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手记四》让孩子拥有美好品格
一、 孩子,善良最美!
以帮助别人为快乐
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健全的人格,而健全的人格的基本底线是善良!
首先做一个善良的人
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成为科学家,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善良的人—给别人带去快乐,因而自己也快乐。
《爱的教育》:不朽的“教育圣经”
聆听苏霍姆林斯基讲《做人的故事》
非功利地爱身边的人
你爱别人,别人也会爱你,生活在一个爱的氛围中,你也成了一个幸福的人。
其实,知识和能力对于一个人来说虽然重要,但不是第一重要的。第一重要的是学会与人和谐相处。人都有缺点和缺点,要多看人的优点。
把爱心献给无愧于享受爱的人
为远方的失学同龄人捐一份爱心
二、尊重孩子才能让孩子学会尊重
从生活细节中学会尊重
尊重是一种素质,也是一种美德。
直到现在,无论是谁,只要往我家里打电话,第一句话一定是“你好!”拿起话筒先说“你好”,虽然只是个细节,但这涉及良好的习惯——对人的尊重。
我认为只有真善美,能够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我愿我的女儿在走向成熟,拥有机智的同时,永远保持一颗晶莹童心——哪怕她一辈子只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
尊重只能靠尊重来培养。就是说,只有家长对孩子的尊重,才能培养孩子对别人的尊重。家长对孩子真正的尊重,不应只是出于“爱”的情感,更应该出于一种民主的理念。
对他人尊重的小小细节,的确折射出一种民主精神。
请尊重孩子应有的自由权利。
在我看来,民主,既是一种政治制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对此,请允许我稍微谈点理论。
现在的孩子在许多本来属于私人空间的领域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比如,我们许多孩子没有通信自由,因为孩子的书信总会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干涉——以担心“孩子会分散学习精力”为由不准通信,扣押孩子信件甚至私拆孩子的信件。
怎样才是真正的尊重老师
思想上保护不同意见,行动上服从学校规定,这就是我的态度。
孩子当然应该尊重老师,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孩子对老师的尊重,就不会有理想的教育。所以我们在对孩子谈到尊重的时候,首先应该对学校老师的尊重。
行动上对人的尊重和精神上保持清醒的是非判断是不矛盾的。我也经常给女儿说,世界上没有完人,对于老师有时的错误要宽容;尊重就包括了宽容别人。如果老师出现了知识上的讲解错误,或你自己有比老师更好的解题思路,可以在课后有礼貌的和老师探讨商榷。事实上,女儿常常在作文中表现出一种不迷信权威独立思考的状态,但这并不妨碍他真诚的尊重老师。
“积极的参与学校教育”,就是和老师保持亲密的联系,随时向老师通报孩子的有关情况,同时也富有建设性的对学校教育提出各种建议。
如果孩子毕业之后,家长还愿意和我交朋友,这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呢,我有许多这样的家长朋友,反之,如果家长仅仅是在我教他孩子之间要和我交朋友,而一旦孩子毕业之后,他便不再教我这个朋友了,这样的朋友,不过是充满商业气息的逐利之徒而已,不交也罢!
不妨和孩子一起追星
如何正确看待并正确引导孩子追星呢?我认为家长首先还是需要懂一点,孩子追星的心理基础,心理学上把成长中的孩子这种对名人的极度崇拜的心理重做“英雄崇拜”心理,这是青春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现象。
两个引导:第一,引导孩子把握好“度”,通过平等的谈心,和孩子沟通,让孩子理智的认识到现在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如果把大量精力都花在搜集明星资料上,必然会影响学习。第二,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将崇拜的目光由明星外在的形象逐步聚焦于他们内在的精神气质,或者通过他们的作品感悟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换句话说,要让孩子渐渐由崇拜一个人或几个人,升华为对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文化的崇敬。
提醒孩子在追星的时候,别忘了学习,引导孩子在欣赏歌曲的时候,更要有一种更高的精神追求。如果孩子做到了,这两点他想追谁就随他去吧!
尊重普通的劳动者
三、鼓励孩子关心班集体
为集体服务并不是“吃亏”
奖励热心奉献中失意的孩子
给失败的女儿以奖励,并不是鼓励他失败的结果,而是对他真诚热情地为班集体奉献的精神表示赞赏。因为这种精神也是孩子今后人生幸福的源泉之一。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给当班干部的孩子做顾问
1.服务意识。
要淡化干部意识,要强化仆人意识。 自己为同学所做的一切都不是额外的学雷锋做好事,而是自己的分内之事,应尽之责。
2.主人意识。
3.创造意识。
4.效率意识。
四、意志是这样炼成的
孩子的坚强意志是可以培养的。
为孩子的坚强而自豪。
教子关键点:
1.给孩子树立这样的观念—“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人生的价值不是你拥有多少,而是你留下多少;只有善良能够带来终生的幸福。让孩子再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感到快乐。最好每天都都问问放学回家的孩子,“你今天给别人做了什么?”
2.给孩子买一本《爱的教育》和《做人的故事》,跟孩子一起读,一起品味“爱”、感受“爱”、交流“爱”,一起在简洁朴素的故事中获得善良人性的滋润。
3.告诉孩子爱心不要滥施,条件允许的话,让孩子坚持用自己的零花钱捐助一位需要帮助的贫困孩子。
4.让孩子在生活细节中学会尊重别人,并养成习惯,这需要从小就注意引导和训练。
5.允许孩子拥有自己的“私人领域”,但同时给他一定的压力和责任,这样他才能逐渐学会自控。
6.教育孩子一定要尊重普通的劳动者。只有对默默无闻的劳动者也充满敬意,才是真正的对人的尊重。因为尊重是对“人“”本身,而不是附加在“人“”身上的金钱、权势、地位等。让孩子明白行动上对人的尊重和精神上保持清醒的是非判断是不矛盾的。培养一些孩子的共同爱好,这样更容易明白应该怎样尊重孩子。
7.生活中的困难,或者家庭中的大事,有时可以请孩子一起商量商量,这会让孩子感到受尊重,并且发出责任感。
8.许多父母认为孩子为班级效力是一种“吃亏”,其实这并不是“吃亏”,而是一种“收获”。因为在参与集体活动,在为同学们服务的过程中,孩子不但能够收获乐于奉献、与人合作的品质,而且还能收获各种能力,比如组织能力、交际能力等。这种品质和能力,恰恰是今后孩子走上社会所必不可少的。所以孩子在中学时代没有这种收获,这才是真正的吃亏呢。
9.要鼓励孩子不放过每一次机会“抛头露面”,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这非常有助于养成孩子开朗热情大方积极的良好个性。
10.孩子当了小干部后,家长最好当他的顾问,予以具体的指导。
11.敢于放手,让孩子去尝试,第一次别太心疼孩子,只要孩子付出了,哪怕没有获得成功,家长也要及时奖励。
12.引导孩子获得榜样的力量,尤其是同龄人中生活的强者,将英雄气质植入孩子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