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桃子在赶路》,是日本丰田一彦的文图作品,我非常喜欢。今天,用“三步法”来阅读这本绘本。哪三步呢?——观察、理解、创造。
一、观察
故事、画面越简单,越考验讲绘本讲述者的功底。
打开《小桃子在赶路》,首先全文阅读绘本,仔细观察文字、画面。
第一遍,可以快速翻阅,了解绘本主体。
第二遍,出声朗读,尤其是读出拟声词的感觉。
第三遍,仔细阅读画面,探寻作者整本绘本的巧妙设计。
二、理解
我阅读《小桃子在赶路》之后,整理了关键词笔记,分享给大家看看——从封面、书名页、内文、到封底,都认真提炼了关键词和重点。
在关键词笔记中,我罗列了——故事场地、声音、动作、角色这些内容。
通过梳理,很快理清全文思路,一目了然。
故事很简单,《小桃子在赶路》的主角——小桃子,开启赶路之旅,走过草地、爬过小桥、爬上山坡、遇到大狗熊、推到大狗熊、赶紧跑下坡、不小心摔倒滚下去,最后头砸在草地上。二话不说,爬起来,赶紧跑,终于看到妈妈,立马跳起来,扑到了妈妈的怀里。
这段情景,对于孩子来说,非常熟悉。
2-3岁的小朋友,开始有了要“做自己”的意识苏醒和觉察,顺带开始行动。他们渴望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希望可以独立完成目标。
小桃子在赶路,就很巧妙的让这个年龄段的小屁孩进行了圆梦之旅。虽然过程中有各种挑战,比如过桥、爬坡、推到挡路的大狗熊(困难/坏人),最终仍然顺利地回到了妈妈的怀抱。
这个体验,对孩子来说,是期待的,又战战兢兢、心存担心、恐惧、害怕,克服困难之后,第一时间就想快点跑到妈妈身边。
封底的尿不湿,出现得非常有趣。不同的阅读者,可以有不同的解读。
比如,小桃子遇到挡路的大狗熊时,吓尿了。
当它回到妈妈身边,安全感又回来了。妈妈在第一时间给它换下。
绘本中的拟声词,折射出不同的心情。
“噔噔噔,噔噔噔”
“咚!”
”咕咚!“
“腾!”
“扑通!”
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节奏,朗读时,一定要把活动当时的心情读精准。
绘本中的动作描述,铺垫故事的发展。
走、爬、推、挡、倒、跑、摔、滚、砸、跳、抱、笑……
一连串的动作,正好非常细致地描述了小桃子赶路的情形。
非常生动,非常可爱,又非常触动每一位阅读的父母的心底。
三、创造
到底怎么拓展,才可以打开孩子的“创造力”呢?每一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实践。
我自己选了“画➕演”的方式——
第一步:我用一本新型便签纸,画了一组小图,包括:
角色——小桃子、大狗熊、小桃子妈妈;
场景——草地、树林、小桥、山坡;
物品——尿不湿。
第二步:用便签字画出角色、场景、物品后,就和小朋友进行故事演绎。
按照故事发展顺序,开始情景演绎。
我口述故事,孩子拿着小桃子的图像,出现在不同的场景。
现场可以互动,问孩子,小桃子走过的是怎样的草地、小桥、树林、山坡,在山顶上能不能看到妈妈呢?
小朋友会有自己的假设,会想象一个超级有画面、有体验感的故事。
如此,小朋友通过看、听、读、演的步骤(小朋友也可以画),对这本绘本的故事、画面会有更好的识记、理解和延展。
绘本亲子阅读,不是只一起看看就行。
读一读、写一写,画一画,演一演……乐趣无穷,效果效果大不一样呢!
今天,就用观察、理解、创造,三步去深度、趣味解读一本很简单的绘本。伙伴们,也可以带上娃,可以行动起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