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标题,借用了我的朋友黄君马可的新书名(注1)。马可的书出版以后就寄给了我一本,我看到标题的时候,沉默好久。
孤独的人,你要吃饱。
马可可能不知道,这句话,击中了我。
1)
大学毕业以后,我到德国留学。德国的综合大学大多没有围墙,也没有班级概念。这样的无约束之下,时刻挑战着学生的自控力与安排能力。
而我读的经济属于NC专业,即因申请者过多而只录取部分学生的专业。我入学的那一年,400人中连我在内只有4个中国人。
他们三个,都因为国内经济出身而不必上所有的课,我不得不开始了孤独地奋斗。
与此同时,我还必须自己养活自己。德国虽然不收学费,生活费的支出却也不算少。我家境一般,父母给了我第一年的费用,剩下的要靠我自己来解决。我一般选择在假期打工,开学后就专心上课。这样的情形一直到了2007年。
那个时候,我还有一个学期就可以拿到我的第二个硕士学位了。偏偏那一年的经济形势不好,我在假期里大概只赚了一千欧元左右。开学以后,我仔细算了一下自己手里的钱,很悲哀的发现,我快入不敷出了。
为了节约开销,我只好中午不再去食堂,而是吃两个苹果充饥。
这是我迄今为止最为难忘的日子。
作为70后,我曾经经历过物质贫乏的年代,却从未挨过饿。但是那段时间,我却真的感受到了饥饿的滋味。
课堂上,教授在谈国家的货币政策。他指点江山的魄力很有风采,我却一直在想,如果现在有个鸡腿吃该有多好。
小组讨论上和同学们辩论央行是否该推行货币紧缩政策。他们热情高涨,我的肚子却不合时宜地咕咕直叫。
这样的日子过了三周,我由大圆脸变成了瓜子脸。嗯,减肥效果不错。然后呢,还有一个效果,就是我的鼻子变得分外的灵敏,无论什么香味,我总是第一个闻到。
前段时间有句话很流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这句话很励志,但是以我的体验我很负责地说:如果吃不饱,根本就没有作诗的灵感,更不要提远方。
是的,饱食不思学,但是饿着肚子去学习呢?那会摧毁一个人的自信!
我很认真地思考起来,我问自己:
-这样的生活是你想要的吗?
-不是。
-那么你应该做什么?
-要改变现状,要赚钱。
-去赚钱耽误了学习怎么办?
-那就合理安排好时间可以兼顾学业和工作。
因为,我已经别无选择。
我深吸一口气,对自己说:你可以做到!
短时间内找到一份时间灵活、报酬不错、又给留学生的工作并不容易。我去看学校的招聘、去翻报纸上的广告,甚至一家一家商场去问。在我绝望到几乎要接受一份商场清扫工工作的时候,幸运之神居然眷顾我了。
一家医疗保健公司需要一个学经济的学生工(注2)。他们看了我的简历,对我很感兴趣。
公司很好,工资很好,专业相关,时间灵活,简直是完美。可惜很远,路上的时间大约是1个小时。我现在在上海上班,每天路上也差不多要1个小时,并不觉怎样。但是对于德国一个中等城市来说,一个小时的路程意味着公司已经出了城市了。
可是,那又有什么?只要有公共交通,只要是学生证能到的地方(注3),我就可以去。
我把上课时间做了一下规划,一些需要读的书就在上班路上看。
我的工作我做的勤勤恳恳,认认真真。
当然也很累。有好几次下班的路上,我坐在公交车上一路睡到终点站。好在总有好心的人推推我,示意下车。我揉揉眼睛,冲他们感激地一笑,再到对面去等轻轨。
八九点钟我回到住处,通常会给自己煮一碗面条加一个鸡蛋。热腾腾的汽笼罩着我,我很开心。
我终于不用再挨饿。
我发现人生有时候很有意思。当你思虑太多,畏手畏脚的时候,总会有一堆的理由跟自己说“算了吧”。
但是,倘若你告诉自己去尝试一下,你才发现原来你竟有如此大的潜力。就像那时,我惊讶地发现,我的工作与学习不仅没有受任何影响,还对时间管理有了更深刻的意识。
2)
09年的时候,我因为家庭原因匆匆回国,匆匆决定到上海工作。
偌大的一个城市里,我举目无亲。
昨日今日,两种生活。
可是很奇怪,我并不惶恐。我利用周末的时间我快速地熟悉上海,然后很快就爱上了这座城市。
我喜欢在这个光彩绚烂的城市里,去某个一个小巷子探寻是否有古老的建筑。
我也喜欢在满是喧嚣的时候进入博物馆感受某个历史的瞬间。
我坦然地接受了上海给我的一切。
后来想想,也许我曾经体验过孤独,体验过饥饿。而在上海,我虽然孤独,却可以吃饱,所以我相信我的打拼可以改变自己的状态,我憧憬我的坚持会迎来自己的爱情。
我若精彩,天自安排。
生活何尝容易。但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便怎样对待你。
如果不想让生活追着跑,那么,就愉快地接受生活的各种挑战。
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见过的世面,都会沉淀在你的性格里。
只是记住,一定先让自己吃饱。吃饱了,你才能有实现梦想的底气。
注1:《孤独的人,你要吃饱》,作者马可,当当、京东有售
注2:德国学生工,“Studentenjob”,雇主可以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
注3:学生票:“Semesterticket”,德国很多大学凭学生证可以购买的学期票,几乎可以乘坐所有所有的公共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