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开始,听了36个年轻人的语文课,感慨颇多。
五个人讲《念奴娇•赤壁怀古》,两个将“周郎”写成了“周朗”,一人将“念奴娇”写成了“念伦娇”,美妙的诗词被后世的学子糟蹋地不成样子。漫不经心,随意率性的态度就体现在这错别字里。我不知道天堂的苏轼是否在乎难受,反正我是心里不自在。不要说体悟诗词的景美情深了,连基本的词意理解准确都做不对,低级的错误让人尴尬了。或许时代的宽容让年轻人不愿较真,或许在人们的观念里写错一两字又算什么,何必那么苛刻。想起前辈为一个字一个词查阅诸多资料,我们的粗鄙浅薄跃然纸上。
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将要从事地职业,尤其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职业,不能伤己误人。孟子说“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昭昭?"鉴赏文学作品,一定要用心灵去感悟,不能照本宣科,不能生搬硬套。文字的背后是活生生的人,是丰富多彩的独特的生命体验。苏轼被贬黄州,游赤壁,咏周瑜,伤自己,但同时又能在江月酹酒中解脱,旷达乐观。真正动人的决不是冰冷的知识,而是千古同一的真实地生命感受,情感共鸣。
三十六人里只有一位男生,却讲的磕磕碰碰,无重点无章法。由此想起三十年前高中的数学物理老师基本无女的,即使是语文学科也是男老师多。可现在幼儿园、小学、初中基本都是女老师,高中男老师也宝贝得很。一直包围在女性阴柔细腻之美的男孩子缺乏男性阳刚粗犷之美,显得懦弱娘炮。希望全社会来关注这个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