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不断成长
全民阅读风气大盛之时,我们阅读并不仅仅为了获得信息。阅读可以锻炼人的思考能力,促进心智成熟、完善自我人格,还可以提升社交能力。阅读是一种非常严肃而认真的行为。
我真正开始阅读是大学的时候。刚入大学,在老师和同学的推荐下,我读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书中的主人公孙少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命运不公,他还是战胜自我,重塑信心。他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依然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让我心生敬畏。当时,更多的是阅读文学类的作品,老舍的《骆驼祥子》,王安忆的《长恨歌》,巴金的《家》、《春》、《秋》等等。除了阅读中国的作品,我又读了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等等。阅读国外的作品,我进一步了解了他们的习俗礼仪、言行举止、精神观念。大学是学生阶段到成人社会阶段的过渡期,是心理、性格、人格、等方面渐趋成熟乃至定型的重要时期。这时期阅读不同的人写的书,或同一个人写的不同的书,有和我们观点一致的内容,也有和我们观点不一致的内容。通过和这些不同的观点相碰撞,思考,内省。我们将获得更深刻的锤炼。与不同观点的接触越多,我们的胸襟就会变得越宽广,包容性也会变得越强,看待问题更加成熟理智。
工作以后,因为当教师的缘故,我接触了一些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些书籍。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籍,不同阶段阅读会有不同的收获,初读时读了教育理念,再读时尝试应用于教学之中。在当班主任期间读了王晓春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这本书的精髓是把班主任工作真正作为一个教育专业,进行学术研究,追究其理念,探索其规律,构建其体系,寻找其方法,从而使更多的班主任从‘知之’走向‘好之’和‘乐之’。”赵国忠的《备课最需要什么》、《听课最需要什么》、《评课最需要什么》系列书籍,这些书籍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方法,可操作性强。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让我知道了倾听的重要性。除了都这些教师专业的书籍,我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就是语文教师。因此,叶嘉莹的《唐宋词十七讲》、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鲍鹏山的《孔子传》等等都成了我要认真研读的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