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情节推进方法
这本书能学到这个知识点真的十分意外,万分欣喜。
一直以来写小说,推进故事情节完全靠直觉和想象,不过因为是花了些心思,且带有一点浅显的生活阅历,再加上故事篇幅短小,逻辑上的漏洞和主题的浅薄并不明显。
但只有我自己知道,这些故事情节来得不扎实,不专业,完全是凭借一股要码字的冲劲,和每天码字的习惯带来的对文字的特殊手感。一旦哪天断了,长久不写,对文字的感觉消失,写故事的能力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我一直在看各种写作指导书,寻找能写出连续不断的故事情节的方法。写故事情节对有些人来说可能非常容易,但对我来说非常难,因为工作特殊,平时并不存在什么勾心斗角,不会那些人前和背后的人事,不懂得家长里短的应酬,所以,我大多数情节都是吃喝拉撒能得来的,和一些书中所学到的。
书中学到的情节有个大问题,因为不是自己经历,且没有情节中类似的情感和情绪,写的时候很容易流于表面,不够生动,不够深刻。
尽管如此,一旦有了一个主题,也还是勉强能写,不过在写长篇小说的时候,这种缺陷就明显暴露了,不可能只写吃喝拉撒,要有巨大的情节起伏,如何写出精彩连贯的剧情,应该写什么剧情,成了我日思夜想的紧要问题。
这本书中,作者讲到一种故事推进的方法,在以前的写作书中没有见到,也或许是因为以前初学还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故事推进的方法完全解决了设计剧情的问题,弥补了生活阅历不足的缺陷。
以《包法利夫人》为例,可以概括出它的主题:过度迷恋想象中、不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最终会带来人生的毁灭。
这是它的主题,是作者在写这个故事前,最初的想法。这个故事的名字看起来很熟悉,但我不确定自己是否读过,可能在以前上学时的课本中有过节选,记不清楚了,不过读没读过这个故事都不影响,看作者对《包法利夫人》利用故事推进方法的展示,来学习和感受故事推进方法的妙处。
我也是在读了《写作兵器库》这本书后,才意识到写一个故事是因为一个主题。按我原来的方法,写一个故事,肯定是因为在书中或者现实中被某件事感动或有所感想,决定把它写下来,最多不过对故事中一些过于平淡的点进行小的改动,美其名曰:“故事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便觉得自己已经会创作了。
想想还真是觉得可笑,不过又很庆幸。所以这部分内容写细一些,希望对同样害怕写故事情节的朋友有所帮助。
要写一个故事,光靠这样概括性的主题并不足以让它变成一个故事。从“过度迷恋”到“人生毁灭”中,存在巨大的鸿沟。你必须回答鸿沟中的无数问题才能让人物走向“人生毁灭”的结局。
显然“过度迷恋”是最初的已知条件,要想让它成功到达“人生毁灭”还需要漫长的过程,和无数事件的累进,才能让整个链条成功链接,并不失逻辑性。所以从最初的条件“过度迷恋”会生发出很多问题。
为什么女主人公爱玛·包法利会过度迷恋奢华的生活?是因为她从小穷困还是从小便家境奢华?迷恋奢华让她做了什么……
随着这样的问题被提出,它们的答案也慢慢落地,故事在一步步推进,一层层因果变得清晰,故事也渐渐有了雏形。
从《包法利夫人》这个故事的情节,我们可以看到,从已知的条件“过度迷恋”到最终的结局中,人物累进式的发展过程。
爱玛(包法利夫人)出生——爱玛的家境并不出众——爱玛从书中得知无趣生活外的美好生活的存在——她将自己想象为书中的主人公,幻想着自己获得美好生活和浪漫爱情——爱玛向往美好奢华的生活——爱玛初识夏尔——爱玛得知夏尔的职业有可能会为她带来从小向往的美好生活——爱玛嫁给夏尔·包法利成为包法利夫人——婚后爱玛发现夏尔并不像自己期待的那样,能够提供给她期待的生活——她尝试过,尽自己的能力营造生活中的美好,但那离想象还差得远——爱玛遇上一位放债的人,那个人同时给了她购买像征着美好生活的奢侈物件的渠道——爱玛买了一次,她开心极了——她还想再买,但是资金不够——她试着催促夏尔挣钱,但夏尔不为所动,她只能靠自己——爱玛背上债务——爱玛邂逅了其他男人——其他男从比夏尔更懂她作为一个女人的魅力——爱玛与其它男人成为情人——爱玛债务危机初现——爱玛不敢告诉夏尔,夏尔也无力偿还,他向情人求助,情人拒绝——爱玛试图找管债务的公证员帮忙,对方不愿意——爱玛债务崩盘——爱玛自杀。
这段推演,看似只是一段简洁的文字,但背后却是无数的问题与思量才能最终确定的。我反复把这段文字看了几次,虽然它是国外某个时期的作品,与我国的情况不太符合,但依然能看出其中问题一环扣一环,有些细致的方面,是只有一个职业作家强大的逻辑能力才能思考到的。
这段推演逻辑严密,但故事发展方向却是多样化的,比如把“爱玛的家境并不出众”改成“家境优渥”,再一步步推演,后边又是另一个故事,不过最终的方向都是“人生毁灭”。
至于如何选择,故事如何走向,决定权当然在作者手中,看作者想写一个怎样的背景,想如何对人物进行摔打考验。
“条条道路通罗马”,学会了故事推进方法,只要心中有一个主题,便可以把主题以开头和结尾的形式具体化。比如在《包法利夫人》这个故事中,“人生毁灭”的形式就是“爱玛自杀”。
不过,中间的推进过程也不是一时半刻,一朝一夕能学会的,需要平时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和不断地练习,才能培养出所谓的作家的知觉和素养。