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是智能科技的拥护者。我觉得随着智能时代的来临,人类会越来越独立,不需要什么人际关系,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幸福。
比如说吧:
想吃饭,动动手指,点个外卖,过不了多大一会儿,快递小哥就给你送餐了。
家里的卫生需要打扫,打开手机,请个保洁阿姨过来帮忙打扫。
出门想坐车,动动手指,滴滴司机马上就到。
想买衣服,各种购物网站你随便逛,买好了坐等送货上门。
欲望问题也不用担心,各种性玩具层出不穷,满足你的欲求。
以后科技再发达一些,跟科幻片中差不多的智能机器人也会被生产出来,还能陪你聊天,听你说废话。
这一切简直不要太美妙。
再这样下去,人和人还需要什么交际啊?和人交际多累啊,自己一个人生活多自在,想怎样就怎样。
我在网上看一个女孩的生活实验,她可以做到30天不出门不交际,就呆在家里生活。我觉得她这样的日子可能就是我们未来的生活场景,挺好的。
人就应该尽可能独善其身,不给别人添麻烦。这是我的观念。
可是,看了心理学家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的书《爱的方法》后,我的观念被她颠覆了。
这位心理学家在书里说,人类是需要爱的,因为这是你的生物本能。如果没有爱,你会死得快。
哎呀妈呀,这可真的是吓到我了。没爱就没爱吧,还跟生死扯上关系了?有那么严重吗?
还真别说,爱对我们的重要性,就像氧气和水一样重要。
缺爱,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什么影响呢?
芭芭拉在书中说:
“感到孤独时,你体内的应激激素的皮质醇水平就会升高。皮质醇会向免疫系统发出信号,更改新生白细胞中的基因表现,尤其会降低其对皮质醇的敏感度。长期的孤独感会侵蚀人们的免疫系统,使人更易患上心血管疾病及关节炎等慢性病。”
“数据进一步显示,感觉孤立或与他人疏离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比真正的孤独带给人的伤害更大,也就是说痛苦的情绪会损害健康。通过追踪情绪及其引发的生物化学变化,分子生物学目前已经发现,缺乏爱会损害免疫功能以及健康状况。”
看看吧,是不是很吓人?
英国有一位精神病学家约翰·鲍比,他在1950年的时候对二战中成为孤儿的孩子做了一个心理健康报告,这个报告有一条非常重要的结论:孩子的正常发展需要与至少一位成人养育者之间有“温暖和持续的关系”。这个关系其实就是爱的关系。
有些孩子在孤儿院里生活,吃得饱穿的暖,可如果他们感觉不到爱,就会抑郁,甚至死去。只有食物是不够的,他们还需要爱。
我在跑业务的时候去过一个工地谈事情,看到有个小女孩特别可爱,我就陪她玩了一会儿。我走的时候,她居然要跟着我走,这让我很诧异。听旁边的人说,她是一个留守儿童,爸妈在外地工作。她跟着外公外婆在工地生活,老人们很忙,管她吃穿就不错了。她获得了食物,可她是爱的匮乏者。当她获得一点爱,这爱对她来说如同珍宝,自然舍不得放手。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那些经常被人嘲笑的小三们。我曾经看过一个女孩的故事,她童年缺爱,被双亲抛弃,寄居在姨妈家里,没有受到什么好的照顾,挨打受骂是家常便饭。高中没有读完就出去打工了。
此后她的人生就是一连串的狗血故事。她打工供养混混男友,只因为男友经常对她说“我爱你”。男友离开时,她跪地乞求对方不要离开,她害怕被抛弃。她对待闺蜜掏心掏肺,因为人家说要把她当亲妹妹一样看待,闺蜜却偷了她的钱逃跑。
