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读到的东西多少跟“坚持”,“积累”,“自律”等等有关,其实细想一下,这几个词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自律的人才能有足够的意志力去坚持,坚持到底的人才能积累起丰富的学识,有足够的专业积累才能让优秀的人与普通人区别开来。
这些看似“很难”的事情,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只要迈出第一步,以后的很多事都会顺理成章。而一个很好的自我督促的办法,就是记录。
我是个有记录癖的人。但凡我认为有意义的事,都会记录下来,这样不管过去多久,永远不会害怕自己会忘记一些重要时点和事件。
一,记账。从大学开始,每个月有了父母给的零花钱,便开始了我近10年的记账之路。不论金额大小,只要有支出,就记录下来。等参加工作有了工资,记账就不止局限于支出,也有了收入。也从手工纸质记账本变成了手机记账。“随手记”是我用了好几年的一款App,划分比较细致也相对专业,每个月的收支都一目了然,还能设置每月预算,每月每年多少结余,各类收支分别是多少都可以通过柱状图或者饼图体现出来。而且还特别设有“专业版”,不过我个人认为日常记录用普通版就可以了。记账的好处我就不再赘述了,大家都懂得。
二,记日期。用过Iphone手机的朋友们肯定对一个叫做“DaysMatter”的应用不陌生。可以设置未来某个时点进行倒计时,也可以标记过去的一个时点记录重要事项。我用这个记录了我和先生相识、相恋和结婚的日子,以后这个数字越来越大,想想就觉得挺幸福、挺不可思议的呢。
三,记读书观影。从大学知道“豆瓣”这个网站开始,就对这个网站的与众不同颇为倾心。一向对读书和电影很感兴趣的我可以在这个地方找到很多非常有用的东西。豆瓣读书里可以找出来很多书,分别可以标记为“想读”、“在读”、“已读”。想想看,当你先是通过豆瓣友邻或者其他渠道发现一本你觉得有趣的书,再把这本书拿到手,直到最后读完,一直都可以在豆瓣读书中标记。通过这些记录,你可以知道自己把想法付诸实践用了多少时间,多么有成就感。电影也是差不多的设置。而且这些都可以写点评,素不相识的朋友们各抒己见,针对同一本书同一部电影发表看法,对自己而言不亚于再次读书观影,开阔了视野。
另一个妙处就是时间久了,网站会针对用户之前的标记进行相关推荐,我大学时的书单基本上都是这么来的。而且每次进入其他友邻的主页,都能看到你们有哪些共同的兴趣,多少本书多少部电影你们都标记过。记得我有一次去看一个友邻的主页,发现他居然读了那么多书,看过那么多电影,真的是羡慕之余自惭形秽。现在养成年底月底看自己读书多少观影多少的习惯,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四,记日记。我和先生大部分时间都不在一起,每次见面几乎可以说是“争分夺秒”了。所以我准备了一本日记本,我们每见面一次就记录一次。我还准备了一个DIY相册,把我们的照片打印出来贴好,附上时间和心情。大部分都是我写,每过一段时间他就把本子和相册拿去翻看我之前的记录,自己也记录一下。到现在快结婚了,我们一共见面多少次,每次见面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重要时刻拍的照片都有记录。每次不论我还是他,翻阅起来都觉得非常甜蜜,也更加珍惜彼此。
五,记手帐。这个是我开始最晚的一项记录,坚持了一个月。手帐现在已经非常流行了,“趁早”手帐册经常是卖断货的节奏,我用的是另外的一款,某宝上输入“手帐”关键字,能找出来很多。
说说我自己现在用的这款吧。以时间为单位,每日,每周,每月,每年都有计划,非常详细和系统。我每天晚上会总结今天一天做了哪些事,完成计划的在后面打勾,然后给明天要做的事列好清单,工作时间要做什么,班后做什么。每周日晚上对下周的工作和生活进行规划。每月底按手帐册的表格总结本月计划完成度,再对下月继续进行规划。比如本月健身几次,读书多少本,下月需要达到什么目标。
我和闺蜜交流过,她用的是“趁早”手册的口袋本,比较小,可以随身携带。我们一致认为有了手帐册,做事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值得拥有。
经常在网上看到各种牛人的分享,羡慕之余也会反思自己。在自律这方面,我承认自己还是有很多需要提高的空间,所以才下决心开始用手帐册来督促自己。2017已经过去四分之一,剩下的四分之三,我会继续用各种方式进行记录,让自己平凡的生活多一些乐趣,多一些改变,多一些进步,多一些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