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各种网红医疗险亮相,周围几个朋友让我心塞。以前见朋友从来不聊保险,让她们买以为我要赚钱,其实没有销售资格,还得找靠谱业务员,还有各种照顾(你们懂的哦),再就是人家不买怕影响聊天氛围,可现在她们可过分了,全都主动、热情各种问,还不给我咨询费,呜呜呜。
场景一:一位全职辣妈朋友登场,一脸抱怨说你们这些保险公司就是花招多,有了重疾险,又出医疗险,还说起来哪个都得买,烦死了,吧啦吧啦。
场景二:单身颜值、收入均超高女,想买点疾病保障,没有重疾险,一看出了保费便宜而且保额超高的医疗险,那看重疾险的眼神都是一脸嫌弃。任性的觉得不需要重疾险了,大姐你少买个包,不行么?
场景三:小白领,外企单位待遇不错,除了社保,商业保险补充做的也很到位,说一年几百块钱也不贵,买一份呗,我告诉她你没必要买这个了,还不如买一份保猝死的意外险,她打我。
我的观点:医疗险不能替代重疾险;如果想有全面的保障,二者都需要买。
进一个例子:某三线城市,家中主要经济支柱B先生(个体经营)患重大疾病,买了医疗险100万保额,没有重疾险,已婚一子,妻子月收入2000,到某三甲医院治疗预计花费35万+,社保可报销8万,家里全部现金不足10万。因为,没有重大疾病险,不能提前给付,家人需要出去借钱,如果不想借钱或者少借点,可以选择医疗服务价格没有那么高的地方,可在这个时候谁不想选择优质医疗服务呢?没有钱借钱的那心情,谁体会过谁知道啊。这是一个风险点,毕竟钱没那么好借。
即便借到了,手术成功出院,B先生的医药费是由保险公司承担了,那么他不能工作这段时间,妻子的收入毕竟有限(妻子因需要照顾他可能也不去上班了,收入中断),子女教育、家里正常开销、后期营养费、因看病产生的交通费等额外的支出(没病出去干点啥坐地铁啥的公共交通就走了,一旦病了,不得打个车,走得远的不得自己开车去,再远点不得坐个飞机,居家过日子都得算账吧),这些钱从哪出呢?在家养病这一段时间,他的家庭生活质量会不会下降,如果维持之前的水平,就需要动用之前的存款,对吧?设身处地想想,本来病了需要安心养病,但实际情况——看着媳妇每天照顾他又舍不得保养日渐憔悴、孩子不能高兴的去兴趣班学习了,咋办?早点出去接着挣钱啊,那恢复的能好么?有没有觉得很心塞?
进假设——B先生还购买了30万保额的重大疾病险
一经确诊保险公司先赔付30万,这是啥心情,拿着现金去看病,心里踏实。
而且花这个钱,日后保险公司都给报销,虽然得了病,但此时想到这些是不觉得生活有些美好,在疾病给生活笼罩上一层乌云的时候,保险又让B先生看到了阳光,至少没有经济上的负担。
坐上飞机——来到某三甲医院——手术成功——返程——安心在家静养
社保、医疗险(扣除免赔额)报销了所有治病费用,此时,还有重疾险那30万是用来干啥的,让B先生安心养病, 家庭一切生活如前,没有任何负担,病很快就痊愈了,可以继续工作, 家里的顶梁柱又回来了,觉得幸福就是这样的,一切都那么美好。
说到这,您感受到了吧,医疗险不能替代重疾险,因为它们作用不一样。
若B先生只买了重疾险,没有医疗险,那么35万的费用除去社保报销的8万之外,27万由自己承担了。保险公司赔付30万,3万块钱要维持一个家庭正常开销,加上他后期营养费用,对于他家庭来说还是存在较大风险漏洞的,这就是说B先生当时的重疾险没有买到标准,就是买少了,一般都会按照年收入5倍买。
但经济条件有限的,可以二者搭配,重疾险毕竟贵,少买点保额,再买医疗险,但这样还是有风险的哦。
说了不少,我们捋捋:
保障年限:医疗险多为一年期,不保证续保,理赔后是否可以继续购买都要根据产品才能确定,重疾险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一旦出现轻症理赔,合同继续有效,如果有豁免的话之后保费就不用交了,看到了吧价格一样,买到的东西就是不一样的。
保障范围:重疾险就是保特定疾病,医疗险是更广泛的,正经重疾险还有身故保障的,当然有的医疗险有医院绿色通道
保费:医疗险几百块钱买100万保额(30岁为例),重疾险30万保额都需要好几千呢
赔付金额:医疗险赔付实际产生的费用,重疾险赔付保额
核保方式:医疗险和重疾险都会有体检,但产品不同也有差别的
大家是不心里大概有数了,需要就买,不要乱花钱哦,医疗险能给父母买的就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