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是“倚龙的读书俱乐部”关于《心理学百科》解读的第八讲,今天我们主要来讲一讲“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 詹姆斯的“意识流”理论。
一、威廉▪ 詹姆斯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威廉▪詹姆斯。为什么说詹姆斯是“美国心理学之父”呢?因为在1875年的时候,詹姆斯在哈佛大学开设了心理学专业,而在此之前,美国的任何一所大学都是没有开设心理学课程的。
在这以后的20年间,美国的心理学发展迅猛,比如有20多所美国的大学,都将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提供学位;到了1992年,美国创立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心理学组织—美国心理学会。而这些都和詹姆斯对心理学作为学科的引进和推动密不可分。
1890年,詹姆斯出版了《心理学原理》一书,这本书也影响了后世心理学家,到现在仍在再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读一读这本心理学的经典著作。
二、意识流
下面,我们来重点介绍一下詹姆斯的“意识流”理论。
“意识”这个词,相信我们大家都不陌生。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说:“我意识到…”比如“我意识到刚刚那个人是我的小学同学”,“我意识到他好像生气了”,“我意识到我要迟到了”等等。这个“意识”就相当于“觉察”的感觉。
关于“意识”,我们还有这样的经验:当你集中注意力在某一件事情上,比如集中注意力看书、集中注意力听课,结果,你会发现你并不能完全集中注意力。你会不由自主的“开小差”,而这个开小差的内容也是飘忽不定、不断变化的。
针对这一日常经验,詹姆斯提出了“意识流”这一解释,即“意识是一条河流”。詹姆斯认为,在意识流中:
1.我们的思想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整合的;
2.同时感知到的事情会不可避免的联系在一起;
3.两个思想结合,可能会产生一个全新的思想;
4.我们的思想是永不停歇、源源不断地从一个结论,冲向另一个结论,并且没有最终的结论的。
三、意识流文学
其实,仔细回忆一下,“意识流”这个词,我们在中学的时候就学过了。你还记不记得,中学语文课本中介绍过一种文学流派,叫做“意识流”。比如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她的几本小说就是“意识流”小说,像《墙上的斑点》,内容就是一个女人,看到了墙上有一个斑点,由此引发的浮想联翩。
非常非常难读的,却又大名鼎鼎的大部头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也是意识流,全文的内容都是意识的无限流转。
而在中国文学方面,鲁迅的《狂人日记》其实是意识流;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红高粱》,也是意识流。
另外,小说、电影、音乐中的内心独白、自我剖析、联想、蒙太奇这些表达方式,也都是意识流。
四、总结
今天,我们介绍了“美国心理学之父”詹姆斯对美国的心理学发展所做的贡献,并且着重介绍了他的“意识流”理论,也就是“意识是一条源源不断的河流,永不停息”。为了让大家对“意识流”有更生动的理解,我们还介绍了在日常生活中,比较耳熟能详的一些意识流小说,比如《追忆似水年华》、《墙上的斑点》、《狂人日记》、《红高粱》等。
最后,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去读一些意识流的文学作品,或者看一些意识流的电影作品,感受一下意识流的魅力。因为人的心理和思想是一个深不可测的宝藏,看意识流的作品,就相当于在思想中畅游,会有非常不一样和丰富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