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凯鲁亚克(1922-1969)今年诞生一百周年,谁还记得他,谁还记得他写的《在路上》?有的,Dior今年秋冬新装的发布会,就用这本书的意象来做T台。
有些書,我们打開任何一頁,就可以读下去。
比如说,《红楼梦》。它的人物关系复杂,事件又多,慢慢看,也就慢慢进入书中的世界跟节奏。原因是,它很丰富。
另外一種,比如说凯鲁亚克的长篇小说《在路上》,人物跟事件清爽,你很快就可以進入主人翁的世界,原因是,它很单纯。
有些書,我们迟早要看。比如,场景固定发生在荣宁两府之中,静态的,丰富的《红楼梦》。或者,场景不断流动,动态的,单纯的《在路上》。
从迷惘到垮掉的年轻人
有句话说:「天下武功,无坚不摧,唯快不破」任何事情,只要你做起来速度快(当然,还得要有完成度),你就有你自己,不可被取代的价值。
《在路上》的故事流畅,一路行去,一路遇到这些人那些事。1960年代的那些天真,善良人物与风景,时代的氛围跟它背后的意义被记录下来。
打过二战,在巴黎享受过「永不停歇的盛宴」的海明威,他写的小说《太阳照样升起》被视为,刚被时代辗压过后的「迷惘的一代」的代表。
面对二戰之後,国家社会繁荣进步却心灵乾枯的「垮掉的一代」,凯鲁亚克的《在路上》成了年轻人要怎么解开生命毛线球的指南:快,快上路。一切皆可能,一切皆可为,只要你能「在路上」。
凯鲁亚克用七年的时间,实打实的消磨在路上。用20天,一部打字机和一卷120英尺长的打印纸完成了《在路上》的初稿。1957年,这本书得到《纽约时报》的高度赞赏:
在极度的时尚使人们的注意力变得支离破碎,敏感性变得迟钝薄弱的时代,如果说一件真正的艺术品的面世具有任何重大意义的话,该书的出版就是一个历史事件。
一幅经典「梦露」波普肖像刚被拍出,20世纪艺术品拍卖新纪录1.9亿美金的艺术家安迪·沃霍尔說:每个人都可能在15分钟内出名,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加起来耗时半小时,就能成就一个名人,然后又让这个名人消失。
半世纪前的年轻人,他们的注意力就已经支离破碎了。凯鲁亚克看到了,体验了,记录了,成名了。但是,凯鲁亚克并没有过时,《在路上》也没有过气。
为什么?
路上有姑娘们还有珍珠
在美国东岸生活的萨尔,受到来自西岸的狄恩,面對生活大小事通通蠻不在乎的状态所吸引。
一个原本拘谨,甚至有点傻呼呼的年轻作家,跟著凡事大而化之,波澜不惊的领路人,踏上了《在路上》的旅程。
他们四次開車橫度美國大陸,有时候有女人同行,有时候有新加入的年轻人。他们有时候占人便宜,有时候帮助别人,更多的时候,他们就只是在享受在路上所遇到的一切。
他们无畏,他们横冲直撞,他们到处折腾。
我一辈子都喜欢跟着让我有感觉有兴趣的人在一起,因为在我心目中,真正的人都是疯疯癫癫的,他们热爱生活,爱聊天,不露锋芒,希望拥有一切,他们从不疲倦,从不讲些平凡的东西,而是像奇妙的黄色罗马烟火那样不停地喷发火球,火花。
关于疯癫,谁会比《唐吉诃德》里的梦想骑士跟他的随从桑丘疯狂?但是,萨尔跟狄恩并没有疯到把车拿去冲撞高速公路收费站来惩罚资本主义。
因为《兔子四部曲》而广为人知的美国小说家约翰·厄普代克说:「在凯鲁亚克的作品中有一种善良的东西,一种感情上十分善良的东西。」
是的。曾经看过,未来会看《在路上》的人都会发现,小说里所有人的本质都很善良。我认为,善良这种人类美好的品质,被这本书给永远的记录下来。
关于善良,小说里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可以拿来当标语的,直白的「我们是神圣的傻瓜」。一种是非常诗意的说法:「这整个国家就像是一只牡蛎,等着我们去打开;那里有珍珠,那里有珍珠。」在路上不仅有姑娘,有奇景异象,还有「一切」,当然也包括路上的风景。
像流星一样不停地奔波
美国评论家莫里斯·迪克斯坦在《剑桥美国文学史》中谈到「汽车」和「道路」,这两个一动一静的东西的井喷式繁荣,让流动迁徙随时可以发生,一切都可以重新来过。
《剑桥美国文学史》说,这使得「美国人民正在成为一个无根的民族」。
小说家纳博科夫说他从俄罗斯移民到美国最感到震惊的地方就是高速公路,川流不息的车辆,还有随处可见的汽车旅馆。《洛丽塔》就源自于这种便捷,带来的冲击跟想像。
《在路上》的人,连汽车旅馆都不需要,他们有时候就住在车上,或者到陌生的人家中去借助。移动方便,让年轻人连「无根」的感觉都没有了。
可惜吗?是的。但是,要可惜,要留恋,要思索的事情太多了。
鲍勃·迪伦说:「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就像它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人穿上牛仔裤,踏上自己的「在路上」旅程,里面有年轻人,前年轻人,后年轻人。
凯鲁亚克选择年轻的时候,就上路:
因为我喜欢的事情太多了,最后只有失败。就像流星一样不停地奔波,直至坠落。除了失败,我什么也不能给予别人。
小說裡的人物沒有失敗,也不曾成功过。他们是他们,我们是我们,我们也可能是他们。
我们可以跟他们一样的地方是,永远不要纠结于打包的问题了。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随时随地都可以在路上,去看别人去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