也没有了镚子,成家立业的哥哥也再不会在除夕夜里为了镚子和我比着吃饺子了。
可我还是会吃饺子,不吃似乎就不是一顿年夜饭。家与家很远,可人与人很近,过年里的一顿又一顿的饭,拉近了早已天南海北各自奋斗我们。一口酒下肚,父辈们又开始絮叨年轻时的意气风发,一口炖羊肉一口红烧鱼,儿时的记忆就铺平了时光的磨砺,恍惚间,我们都还是个八九岁的孩子,无忧无虑,吃着饭看着春晚,等着老人们的压岁钱。不管在哪,味蕾总是能发现家的方向,一桌年夜饭,是春节的味道,也是藏在心底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