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经济学
什么是经济学,如何运用经济学,每当提到经济学就觉得经济学总会觉得我们用不到,经济学是经济学家考虑学习的知识,离我们很远,然而我们的生活处处都在经济学的范围之内,每个人做的每件事都有特有的经济原理,我们做出的每一个选择,生活中的得失、取舍都离不开经济学原理,经济只不过是生活中相互交易的人们所组成的群体而已,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俩大领域,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家庭和企业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特定市场上相互交易。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的社会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常常用的便是微观经济学。供求关系的等价交换形成了贸易,贸易可以使社会上的每个人都获益,因为它可使人们专门从事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对贸易中获利的双方而言,他们进行贸易的价格在俩中机会成本之间。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1、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我们对经济学的学习要从认识生活中的权衡取舍开始。社会面临的另一种权衡取舍是在效率与平等之间。效率(efficiency)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的利益。平等(equality)是指将这些利益平均分配给社会成员。换句话说,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则是批如何分割这块蛋糕。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有一种东西叫做机会成本,在选择与放弃之间,要对比机会成本的大小及对自己的收益,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当做出任何一项决策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每一种可能的行动所带来的机会成本。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理性人(rational people)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边际”指“边缘”。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收益(marginal benefit)与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来做决策。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为。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incentive)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例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在经营管理中,当决策者未能考虑到他们的政策是如何影响激励时,这政策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分析任何一种政策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它的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它通过激励产生的不太明显的间接影响,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那就会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2、人们如何如何相互影响。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贸易使使每个人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其他人贸易,人们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与服务。在世界经济中各国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服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市场价格及反应了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也反映了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成本。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产权(property rights):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政府干预经济主要是促进效率或者促进平等,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外部性(externality)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市场势力(market power):单个经济活动者(或某个经济活动小群体)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3、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生产率(productivity)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数量。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通货膨胀(inflation):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虽然在长期中,物价水平上升主要是货币量增加的结果,但短期中,问题就变得更为复杂且更具争议性。
大多数经济学家是这样描述货币注入的短期效应的:
1、经济中货币量增加刺激了社会的整体支出水平,从而增加了对物品与服务的需求;
2、需求的增加随着时间推移,会引起企业提高物价,但同时,它也鼓励企业雇用更多的工人,并生产更多的物品与服务;
3、雇用更多的工人意味着更少的失业。上述推理过程得出一种在整个经济范围内的一种最终的权衡取舍: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每个经济学家都有自己的判断理论,同一问题不同的经济学家看待问题的结论是不同的,经济学家们的意见分歧主要是因经济学家的科学判断、价值观、感觉与现实的不同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