后来她遇到一个中年已婚男人,这个男人为她租了一间房,照顾她的生活,关心她,但是明确告知不会跟她有未来。她却不在乎,她认为这个男人才是真正的爱她,她说为他当一辈子小三也心甘情愿。
评论里不少人骂她,说她道德沦丧之类的。可实际上,一直被抛弃的她,生命的存在感非常弱,道德对她来说没有生存重要。她一直处于人生的寒冬,需要火苗来温暖自己。当那个火苗出现的时候,一个极度寒冷的人也许根本没有心智力量去分辨这是怎样的火苗。她就像飞蛾一样扑了进去。但愿那样的火苗不要灼伤她,但愿她能找到真正的爱之火。
人是为爱而生的,如果我们感受不到爱,我们很快就会失去活下去的动力。
你我能活到今天,全靠爱的支撑。
爱到底对人类有什么用?这和爱的生物学基础分不开。
1,大脑。
当你感觉到被爱时,你会和对方产生积极性共鸣,你们的行为会不由自主地同步,你们会产生积极情绪,你们的脑波波长一致。
这个时候你更容易理解他人,你也更具有共情能力。
2,催产素
有人说催产素是拥抱激素,或者说是爱情激素,其实催产素是一种神经肽。当你和他人积极互动,产生爱的联结时,你体内的催产素水平会上升。
当你和恋人在一起赏花赏月,当你和朋友在一起聚会嗨皮时,当你和家人在一起度过美好时光时,你会感到兴奋、愉悦、开心。这就是催产素带给你的感觉。
有了催产素的协助,你对待别人更有善意,你更关心别人,你的人际关系会更顺利。人际关系顺了,你的社会支持力量就会增强,你人生的其他方面就会变得很顺利,你也更容易幸福。
3,迷走神经。
这是一条从大脑到心脏,贯穿于我们身体的神经。如果一个人经常感受到爱,他的迷走神经张力会很高。
这对他有什么好处呢?
他的身体健康、心理、社会交往等方面都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他在遭遇打击的时候,能够更快地站起来,他的复原力会很强。
他思考问题的时候,能够更全面、更长远。
美剧里面,英雄人物脆弱的时候,爱人的一个吻马上就能让他充满力量,去应对挑战。比如《黑客帝国》里面,尼奥的灵魂在矩阵里被对方打的奄奄一息,看着都没气了,大家都以为他死了。但是崔妮蒂的一个吻亲上去,尼奥又活过来了,继续勇猛作战。
这还真不是编剧胡编乱造,爱就是有这样神奇的力量。
比如社会新闻里面,经常会说某人成了植物人,本来都被医生判死刑了,爱人在一边不离不弃地呼唤、照顾,最终把他唤醒了。
除了和亲人爱人朋友之间的爱,当我们受到陌生人的关爱时,也会体验到爱的时刻。虽然很短暂,但对我们的人生是非常有益的。
曾经看到一个故事。一个饭店的服务员下班后,她给餐厅门口的流浪汉送了一些吃的。第二天她上班后收到一个纸条:本来我打算自杀的,谢谢你给予的温暖,现在我想好好活着。
爱这么重要,可为什么很多人却要把自己的心关起来呢?
我一度洋洋自得,觉得自己掌握了不受伤害的秘诀:不要重视爱,就不会受伤害。
当我在爱中受了伤害,我会转身就走。这种决绝是很好。同时我会竖起心灵屏障,警惕可能出现的爱的迹象。
沉迷于虚拟故事中的人,都是因为对现实的人际关系感到恐惧,到梦幻世界里寻求躲避。长期逃避,确实不用担心受到伤害,冷漠有其保护作用。
可是我们却会受到孤独的伤害。越逃避,越孤独。越孤独,越封闭。
爱情专家哈里·雷斯和谢里·格堡曾经说:无论什么人,在什么环境下成长,良好的人际关系都可能是生活满意度和情绪健康的唯一重要来源。有心理疾病的患者,几乎都是人际关系出现了问题。
人的身心需要爱的滋养,就像鱼儿离不开水。
人终究是社会性动物,我们的基因决定了我们:为爱而生。如果没有爱,就去寻找爱,创造爱,体验爱。我打算改变我的生活方式,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孤傲清冷了。因为我怕自己会在孤独中死去。
你要爱,不要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