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疑惑:东施为什么会效颦?盗铃人为什么会掩耳?愚公为什么会去移山?
以上行为的发生是不是很不可思议!《福格行为模型》这本书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公式,并告诉我们一切行为的发生都可以简单用这个公式来解读。
这个公式就是B=MAP:即行为的发生,需要动机、能力和提示3大要素同时发挥作用。
动机是做出行为的欲望。
动机的来源有三个:
1. 一个人的内在:你想要做这个行为;
2. 和行为相关的利益或惩罚;
3. 情境:当前所处的环境。
开头三个成语故事,行为发生的动机是什么呢?
东施效颦的动机:东施想要让自己变得更美丽更有吸引力好获得别人的称赞。
盗铃者掩耳的动机:盗铃者害怕钟声引来其他人,发现他在偷窃而受到惩罚。
愚公移山的动机:愚公的家门被两座大山挡住了去路,出行不方便。
能力是做出行为的执行力。
能力链:能力的5个要素。
1. 时间;
2. 资金;
3. 体力;
4. 脑力;
5. 日程。
这5个因素组成了一条能力链,能力链的强度等于其中最薄弱一环。
开头三个成语故事,行为发生的能力是什么呢?
东施效颦的能力:东施学西施蹙眉,她的时间是充足的,不需要花资金,蹙眉也不怎么耗费体力,将蹙眉行为也无须提上日程,蹙眉费点脑力还是非常容易效仿的,所以东施效颦的能力还是足够的。
盗铃者掩耳的能力:盗铃者掩耳这一行为,不费时,不费钱,不费体力和脑力,单次发生的事情也不用提上日程,所以盗铃者掩耳的能力也是足够的。
愚公移山的能力:愚公要移山,需要很长的时间,花费的资金就是移山时要用到的工具,移山还是挺费体力的,不过不费脑力,提上日程也比较容易,所以愚公要移山,他的能力还是非常有限的。
提示是做出行为的信号。
生活中常见的3类提示:
1. 人物提示;
2. 情境提示;
3. 行动提示。
开头三个成语故事,行为发生的提示是什么呢?
东施效颦的提示:西施蹙眉的美感提示了东施,要变美可蹙眉。
盗铃者掩耳的提示:钟声发出的声音提示了盗铃者,要阻止钟发出声音。
愚公移山的提示:出门就见山,提示了愚公,两座山挡住了去路。
一个行为的发生,需要动机、能力、提示三大要素同时发挥作用。
东施想要变美的动机再强,蹙眉的能力再强,没有看到西施蹙眉的美感,她也不会无端端去效仿西施蹙眉。
盗铃者掩耳的能力再强,没有想要避免被发现受到惩罚的动机,没有大钟响声的提示,他也不会犯掩耳的错误。
愚公被山阻止了去路的提示再强,移山的能力再弱,没有强大的移山动机的话,他也不会带着子子孙孙孙孙子子去移山。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MAP三要素是有强弱之分的。通过MAP的强弱度来分析行为时,可以参考以下4个原则。
1. 动机越强,行为就越有可能做到;
比如:愚公要移山的动机就特别强烈。
2. 行为越容易,就越有可能成为习惯;
比如:西施因心口痛而蹙眉就非常容易,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蹙眉习惯,所以东施看到西施蹙眉的概率就极其大。
3. 动机和能力要像队友一样密切配合;
比如:盗铃者掩耳的行为既有动机又有能力。
4. 没有提示,任何行为都不会发生。
今天我居然没有接听领导的微信语音通话,为什么呢?
领导打来语音通话,肯定是有急事找,不然就直接发信息或语音就好了,那么我为了自己的工作是拥有足够强的动机接听他的语音通话的。
接听语音通话,也非常简单,按下接听键就可以了,可见我接听领导语音通话的能力是足够的。
那为什么有能力又有动机,我却没有接听呢?因为我没有收到语音通话的提示,我的微信通知是关闭的,收不到提示哪怕知道要接听也不可能去接听了。
所以,通过福格提出的简单公式:B=MAP,就可以轻松解读一切行为。
那你们来解读一下:
为什么有的人会明知闯红灯违反交通规则却还是要冒着生命危险去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