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
晚上,照例帮助小土豆洗漱准备休息,过程中看到小土豆一边刷牙一边拿起了牙膏。第一时间,我举起了手准备拍下她以示警告,让她专心刷牙。还没等手落下,才发现小土豆是将牙膏放进洗漱盒里面。顿时,高高扬起的手立马变成了轻轻落下。
本以为自己做得很隐秘,没成想,放下手的那一刻小土豆扭过头认真地问我:“妈妈,刚刚你是不是准备打我?”这一问,我哑口无言。逃避着小土豆的眼神,我尴尬地解释自己是因为害怕她拿掉了才伸出手的。可这一解释在4岁的小土豆看来根本站不住教,不值得相信。
无奈之下,我说出了内心真实的想法,自己是担心小土豆刷牙又三心二意想提醒一下,毕竟之前好多次她都犯了这样的错误。小土豆听了,说自己以后会改正。
那一瞬间,无数的想法、感受涌上心头:我惊觉,孩子虽小,但她看世界的能力却是客观的,是不容忽视。很多时候,我们总认为孩子还小,就算他们看到了、知道了也无所谓,却不知他们内心也有评价的方法和尺度。
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说过: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会记录下父母的一言一行。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父母的影响。如果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做出不恰当的行为却不自知,那么长此以往,孩子会受其影响,也会慢慢地染上这样的习惯。
要想你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就去做什么样的人
回想自己,曾经有段时间,工作强度很大,加班成了常态,每天晚上回家后经常抱怨“累”“想睡个懒觉”“不想上班”。有一天,小土豆竟然不愿意去上幼儿园,并且抱怨自己每天太累了,想睡懒觉。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平日无意识的抱怨带给她不好的影响,让她也学会了抱怨生活,让孩子的人生没有抱怨,就要让自己不做抱怨的父母。顿时,我感到一阵后怕,如果自己没有及时意识到,那么小土豆……一想到此,我立马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告诉自己工作再忙再累也不在人前抱怨,更不能在家庭中散布消极的讯号。经过逐步引导,小土豆慢慢减少了抱怨。
提防教育中的惯性思维,它会让孩子离你越来越远
作为父母,至少目前的自己还需要多学习。在这个事件当中,看到自己的固定的惯性思维,我以为小土豆拿起牙膏一定就是要玩耍,是之前这种情况也出现过很多次,那么,再次出现类似的,头脑中的惯性思维自然而然也就会认为这次也一定是如此。
殊不知,惯性思维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不加辨别的使用,会牵引着我们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害怕、担心、恐惧。前段时间,小土豆看到姐姐穿着漂亮的演出服在舞台上闪闪发光时,她极度向往的,主动提出要去学习舞蹈,变得像姐姐一样。在学习舞蹈的初期,小小年纪的她上课很认真,一招一式跟随着老师,我们倍感欣慰。慢慢地,她上课开始时不时的被中途留下加练,老师说她有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动作跟不上。那时候,我们还不在意,内心中简单的把学习舞蹈定位于锻炼身体,并没有其他过高的要求。在这种理念下,每次上完课以后,除了交作业,再也没让她多加练习过……
直到有一天,她突然告诉我们,自己不愿意去上舞蹈课了,一开始,我们以为她是像以前一样畏难想中途放弃时。土豆奶奶的无意中的一句话点醒了我们:其他跳得好的孩子都是回家后父母帮助孩子经常练习的。
那一刻,联系小土豆课上的表现,我们沉默了很久,土豆爸爸说:“我们没有资格说她,更没有资格罚她,对比其他人,我们什么都没有做。”是啊,站在小土豆的角度,如果在舞蹈课堂上,自己经常是因为缺乏日常练习而成为跳得最糟糕的那一个,在课堂中感受不到任何成就感,那么如何对这门课产生兴趣、保持热情。如此一想,我突然为自己的固定想法感到羞愧,我以为她跳舞只是锻炼身体,不要求跳得有多好,我以为这样小土豆压力会小很多,殊不知,正是这样的自认为才导致今天的后果。
当想明白后,我和土豆爸爸开始每天坚持帮助小土豆练习舞蹈基本功、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纠正她,并且注意以积极的态度去引导她。一段时间后,小土豆的舞蹈进步了,对舞蹈的兴趣也高了,不再说不愿意去上课了。
教育孩子有很多的方方面面,如果惯性思维停下的话,我们就会细细的去掰这个事件的过程:当孩子愤怒时,我们可以帮助她分析产生愤怒的原因,进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当孩子不愿意做某件事情时,我们能够看到事情背后隐含的内容,采取措施帮助孩子进步……
教育是一场修行,教养孩子亦是如此,想要孩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首先自己先成为这样的人;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时时警醒自己,纠正自己,在不断的自我检视中互相成长。过程虽难,但确是美好的,不妨称其为一场美好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