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和平的年代,从没想到自己会看到一场战争——乌俄之战。虽说这场战争从地理位置上看,离我们生活很遥远,但战争所带来的影响,却“侵入”了我们的生活。
受到乌俄之战的影响,石油价格有了不断上升的现象,从三月份到至今,石油已经有了接近十次的价格调整。并且大部分的价格都是上调,这让很多燃油车主都叫苦不迭。
历史上第一场石油危机发生在1973年,而这场石油危机,不仅让大半个地球陷入了经济危机,甚至成为当今世界秩序的起源。
纽约市立大学历史学博士马克•莱文森,在《大转折》这本书里,以1973年为立足点,通过抽丝剥茧的细致分析,全景式复盘二战后西方经济起落的50年。
01 二战后的黄金时代
1948年后,随着二战的结束,世界各地由于战争导致的连年经济紧缩后,需求反弹,再加上战争时对商业投资的人为管控,导致很多企业的利润积存了下来,急需在民用市场上大干一场。
制造业的繁荣吸引了数百万的劳动力脱离农业,进入工业。工厂对新设备的需求同时又创造了更多的工作机会,推动了就业率的显著上涨,以及设备的技术革新。这些良性循环使得所能创造的经济价值在不断提升,为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做出了贡献。
此外,各国将消减关税提上了日程,并且开始取消其他贸易壁垒,这些变化促使边境贸易大量增加,生产率的提高与国际贸易的发展相辅相成,同时也提高了个别企业在国际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各国政府开始大量投资建设高速公路,快捷又便宜的地面运输,让工厂不仅产量高,成本也更加低廉。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的收入明显增长,工作稳定也得到了保障,进而提高了人们的购买力,这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说,在这样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数以亿计的人口脱离了贫困,过上了难以想象的富裕生活。
02 第一场石油危机的爆发
黄金时代并没有人们所期待的那样可持续发展下去,在石油危机爆发的1973年,已经给全球经济的长期繁荣画了句号。
1960年,沙特阿拉伯和其他四国联合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这也给后来的这次石油危机奠定了基础。
1967年6月,以色列与埃及、约旦和叙利亚开战,一些阿拉伯政府呼吁暂停向以色列的盟友输出石油。但却没得到回应,最终在1973年1月,科威特的会议号召阿拉伯国家团结起来,以石油为武器进行斗争。
沙特政府要求美国帮助解决阿以冲突,否则就和其他国家一起抬高石油价格。但美国一直没有清晰的应对方案。
1973年10月6日,埃及空军突袭以色列基站,同时,叙利亚对以色列发动进攻。在16日,石油输出国发布了原油基准价—每桶5.12美元,这是石油输出国组织夺取权利的一天。
早在油价上升之前,飙高的通货膨胀率已经是个很严峻的问题,石油供应不足导致产品的产能下降,市场的货物没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工人和商品的短缺意味着工资和价格面临着上行的压力,加剧了原本的通胀问题。
政府采用政治施压和物价管理相结合来遏止通货膨胀,几个月后,原本可以用在提供新产品和服务上的精力被用来逃避管制,以便取得更高的利润。
到了1973年年底,所有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似乎都失效了,中央银行陷入瘫痪。
事实证明,繁荣的经济模式建立在生产率的显著增长之上。而这场石油危机并不是生产率困境的罪魁祸首,它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03 石油危机已过去,但曾经的繁荣不再复苏
虽然这场石油危机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但并没能延续多久,1974年3月,阿拉伯迫切希望美国从以色列撤军,因而解除了石油禁运令,这场石油危机正式成为过去,但之前的繁荣却不再复苏。
根据马克•莱文森的分析,导致世界经济发展缓慢的因素有很多:能源价值大幅上涨,导致工业成本的提高;汇率变化剧烈,增加了商业中的不确定性;人们对于高消费的需求突然减弱;人口增长速度开始放缓,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生产率的放缓,国民经济提升家庭收入和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就会下降。
如何解决生产率的问题,并没有现成的方案可供参考,于是不同阵营政客开始兜售他们的税收和支出主张。
为工厂和设备开支提供税收优惠,以刺激商业投资;减轻家庭教育支出负担;加强对专利权的保护,鼓励发明创造;加大科学研究领域的支出;增加大学招生人数;扩展职业教育范围……
然而这些措施却对生产率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善。
正如马克•莱文森所说的“如果一个问题的根本原因,也就是技术变革,属于政府无法控制的因素,任何政策手段都将收效甚微。”并不是通过政府就可以解决的。
04
1973的经济危机,其后果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持续产生影响。
房地产泡沫在90年代给日本家庭的经济状况造成了毁灭性打击;1980—1994年有成百上千家美国银行倒闭;2008年次贷危机在欧洲和美国引发了残酷的高失业率,甚至影响到了欧盟的生死存亡……
这场石油危机影响着当时的经济环境,成为那个时代的一个转折点。那如今的乌俄之战所导致的油价上涨,是否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转折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